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偶然翻牆在台灣防務部門網站找到這份材料,文章中說:
導彈突襲階段將使用數百枚導彈實施多次大規模攻擊
每次導彈發射均以同步 廣正面的方式實施,以發揮最大效果
在第一次攻擊發起後,發射單位將變換至新的預置陣地
此時航天 空中以及戰場情報系統,將執行火力修正任務
共軍將攻擊目標依優先順序分為三類:1.防空及反飛彈陣地
2.機場及地地導彈陣地 3.指管通情中心
藉同時打擊機場 防空陣地及其他關鍵目標的攻擊方式
預計可在45分鐘內取得台海地區之制空權
========================================================



台灣在45分鐘內失去制空權後,在幾小時內連制海權也都沒了
而台灣陸軍兵力不足依陸軍基本戰術圖解中之步兵營防禦正面寬度為例,
若要在 400 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實施營級單位之兵力部署,保守估計需要 160 多個營才能涵蓋所有範圍。
也就是說,我海岸線長度,已經超過國軍現行守備兵力之負荷,加上目前灘岸
後方地區亦無固定掩體設施,如何量地用兵以及有效隱、掩蔽我軍守備與打擊
部隊戰力,將是防衛作戰灘岸決勝考慮重點。
目前因灘岸地區無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軍事地下設施,基此現況,對於國軍
戰力防護而言,要在短時間內構築具防護能力之地下掩體,更是一件極大的挑戰。
在無固定掩體設施 沒有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軍事地下設施的情況下,
面對解放軍強大火力台灣陸軍打算犧牲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