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花較多時間,跟進者花較短時間完成】「北斗」非中共科技彎道超車,因為少了摸索的迂迴與猶豫

完成「北斗」並非中共科技彎道超車,開拓者花費較多時間,是常態,跟進者花費較短的時間,是必然,因為少了摸索的迂迴與猶豫
讚 544
分享
用LINE傳送
烏凌翔 2020年07月04日 07:00:00
SHARE
google
twitter
linkedin
[媒體小農]

中國上個月發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計畫發布到「收官」大約是25年時間,比美國所發花費的時間要短。(湯森路透)

每當中共的科技、軍武有何新的成績或進展時,中國網路上往往齊聲頌讚,最常見的形容詞就是「彎道超車」。


科技競爭大賽中真有那麼多彎道讓你超車嗎?

近日中共完成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許是一個可以供討論的案例。



首先來看美國發展衛星定位系統的歷程: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即大家熟知的 GPS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遠在1958年即由美國海軍開始研發,最早的Transit系統1964年投入使用,效果不理想。之後美國海軍又啟動Tinmation計劃,1967年與1969年分別發射衛星測試,1974年由Rockwell取得合約,進一步推進。1978年發射第一代的Navstar I,系統雛型初具。1990年,還未達到現在24顆衛星與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但已正式宣佈GPS開始運作。



從1958到1990,花了多久?32年。



再來對照中國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歷程:命名「北斗」,不言可喻,是借用傳統上以北斗星指示方位的習慣。官方公佈計劃啟動測試時間是1994年,距離上個月23日發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收官」大約是25年時間,比美國所發花費的要短,這是一種彎道超車嗎?



非也!這就像中共開發「兩彈一星」-核彈+飛彈+人造衛星-所花費的時間,都短於美、蘇發展同樣的科技,有些學者因而盛贊中國科技很神勇,甚至引為中國人很聰明或較勤奮的證據,其實都是不懂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而產生的謬論。



科學研究追求無中生有,好像探險,踏入渺無人煙的區域,不知前方是否有路?目標是否存在?


所以開拓者花費較多的時間,是常態,跟進者花費較短的時間,是必然,因為少了摸索的迂迴與猶豫。



而且,在奔向偉大未知目標的勇者身後,總有一批不一定是刻意唱衰、但可能見解不同者阻撓,譬如,在蘑菇雲升空與閃光刺眼之前,美國不知有多少學者也曾主張原子彈是不可能造得出來的。



人家做出來了之後,你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也做出來,而不用再擔心是否能做出來的問題了。



不過,「彎道超車」這個辭只是被濫用了, 並不表示這個概念不存在。


中國確實在貿易總量與工業產值等領域「超英趕美」,但是在科技領域,並不常見彎道超車。(湯森路透)



所謂科技「彎道」,是指上一代技術被市場判定為老舊,新一代技術紛紛湧現,後浪即將推倒前浪的時刻。此時,誰能掌握住新技術,再加上膽識,就有可能趕超,就像落後但厲害的賽車手一樣。「彎道」往往是科學家在學術研究有所突破之後,工程師接手開發轉換成迎合市場的實用技術所鋪成的。



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譬如曾經人手一支的Nokia手機,堅固無比,即使被10頓卡車「嘎嘣」一聲壓散了,撿起來拼裝一下,哇!還能用。但是智慧型手機i-Phone一問世,Nokia手機事業部竟如雪崩,因為觸控螢幕技術出現了,取代了按鍵,大家開始「划」手機了,堅固與否,不再為消費者所關注,大螢幕才是市場的最愛。



有時也不是領先者沒看到彎道,譬如老牌膠卷製造商Kodak,率先發明了免用底片的數位相機技術,但是陷於是否自毁現有市場的發展策略猶豫,竟讓新冒出頭的競爭者,把百年老廠給K.O.了,因為大家都喜歡數位相機可以即拍即看,誰還洗照片啊?這就有點像領先的賽車手,面對彎道,減速後稍一游移,沒及時再加速,就被後方的賽車手超越了!



經歷過數位技術取代類比信號的3C資深玩家,一定可以回想出這個技術大彎道,葬送了多少曾經輝煌的領跑者。台積電能成為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也是在晶片製造的技術彎道上,起初超越前者,後來又一再甩掉追隨者;要注意,1奈米之後,下一個大彎道即將來臨!



標榜「世界工廠」的中國,確實在貿易總量與工業產值等領域「超英趕美」,但是在科技領域,並不常見彎道超車,因為彎道=技術換代並不是天天都有。



大國之間的科技競爭,不曾停歇,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F1大賽,也許沒有尖銳的引擎聲,但是直線賽道的衝刺,彎道路段的爭先,其成敗得失與驚心動魄,遠超過頂尖賽車手之間的拼博,因為拼的是大國的「霸權轉移」啊! 註
更多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2020-08-10 14:16 發佈
ebola01 wrote:
完成「北斗」並非中共(恕刪)


哪有可能一次就全面超車 ?
累積小勝為大勝 , 才是現實可行的 .

這就是為何中國現在如此重視教育的原因 ! 事實上現在全球大學工程領
域世界排名前十名 , 中國即佔了四名
呢 ! 未來這些莘莘學子投入業界 累
積務實經驗後 , 中國 甚至於整個世界科技發展速度恐怕又是另一番光景
了囉 !!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engineering
ebola01 wrote:
完成「北斗」並非中共(恕刪)


不能拿美軍研發速度跟中國比啦 ~

美國人做事本來就一向慢吞吞的 ~~ 人家民族性 工作就是不適合爆肝 ~~ 可是
偏偏爆肝卻是最有效率的 . 不信的話你去問問在台積或聯發科工作的朋友就知道
喔 !

事實上在中國 印度 韓國大量開放留學輸出人力之前 , 這個世界進步的速度並不
像現在這麼快 ~ 很多產品十年八年不見得會落伍 .... 哪像現在 兩三年產品不進
步就等著被淘汰 !!

而美國軍工產業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 對於其他國家人才招聘是非常謹慎的 ...
你去看看洛馬 雷神那些公司的員工團體照 , 幾乎清一色都是五六十歲的白種人 ~
這與美國一般大型科技公司一堆東方面孔年輕員工反差非常大 !!

所以說 對於美國武器研發速度自然不能太強求 硬要跟中國比囉 !!
fredcoc wrote:
哪有可能一次就全面超(恕刪)

倒不如你說說現代有那些東東是中國發明、或至小是真的中國自行研製的。

我光是和你炒華為造假的災情的冷飯,足以讓你國舉國難堪。
peterpan200206 wrote:
倒不如你說說現代有那(恕刪)


台灣先不要去管中國有沒有難堪啦 ~~

你看看2000年時菲律賓GDP 810億美元雖然還不到台灣四分
之一
,但近年菲國追趕台灣速度可是很快哩 !

所以台灣還是先擔心自己不要被菲律賓超車再說吧 ....
那才真的是難堪哩 .....




fredcoc wrote:
這與美國一般大型科技公司一堆東方面孔年輕員工反差非常大 !!


拿東方面孔這樣的概念來唬人,
不如請你直接說現在這些科技公司到底有多少的中國人在裡面,
現在眾所皆知在科技公司的東方面孔以印度人佔大宗,
其次是日本人、韓國人、以及美籍華裔,
至於中國人的比例簡直慘不忍睹。
"WOW. Such a crappy built frame costs $300? I think you are hijacked."
fredcoc wrote:
台灣先不要去管中國有(恕刪)

又是偷換概念,轉移視線的伎倆,你這樣做即是你自己都默認:中國的科研在現代的能見度極低喇。

本來中國乖乖地拿歐美日韓台給他們的資金援助,組裝技術、都足以讓你國多半人脫貧致富、扶起幾家體面的假民企。但你們又偏偏被寵壞了,找個王毅到處指着人家領導的鼻子,謾罵人家所有東西都要倚賴中國、如不是中國支撐他們早就倒了的謊言,中國會變成世上最討厭的國家嗎?


你們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比台灣的法定最低工資矮一大截、但人均欠債比台灣高數倍怎麼又不敢提一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