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37天】台船向義購建IDS壓力殼等主要設備 差點因「管制技術」遭禁運
朱明
2020年5月16日 下午7:00
據指出,潛艦國造IDS自2016年底啟動以來,最驚險的狀況發生在今年3月底,一通檢舉內含敏感技術的訊息,差一點讓台船向義大利訂購用來建造IDS壓力殼等主要設備無法運上貨船,讓IDS建造進度險些「開天窗」;因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肆虐,台灣「基於人道考量」,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全球疫情嚴重國家的醫護人員的影響,經協調後官員並未一再刁難後放行,也讓三艘載運台船訂購建造IDS主要設備順利離開義國港口;當5月8日三艘貨輪順利抵運高雄港並停靠在台船碼頭後,台船與海軍潛艦專案小組人員才真正放下37天緊繃的心情。
去年台船與海軍至義國 驗收IDS原型艦生產設備
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在設計標已陸續完成施工藍圖的細部設計階段,建造案則是從去年初開始陸續與歐美各廠商洽談,並取得該國輸出許可證後,簽訂採購原型艦建造所需的各項系統與設備,據了解,建造IDS原型艦壓力殼所需要的各項自動化焊接設備與主要設備,是由德國專業廠商設計,再由海軍與台船經外籍技術顧問評選後,再與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廠商分別訂購客製化設備。
這些建造IDS原型艦壓力殼所需要的主要設備,是由歐洲不同國家製造但大部分是在義大利,廠商應台船要求設備進度超前完成,台船與海軍監造官在去年底分別前往義大利等地進行訪廠,並聘請專業人員逐一驗收其生產設備,完成現地驗收程序。
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壓力殼所需要的主要設備,是由歐洲不同國家製造,但大部分是在義大利,去年台船與海軍監造官在去年底分別前往義大利等地進行訪廠,驗收。圖為IDS原型艦模型。(國防部提供)
啟運設備前1周 義國情報指內藏敏感管制技術
據指出,依計劃是在3月底分別由三艘貨輪到不同的港口,去載運包括74只貨櫃以及幾組大件設備,但是就在啟運前一周,義大利情報單位接獲檢舉,指台船向某廠商訂購的設備中,藏有敏感管制技術;情報單位依此通報國安單位,雙方人員一同到該工廠要求,不能將該設備(已打包裝箱)移動並接受檢查,同時也通知軍備管制單位到廠,會同對該項設備進行開箱查驗。
據了解,海軍與台船接獲此訊息相當驚訝,主要是當時疫情在歐洲肆虐,義大利是惟一封鎖全國的國家,光是在3月14日一天暴增3497例,總確診人數突破兩萬,達到21157例,從一萬到兩萬,義大利只花了14天,且1441死亡,死亡率高達6.8%;義國上下動員全面防疫時,就這麼湊巧的在啟運前一周來檢舉,而且是從情報部門發動,並選擇正要啟運的廠商,被我方懷疑背後動機不單純,明擺著就是要讓台灣建造IDS原型艦的設備無法離港,進而影響IDS在後續的整個進度。
IDS原型艦設備被開箱查驗 黃曙光與海軍、台船急因應
經海軍與台船向國防部與參謀總長黃曙光回報此狀況外,經聯繫駐外單位與台船在當地駐廠人員,積極進行協調外,據了解,海軍與台船已進行沙盤推演,萬一部分設備無法順利離港,後續要如何因應作為來規劃。
台灣建造IDS原型艦主要生產設備,啟運前遭爆內藏敏感管制技術,因而義國進行開箱查驗,參謀總長黃曙光獲悉,立即聯繫駐外單位與台船在當地駐廠人員,並和海軍,台船沙盤推演因應。(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以「設備與合約規範相符」為由 義國檢驗放行
據指出,或許因疫情在歐洲造成民眾大量傷亡,此時台灣「基於人道考量」,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全球疫情嚴重國家的醫護人員的影響,在4月初的檢驗設備的過程中,軍備管制單位人員拿著廠商提供的合約與輸出許可證明,一一比對資料並丈量設備的尺寸大小,以及檢查其是否有敏感管制技術在其中,在沒有太多的刁難,最後以「設備與合約規範相符」後放行,雖耽擱了幾天,畢竟還是在規劃誤差期程之內。
IDS原型艦啟運計畫原訂三月底,然而肺炎疫情在歐洲肆虐,雖然執行啟運IDS主要設備前雖遭檢舉,最後檢驗設備過程所幸順利未刁難。(資料照片/李景濤攝)
對於這突乎其來的情事,我方當然不能掉以輕心,且不能擔保其他港口要載運的設備不會出同樣的狀況,或是航行中會有什麼突發狀況,據指出,這次載運分別由三艘貨輪到不同港口去載運共74只貨櫃以及幾組獨立放置在貨艙的大件設備,因此海軍與台船每天都緊盯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看看這三艘的位置,是否如計劃的時間在航行的位置上。就連4月18日國內爆發海軍敦睦艦隊感染事件後,海軍為此忙的焦頭爛額,但還是每天緊盯的這三艘貨輪。
載運建造IDS設備3貨輪抵台 5月底可安裝
據了解,5月8日載運建造IDS壓力殼主要設備的三艘貨輪,順利抵運高雄港並停靠在台船碼頭後,台船與海軍潛艦專案小組人員才真正放下37天緊繃的心情。並前往台船碼頭檢查卸下的74只裝著設備貨櫃與大型設備,因安裝設備的外籍技術人員也陸續抵台,待完成14天法定檢疫隔離後,五月底將可開始安裝建造IDS原型艦的相關機械設備。
朱明
2020年5月19日 下午12:47
潛艦國造IDS在 3月底發生在義大利檢舉風波,讓國安單位提高警覺,認為動機不單純,且出手的時機選擇在準備裝運離港前,質疑究竟是內部資訊管控不確實,讓國外製造商生產設備時程被掌握?或是延續軍火商競爭角力所造成?目前正由相關單位深入了解中。
避免甲車被扣事件重演 啟運設備貨輪台船避開靠「港」
這次發生義大利廠商被檢舉台船訂購的設備中含敏感技術的訊息,主要源頭是來自義國情報單位,並不是直接向管制軍品技術單位,據了解,台船訂購建造壓力殼的設備,都是由義國廠商依台船委德國設計出的藍圖,送義國管制單位審查批准後,拿到輸出許可後在2019年初才與台船簽訂合約,並開始客製化這些建造設備,台船與海軍也是依約前往檢視其生產的進度。
因建造IDS所需要的設備分別在義國不同城市生產,若租用專用貨輪載運,成本太貴不划算,因此找到三艘貨輪定期會從地中海開往亞洲航班,來載運台船訂購的設備;為避免發生當年新加坡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結束後,裝甲車由貨輪託運在香港靠岸被扣事件再次發生,台船特別選擇沒有停靠香港卸貨的貨輪,因此無論是貨輪船號以及啟程日期,只有台船經辦業務人員與海軍人員知曉外,這些資訊一律保密。
造成IDS建造期程延宕 國安啟動安管檢視
據了解,檢舉源頭是來自義國情報單位,而不是管制審查軍品技術的單位,顯然檢舉者知道用情報與國安單位來檢舉,一定會重新查驗,即使當時疫情造成義國封國,又是設備準備啟運前,這些都是有經過算計,其目的就是要讓這些設備無法離港,造成IDS建造期程的延宕。因此懷疑整個事件源頭還是來自內部的資訊保密不確實,究竟是那個環節有疏露,正是國安單位目前要重新檢視安全管制措施上是否有真得落實。
再者,IDS從設計標到建造案的過程一直質疑聲音不斷,海軍質疑是軍火商之間角力所造成,因此在選商選設備過程中,除了我方專業需求與輸出許可問題外,各大國防工業公司的專長也是決定的要件,因此IDS戰鬥系統也談判達2年之久,
IDS設備成軍火商角力點 國安介入調查誰搞鬼
就是在專業考量,並平衡美國各主要國防工業公司設備下,在今年3月才真正定案簽約,但是其他設備就是各軍火商之間角力的重點,此部分的競爭就從來沒停歇過,因此這次檢舉事件是否是軍火商的角力,用此方式讓設備重新選擇,這個部分也是國安單位要去了解,從而知道背後究竟是誰在搞鬼。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