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戰怎麼辦?前空官曝平民生存法則

轉貼 : 兩岸開戰怎麼辦?前空官曝平民生存法則:飛彈落地前有3分鐘可這樣躲

邱世卿的文章「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文章提到,台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為130公里;最寬處則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為410公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中正紀念堂到台南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這個距離也決定戰爭發動的方式,由於台灣海峽寬度並不寬,都在現代火箭與飛彈的打擊範圍內,邱世卿推估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定、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邱世卿表示,戰爭的目標通常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作為目標,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1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是凌晨4點左右展開,才能趕上第2波太陽出來前發動。邱世卿提到,戰爭第1波是指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並列出5項安全避難場所條件:掩蔽以及遮蔽能力、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應急的藥物、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以及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邱世卿提到,當飛彈來襲時,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飛彈落地前大約有3到4分鐘預警時間,當民眾接獲警報後,最佳策略是找1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若每個房間都有窗戶,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邱世卿提醒,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等待天亮,天亮後收拾必要物品,披上棉質外套或衣物,外出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9%E5%B2%B8%E9%96%8B%E6%88%B0%E6%80%8E%E9%BA%BC%E8%BE%A6-%E5%89%8D%E7%A9%BA%E5%AE%98%E6%9B%9D%E5%B9%B3%E6%B0%91%E7%94%9F%E5%AD%98%E6%B3%95%E5%89%87-%E9%A3%9B%E5%BD%88%E8%90%BD%E5%9C%B0%E5%89%8D%E6%9C%893%E5%88%86%E9%90%98%E5%8F%AF%E9%80%99%E6%A8%A3%E8%BA%B2-012001009.html

第一波飛彈攻擊,蘇院長也不知道要怎麼辦,
幣二波攻擊,蘇院長應該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辦,
被徵召入伍的以外,百姓要自己想辦法。
2020-10-09 15:5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