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灣外購310公里長程魚叉飛彈,打造多層次打擊火力

台灣外購310公里長程魚叉飛彈,打造多層次打擊火力
魚叉飛彈從Block II+型開始在雷達罩後方增設刀片狀天線,可能是供武器資料鏈網路使用,使其具有在飛行中更新目標座標的能力。 圖/取自波音公司推特

近日,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在立院證實,台灣已向美國求購機動岸置魚叉飛彈系統,預計在2023年返台並於海軍海鋒大隊服役。本次採購的魚叉飛彈應是最新的Block II增程版(Extended Range),該型飛彈源自於美國海軍為了推動「分散性殺傷」策略,在2015年為「沿岸作戰艦」(LCS)採購「超地平線反艦飛彈」的計畫。當時由挪威發展的「海軍打擊飛彈」(NSM)是最熱門的參賽者,而波音公司則推出了由魚叉飛彈Block II+型大改而來的增程版與之競爭。

增程版魚叉飛彈主要有兩大修改,首先是改裝效率較高的新一代渦噴引擎,節省飛行消耗的燃油;再來是改裝新一代彈頭,使重量由500磅減輕到300磅但威力不變。美國官方宣傳指射程可提升為Block 1C型的兩倍,也就是250公里以上,不過波音公司的代表也曾對媒體表示,射程可達310公里之譜。相較之下,「海軍打擊飛彈」宣稱射程為200公里左右,但彈體具匿蹤能力,穿透防空網的能力較強,最後還是不負眾望地贏得美國訂單。

魚叉增程版落選後,波音仍自資完成開發工作,並在2018年向芬蘭推銷,型號為RGM-84Q-4。根據美國軍售公告,波音預計以6.22億美金出售112枚(其中12枚為較舊RGM-84L型再加上升級套件),部署到巡邏艦、飛彈快艇與岸防部隊中,但最後仍輸給了以4.14億美金搶標的以色列天使5型飛彈。根據芬蘭收到的報價,魚叉飛彈平均一枚要555萬美金,也就是約1.66億台幣,如果台灣收到的報價沒有太大變動,則採購總數可能達到300枚,形成可觀的岸基打擊火力。

魚叉飛彈增程版:攻陸/攻艦兩用

魚叉飛彈增程版具有「沿岸目標壓制模式」,從Block II型開始,魚叉飛彈就從「聯合攻擊彈藥」移植了衛星/慣性導航系統(GPS/INS),能接收加密的GPS軍碼。又從「距外攻陸飛彈增程版」(SLAM-ER)移植了能排除干擾源的接收天線,取得抗干擾、高精確度的導航能力。除了能在雜訊強烈的近海地區搜索躲藏的船隻外,也能直接攻擊陸地目標。2001年,魚叉飛彈Block II型在試射中,直接命中模擬S-300防空系統雷達車標靶,顯示其精確度足以攻擊車輛目標。

而魚叉飛彈的Block II+型在控制系統整合了「武器資料鏈網路」(WDLN),能夠直接「上網」,連接博勝專案所使用的Link-16戰術資訊傳輸鏈路,成為了「連網武器」(NEW)。任何已加入武器平台,包括成功級、F-16、P-3C巡邏機等,都可將目標的GPS座標傳送給魚叉飛彈進行即時修正,使敵方目標即便在魚叉飛彈發射後進行機動或轉移陣地,魚叉飛彈也能在飛行中修改航線進行打擊。

魚叉飛彈增程版的射程能達到300公里以上,更能往內陸延伸,攻擊後方的遠程火箭砲與長程防空系統,或迫使這些部隊後退,減輕他們對本島陸地與上空的威脅。
2020-09-07 21:00 發佈
這批飛彈若是成軍
表示海鋒大隊得擴編
在海軍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海鋒大隊擴編的員額一定會由艦隊移編
看樣子剩下幾條諾克斯級
離汰除不遠了
ewei0317 wrote:
這批飛彈若是成軍表示(恕刪)


勢必的,畢竟數量幾乎是多一倍還要多,新聞有報

海軍的海鋒大隊將擴編為指揮部,指揮官定編為少將,海鋒大隊現有7個中隊,大隊長為上校。
ewei0317 wrote:
這批飛彈若是成軍
表示海鋒大隊得擴編




這是正確的方向....

雖然會削弱艦隊數量, 並對國產導彈生產研發造成打擊

但換來難以被大量殺傷的海岸反艦兵力
更能藉由此項軍購獲得美方戰場偵蒐能力的支援, 具備打擊中國內陸目標戰力...

在今日台海情勢如此緊迫的壓力下
這步棋走得對!!
oculata wrote:
這是正確的方向....

雖然會削弱艦隊數量, 並對國產導彈生產研發造成打擊

但換來難以被大量殺傷的海岸反艦兵力
更能藉由此項軍購獲得美方戰場偵蒐能力的支援, 具備打擊中國內陸目標戰力...

在今日台海情勢如此緊迫的壓力下
這步棋走得對!!


其實我倒覺得購買魚叉飛彈跟國造並不衝突,而是事有輕重緩急,購買魚叉是直接可以增加倍數攻擊能量,而國造量產因為速度沒那麼快,就算800億全給國造你也沒辦法花費掉,估計也是好幾年才能消化完

而且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對岸首波也是導彈攻擊,而這批300多公里的魚叉飛彈能直接在台灣打到廈門跟福州之間的全部軍事單位,讓對岸的集結點也是被攻擊點
alexlin1 wrote:
購買魚叉飛彈跟國造並不衝突,而是事有輕重緩急,購買魚叉是直接可以增加倍數攻擊能量,而國造量產因為速度沒那麼快,就算800億全給國造你也沒辦法花費掉,估計也是好幾年才能消化完


的確如此

但這也可能是美方的安排, 畢竟我方導彈有太多零組件來自美方
只要台灣任何成氣候的導彈體系發展到即將壯大的前夕

類似的劇本也許又會發生....
太貴了,魚叉一枚造價抵2枚雄三,射程差不多但是雄三的生存率與破壞力卻高於次音速的魚叉,當然魚叉的通用型強可以打車輛,但是移動中的車輛打得中?s300打次音速的魚叉應該很容易,功能很強但是偏慢的速度很難達成戰術目標,如果花個百億製造全自動飛彈生產線可能會比較好
alexlin1 wrote:
而且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對岸首波也是導彈攻擊,而這批300多公里的魚叉飛彈
能直接在台灣打到廈門跟福州之間的全部軍事單位,讓對岸的集結點也是被攻擊點 (恕刪)


一枚555萬美金 , 彈頭僅135公斤而且還是次音速 ~~

這種拿來打陸地目標的話 , 效費比太差啦 .....
alexlin1 wrote:
魚叉飛彈從Block II+型開始在雷達罩後方增設刀片狀天線,可能是供武器資料鏈網路使用,使其具有在飛行中更新目標座標的能力。 圖/取自波音公司推特

專打南海東海艦隊用
打到剩下補給艦,
再打掉
cougar2015 wrote:
專打南海東海艦隊用


老共艦隊防空分三層喔 ! 最外圍是由主動雷達海紅旗九來擔任攔截 ~~

由於近發引信彈頭威力非常大 , 連海面都灼燒起蒸氣哩 ....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