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國防部採購岸置魚叉 因美方承諾提供軍規GPS成攻陸飛彈

2020-05-28 14:03 聯合報 /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國防部決定對美採購岸置機動魚叉飛彈系統,未來與海軍海鋒大隊的雄二、雄三反艦飛彈共同服役,中科院長張忠誠上午聲稱魚叉僅機動性強於國造雄二,但國安人士指出,我國採購美造魚叉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美方承諾提供目前我方缺乏的軍規GPS導引,賦予魚叉能精準攻擊岸際目標的戰力,但若美方關閉訊號,魚叉就成廢鐵。

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上午在立法院證實,我方確實已向美方求購岸置魚叉飛彈,全案若順利新彈可於112年返台服役,編制在海軍海鋒大隊。但我方現役已有雄二、雄三機動型岸置反艦飛彈,為何能自製卻外購?張哲平說,原因是經模式模擬運算,在我希望能殲敵50%目標下,「發覺我們缺乏的數量」,現在希望「快速提升戰力」。

據了解,張忠誠所謂雄二機動力略遜說法僅為託詞,由於雄二目前導航所用美俄系統都是商規,是免費接受美軍GPS的溢波,但精準程度不如軍規,且戰時會被關閉或蓋台。國安人士指出,我國在已有雄二、雄三情況下採購魚叉,是因為美方提供中科院辦不到的軍規GPS導引。

國安人士指出,雄二、雄三現有的雙尋標系統可應用於海上目標攻擊,但對陸地或岸上目標,雷達無效,只能用慣性導航、地形比對與GPS,但商規GPS誤差很大,因為是接受免費的溢波,除非是付費服務,所以未用攻岸之用。

國安人士指出,但以魚叉射程而言,只要部署於本島西部甚至澎湖,射程就及於大陸東南沿岸,可直接攻擊岸際目標,但攻岸魚叉打擊岸際固定目標,需要很高的精準度,對岸際固定目標,如建築物、靠泊艦艇等,軍規GPS誤差只有0.3到5公尺。

但國安人士也提醒,我國採購魚叉,若用作攻岸等敏感任務,只要美軍關閉GPS訊號,魚叉系統就成為廢鐵。
2020-05-28 16:19 發佈
老軍宅梅復興在媒體專題中提到,中科院反艦飛彈一年產量只有幾十枚,說中本人心的疑慮,消耗性軍備自製率太高,台灣工業縱深不足,開戰時補充不易,適當的外購比率是必要的,美系、國產並存是「無可奈何」之舉,況且海軍已經增產岸基雄二,中科院產能跟不上也是事實,只可惜沒買到NSM罷了。
CHH230 wrote:
2020-05-28...(恕刪)


可是......如果關gps
那本業反艦也還可以吧?
不至於真的成廢鐵
jerry su wrote:
可是......如果關gps
那本業反艦也還可以吧?
不至於真的成廢鐵


可用中途資料鏈更新至目標區,打船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要中打一個艦隊中特定的船可能有問題。
天衣神水 wrote:
美系、國產並存是「無可奈何」之舉,況且海軍已經增產岸基雄二,中科院產能跟不上也是事實,只可惜沒買到NSM罷了。


也不能說是無可奈何, 而是必然的作為.

開戰後再來增產, 一來不及, 二台灣沒有戰略縱深, 工廠被炸掉產能一樣歸零.

保持國產能力當然重要, 免得改天又被放生.

買美國飛彈, 至少開戰前還可以補好補滿.

NSM買不到是正常的, 除非挪威不想再作中國生意了.
其實現代化的飛彈 光是導引段內的晶片
廠內排程/備料 就要超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生產
然後才能送往軍火商進行組裝/後續測試
中國一堆五毛還把導彈 當作過往傻粗黑的大砲 可以短時間補充

更別提台灣的軍工重鎮都在西部城鎮
共軍導彈 哪可能放著這些飛彈生產中心不打?
扯國造導彈 還能有效在戰時增產補充的 不少都是中國五毛黨
它們希望台灣把所有資源都放在 戰時後勤容易被破壞的國造導彈上 然後得不到補充

但五毛不敢提 連自家解放軍 都會向毛熊購買功能類似的產品當備案了
不然當J20/J11B都吹上天了 共軍幹嘛回頭買沒有匿蹤能力的原廠Su35?

天衣神水 wrote:
老軍宅梅復興在媒體專(恕刪)


By Dasha大:
魚叉飛彈價格並不低 印象中要近150萬美金以上

而中科院生產雄二與弓三 月產量不可能超過百枚 即便開足馬力
要備戰來應付中國入侵 確實來不及..
美系的AIM-120跟台灣的劍二也是類似狀況

開戰前老美把這些武器都緊急運送個數百枚過來
中國也不敢動手對付美國運輸機/艦 (動了就要提早開戰囉...)
台灣現補數百枚各式飛彈 可以大量重創中國兵力 當然是美國利益 何樂不為?
難道還怕台灣跑掉不付錢?

再說雖說台美兩種兵器等級大致差不多 但美軍武器戰場驗證經驗遠勝過台灣
我以為大量運用下 可靠性應該還是勝過台灣不少 這是很合理的推論...
牛奶伯 wrote:
NSM買不到是正常的, 除非挪威不想再作中國生意了.


軍售是台灣直接跟美國軍方買,除非挪威不想做五角大廈的生意,美國軍方真想賣挪威也沒它皮條,NSM關係到挪威顯然只是推拖之詞,當年76快砲也是先從美國引進後,海軍慢慢才開始跟義大利原廠接洽。

參考資料:挪威貿易現況如下,其實生意不是重點,要不是電子產品大多MIC,從中國進口金額較高,不然真的沒什麼生意上需要依頼中國的地方。

cche1079 wrote:
更別提台灣的軍工重鎮都在西部城鎮
共軍導彈 哪可能放著這些飛彈生產中心不打?


台灣戰爭時沒有前線跟後方的差別,一旦開戰,產業線都會停擺一半以上,加上能源一定會不足,民生必需品一定是優先考量,萬一餓死了仗就不用打了,沒有空間再去生產軍品,進口舶來品是必要的。
天衣神水 wrote:
挪威貿易現況如下,其實生意不是重點,要不是電子產品大多MIC,從中國進口金額較高,不然真的沒什麼生意上需要依頼中國的地方。


你的表格裡面, 挪威2019年出口大都大幅衰退, 可能是2019年石油跌價的關係.

中國是少數二位數成長的國家.

挪威應該不會隨便放掉這個成長中的市場.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