【光武揭密2】率先揭發林彪之死 光武部隊展露情報實力

http://blog.udn.com/Generalxen/145877941

【光武揭密2】率先揭發林彪之死 光武部隊展露情報實力

2020-07-13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1971年9月13日凌晨,身兼中共副主席、副總理、國防部長的林彪,因意圖推翻毛澤東失敗,搭上一架軍用三叉戟客機出逃,在外蒙境內墜機身亡。

當時大陸資訊封閉,各國只能從蛛絲馬跡判定,北京發生劇變。後傳出林彪死亡或失勢的風聲,外界對事件詳情與中共官方立場,仍然不得而知。

隔年4月12日,我國政府宣布,獲得中共中央發出的1972年第四號文件,內容為「粉碎林(彪)陳(伯達)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文件除證實林彪已死,還附上政變綱領「五七一工程紀要」,「五七一」就是「武(裝)起義」諧音。

率先獲得中共絕密文件,揭發林彪事件始末,這場領先全球的情報勝利,是光武部隊在西南邊區的得意之作。至於中共官方,一直到7月底,才對外證實林彪的下場。

保衛緬北情報作業 跨越國界突襲共軍
在冷戰時期,西方國家想了解大陸內部政情,高度仰仗國府在大陸的情報網。我方出版的各類「匪情」資訊,是相關研究學者必讀。時任我國駐紐約新聞處主任陸以正曾回憶,他看到我方宣稱林彪政變計畫名為「五七一工程紀要」,心底還半信半疑,覺得怎會公開以「武起義」諧音稱之?後來大陸方面消息公開,才知道「五七一」貨真價實,我方情報單位沒有唬人。

情報局的組織依序是區、站、組,當時西南邊區的情報作業,由1920區主管。光武部隊是配屬1920區而成立的游擊武力,初期曾叫「苻堅部隊」,但是苻堅是淝水之戰意外慘敗的前秦君主,名字實在太不吉利,因此更名。

光武部隊除了保衛1920區在緬北的情報作業,免遭中共、緬軍、緬共等敵對勢力侵擾;同時經常跨過國界,突襲中共的黨政軍警單位,目標不在殺人或占地,而是奪取情報。例如披露林彪事件的中共中央第四號文件,就是在突擊行動時擄獲,迅速以專人以最快速度送回台北。

遼闊偏遠的西南地區,中共難以嚴密控制邊防,是我方情報人員進出鐵幕的「後門」,不少意欲逃出共黨統治的人士,也選擇由此逃離大陸。情報局在當地替這些人設立「順風」幹訓班,畢業學員比照情報局在台灣幹訓班的期別屆次。後來光武部隊結束,這些幹部跟隨來台,在局內繼續服役多年才退伍。

基層包含少數民族 下命令還要先教中文
光武部隊的士兵,不少來自當地少數民族,許多人不會講國語。幹部對部隊下命令時,有時還得安排翻譯在一旁重述。另外也替士兵開中文課,從「我是中國人,我的國家叫中華民國」等小學課本的簡單句子教起。

陳虎門回憶,有一回某同事替士兵上課後,要求聽不懂者舉手,結果只有一人舉手。他大為得意,向其他同事炫耀,却被眾人反虧:其他沒舉手的人,恐怕是「聽不懂的請舉手」這句話都沒聽懂。

至於部隊的後勤問題,糧秣、軍服等都由當地採購;武器彈藥方面,有些是向寮國軍方購買,有些由特殊途徑從台灣運往。早期只有各色槍枝,後期擁有迫擊砲、無後座力砲。

部隊相關開銷與官兵的薪餉,都由台灣方面支應,因為西南邊區特殊生態,過程非常繁複。情報局先將美元匯到泰國,再換成泰幣,在清邁購買黃金,靠人員送往前線各單位;單位再依據當地實際狀況,將黃金換成緬幣或老盾(英國殖民時代的銀幣)使用。由於必須一換再換,難免造成相當匯率損失。

也因有政府支持,在當時西南邊區複雜的各色武裝勢力中,光武部隊的裝備與紀律都是佼佼者。各武裝勢力往往以協助運送「特貨」(鴉片)為主要財源,光武部隊嚴格禁止。一旦發生販運毒品或強姦民女之類軍紀案件,犯者會被軍法槍決。

反共志願軍解散 孤軍與泰政府合作
西南邊區的孤軍,在1953年、1954年第一次撤退來台後,剩餘部隊改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由柳元麟指揮。1950年代末期,為了待命反攻大陸,國軍除了定期以飛機空投物資,還派遣1000多位特戰部隊人員到當地,強化孤軍戰力。但在緬甸擊落我方空投物資飛機,控訴台灣侵犯主權情況下,我方只好宣布解散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再度將軍民撤退來台。原本分五個軍的反共志願軍,其中第三、五軍的大部分人,還是繼續留在泰北的唐窩、美斯樂等地。

雖然三、五軍仍然奉中華民國正朔,但在兩度撤退後,又迫於國際局勢,國府與其終究漸行漸遠。在現實壓力下,孤軍被迫投入向「特貨」販子收保護費的生意。相較之下,不需自謀財源的光武部隊,在三、五軍派有聯絡官,雙方也曾合作執行任務,但是彼此相處過程中,仍不乏小規模齟齬的例子。

1970年代之後,孤軍與泰國政府合作,協助泰軍將盤據邊區多年的泰共剿滅,終於獲得泰方願意授予國籍或居留權。至今我方仍與泰北的華人社群維持相當關係,退輔會主委多次訪問當地,最近一次是馬政府的曾金陵,當時安排替當地傷殘老兵更換新式義肢。

在光武部隊主要活動範圍的緬甸境內,有克欽獨立軍與撣邦獨立軍兩大游擊勢力,都與光武部隊維持友好關係。尤其撣邦領袖昆沙是華裔,中文名張奇夫,參謀長張蘇泉,是1961年撤退時未返台的特戰部隊幹部。

躲避緬軍追擊 少將積勞成疾殉職
情報局由台灣派遣幹部前往1920區(光武部隊)的計畫,稱為「定南專案」。1968年初抵達當地的陳虎門,屬於定南二號。最早派往當地,負責建立游擊基地的定南一號人員中,1951站長(光武部隊第一大隊長)黃復雲,本名黃朝理,原是情報局第三處副處長,派往緬甸時已占少將缺,1967年在當地急病身亡,是光武部隊殉職人員中高階最高者。被追晉少將的黃朝理,靈位除了安放情報局忠烈堂,也入祀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黃朝理在萊吉山建立游擊基地時,突然遭遇緬軍來襲。為了躲避追擊,他連續幾天帶領部屬與裝備,數度渡過薩爾溫江。在連續操勞中暴病身亡,原因是食物不消化導致腸阻塞。

比黃朝理晚一年加入萊吉山游擊基地的陳虎門,曾多次走過黃朝理殉職前最後幾天途經的路線。他感慨,當時黃朝理率領部屬躲避緬軍,壓力過大,加上水土不服,同樣毛病如果發生在文明地區,只要看醫生立刻就能治癒,但在偏遠的邊區缺乏醫藥,優秀幹部就這樣犧牲。

光武部隊解散 國府游擊反攻行動畫句點
對於光武部隊的存在,中共雖然不便揮軍出境攻擊,多次透過外交壓力施壓緬甸軍政府,或以物資支援緬共游擊隊,在1973年、1974年連續對光武部隊發動進剿,都被光武部隊擊敗。

西南游擊基地的後勤支援,必須透過泰國運送,情報局多年來與泰國軍方維持良好交情,終究擋不住1970年代國際局勢變化。一方面,泰國大學生發起學潮,抗議外國軍隊在泰國境內活動;二方面,泰國政府尋求與中共建交,北京要求泰方不得再支援光武部隊。

1975年4月,情報局奉命執行「華山計畫」,解散光武部隊。部隊幹部絕大部分撤回台灣,繼續在情報局任職。出身當地少數民族的基層士兵,許多後來轉入撣邦獨立軍。

光武部隊的解散,代表國府在大陸邊區建立游擊武力、伺機反攻的行動,終於畫上句點。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20-11-18 2:55 發佈
DandelionJack wrote:
http://blo...(恕刪)


我同學叔叔,某軍軍長,被受命留下。……

當年還有送炭到泰北,二代來台,最有名叫高明駿。

現在美斯樂,轉型觀光區,金三角變色,開始轉紅啦!

來台後代,從政者,叫鄭麗文,被綠色開除那個,許信良的支持者。

柏楊的書,異域!

忠黨愛國的倒楣鬼。
start95 wrote:
我同學叔叔,某軍軍長(恕刪)


柏楊這個人......嗯。
運氣在當時是差了點。
但是有他自己的問題,此人有不同一般人的一面。
有興趣的話,
查一下他的維基百科上的紀錄可以知道。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柏楊這個人........(恕刪)


他的資知通鑑,我看過三分之二。
會被關不是沒原因的。駡蔣家非常凶。

三師牌,做之君,做之師,做之親。拿來說警察,實則駡蔣,差點槍斃。

他跟李敖的書,我看最多。
也不是都認同。
所以我也是個,反制度的刺頭。

苦苓的反倒是,看不下去。
start95 wrote:
資知通鑑



柏楊是先被關,放出來以後,才寫柏楊版的資治通鑑。
不過,那個算是他個人化的 "讀書心得 + 資治通鑑"。

等於是一種個人調配過以後的資治通鑑,因此裡面很喜歡罵兩位蔣總統。

他被關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有點個人主義的傾向,
( 在當時的社會,應該很多人不習慣他這套。)
從他交女朋友開始,這個人就 " 喜好自由" 。
比較不太幸運的地方是他那個大力水手漫畫,
被人家拿來作文章。

當時有些作家,其實沒做什麼,但是國民黨疑心病重,亂抓人。
這是國民黨糟糕的地方。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start95 wrote:
他的資知通鑑,我看過(恕刪)


柏楊跟李敖都自由派,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很多人是不喜歡他們的言論。
苦苓......算暢銷書作家,既然暢銷,就要尋找市場口味寫作,會有商業化寫作考量。
可以看,但是也可以不看。
不看是沒損失的。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start95 wrote:
鄭麗文



當年的國軍也講究派系,當時那批軍隊有桂系人馬。
所以那些留下來沒走的,通常跟國民黨政府的關係不深,沒有人脈關係的。
不走也是對的,因為來台灣不見得比較好。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