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可以到對岸上戰場,今日守在台灣自家卻不行,到底是誰在混呀
台灣向後退 wrote:
當年可以到對岸上戰場(恕刪)
亂世,窮苦的年代,上不上戰場都朝不保夕,反而當軍人是條出路,
太平的年代,個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沒做過家務,沒挨過棍子,
入伍給人家操,別說當步槍兵,很多人心理坎過不去,想不開尋死的都不少,
幾十年前的台灣,七八歲就要上灶頭燒飯菜,農活就要幫忙做,
有人常說的,時空背景不同,誰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早熟?
有了偉大的申訴制度,如何建立領導威信? 操不得如何練兵?
piwu0601 wrote:
以前當半年兵才由二兵(恕刪)
真的很引人深思啊
真正當過兵就知道
平民百姓不可能一穿上軍服.就一秒變成能上戰場的軍人
得服役相當時日.才能建立軍人應有的心態觀念.也就是所謂軍人魂啦
菜鳥階段?
先不談體能戰技如何.往往心態上還停留在老百姓模式.....對於[服從]兩字的意義還迷迷糊糊.喜歡懷疑命令.質疑各種規定
如此能指望在一聲令下.就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去執行危險任務?
看來都得過半年甚至破冬後
才真的比較有身為軍人的自覺.才讓人相信能託負重任
不然士兵就是士兵.幹嘛要有二兵一兵上兵之分?
遇到較重要的公差勤務要找人.也是較高階的士兵優先
簡單說
如果短時期受訓後就能回家?連要下部隊服役的心理準備心理建設都沒有(就更別提要上戰場的心理準備了.....)
那大概連心都不會帶進來不當回事! 連外在都很難有個樣子出來.更不用說內在的轉換了
這與當年孫立人的軍隊
一進來受訓.就有接下來要上戰場的心理準備與認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軍人不能速成啦
不能簡單的只停留在體能戰技思維.所以認為這不需太多時間.甚至有人還喜歡舉例某國新訓也才多久.....
根本彼此受訓時的心態就已不能比了! 人家不是單單受訓而已.接下來還要下部隊接服役.甚至有機會上戰場.....如此人家對於受訓才會認真以對啊
不然看看其他國家
即使義務役.役期也不敢太短.....難道人家是頭殼壞掉.故意要浪費年輕人時間?
2. 一個是當了軍官就打算一直當下去了;一個是混完四個月兵就解脫了,這兩者的使命感能比嗎?
3. 那個年代的敵人,兵員也是徵召的老百姓;現代的敵人是專業訓練的兵員,這兩者能比嗎?
不要以為只是簡單的學學放槍按紐就行了。20多年前我同學在成功嶺當預官排長,他就跟我抱怨過他那時的兵不肯認真學(當然是義務役),最後當師傅的義務役也放棄了,放話說他本來就學得不好了,但有問題他還能上去頂,等他退伍後他徒弟會多少是多少,也不關他的事了。
我預官是在學校單位,少尉佔上尉缺,同專長還有個少校缺,因為專長冷門,所以幾年來佔缺的都是過水升級用,好不容易有我一個有相關專長的上任,嗯,兩眼發黑甚麼都不知道也沒人可問(還好也沒上級查,來查我看也不知道問甚麼專業的問題。).............
我一個預官同梯的更厲害,他說反正軍官沒關禁閉,只能禁假,他不在乎,所以事情擺爛就好,志願役為了自己的前途問題會找別人去做(這是我們還在受訓時他在我們班上親口說的,

兩年(一年十個月)的義務役都能這樣了,四個月打仗?!先求打靶不脫靶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