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如果武昌起義早十年成功

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維新成功,因為那時連飛機都還沒發明,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沒傷到中國的元氣。
這個時候先改革教育,減少文盲,才有辦法進一步當做國家現代化的基礎。

等到老蔣統一全國,已經是民國17年的事了,據說26年開始抗戰時,中國兵滿多人是吃不飽才從軍的,文盲連阿拉伯數字都看不懂,更別提什麼歸零射擊了,所以抗戰當時,平均要十個中國兵才能幹掉一個日本兵,到了戰爭後期,中國兵的素質慢慢從以戰養戰練起來,可以三個兵打一個日本兵,還是需要用人命去換戰績,感覺很悲情..

個人是比較認同抗戰的,如果像東北一樣直接丟掉了,日本有可能在更多地方做出類似731部隊的可怕事情。
2020-03-26 21:0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武昌 起義
早十年革命成功, 孫中山一樣沒有軍力, 國家權力還是會落入袁世凱們的手上, 結果不會有太大差異.

從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就知道維新搞不成. 莫名的天朝優越感, 根本不曉得人家進步成什麼樣了, 非得被人打到快亡國滅種, 才願意承認中學早就不合時宜, 而進行全面現代化的進程.

日本人一開始就被西方修理的亮晶晶, 體認到維持既有體制勢必滅亡, 於是全面西化, 脫亞入歐, 所以日本的維新成功了.
youuyouu wrote:
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維新成功,因為那時連飛機都還沒發明,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沒傷到中國的元氣。
這個時候先改革教育,減少文盲,才有辦法進一步當做國家現代化的基礎。(恕刪)

戊戌變法
youuyouu wrote:
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維新...(恕刪)

一戰是中華民國的北洋政府時期發生的,一戰時期就有飛機了。

二。老蔣從來沒有統一過全中國,各地勢力只是名義上的尊他為共主。
牛奶伯 wrote:
早十年革命成功, 孫(恕刪)


不完全是基於歷史自大,而是國家越大,人口民族多,爭王的人多,國家整合比日本更困難。
老蔣是留日的,對於對手有相當程度的瞭解,找德國人來幫忙改建陸軍,絕對是正確的決定,可惜因為德日結盟,德國人就撤回去了,雖然後來俄國人有來幫忙,效果好像不大,中國連中正式部槍都沒辦法大量生產,連漢陽造老套筒都還在用,要與日本人拼,難啊!如果早十年打好冶金技術,彈藥數量足夠,日本人也許還打不到武漢這裏...
維新絕對會失敗、因為光緒聽從了英國間諜的建議、中國要革新就要雇用一半的外國人當官、就跟印度一樣。

對、就是跟印度一樣、兵不血刃的變成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慈禧在得知光緒接見伊藤博文後就立馬軟禁了光緒、英國間諜的計畫落空就在西方汙衊抹黑慈禧、後來還傳回中國讓後人以為慈禧真的很壞。

慈禧為啥死前要毒死光緒、因為慈禧知道自己死後沒人管的住光緒、光緒一定會繼續推行讓中國變成殖民地的蠢維新,所以就命人在死前一天毒死光緒。

慈禧在當時其實是很受人民愛戴的。
武昌起義前10年辛丑和約剛簽訂

最多是東南護保讓中國產生獨立自治區

期待這個選項成功比較有機會

畢竟當時革命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
ganlingyang wrote:
維新絕對會失敗、因為...(恕刪)

哈哈!五毛真的有獨特的歷史觀,價值觀。

你可知道,甲午戰爭之前,清海軍就已經找英國人,幫忙訓練海軍嗎?
youuyouu wrote:
不完全是基於歷史自大...(恕刪)

國父的連俄容共,直到武漢分裂的分共 清共,俄國人走,德國人進。
淞滬會戰後德國人走,俄國人進。二年後德國跟俄國開戰,俄人也離開了。
德國跟國府合作只有短短的四年而已。
望山望水望天 wrote:
武昌起義前10年辛丑(恕刪)


我想到中國的優勢是「人多」,所以要先從改善農業開始,先餵飽一部份人,多出來的人才可以從事其他工作,從軍。

基本部兵訓需要的是好一點的槍枝,基本的數學觀念,還有一點地理知識,這還只是很基本,但是真的做起來,就不需要像抗日初期那樣十個打一個了。

中正式步槍能量產,都是後來的事了,而且也是優先給老蔣的中央軍配發,如果當時中國部隊全面配發,零件規格統一,不用十個打一個,五個打一個好了,日軍的推進就不會這麼快。

中華民國若早10年建立,那就是1901年,很多科技才剛問世,早一點追人家科技,會比晚十年追要容易,那時日本也在仿造歐洲的軍械,進度給他們追上了。

其實張大帥還比較有遠見,他可是有空軍的軍閥(記得是六架偵察機吧),可惜被日本人幹掉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