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中國有機會維新成功,因為那時連飛機都還沒發明,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沒傷到中國的元氣。
這個時候先改革教育,減少文盲,才有辦法進一步當做國家現代化的基礎。
等到老蔣統一全國,已經是民國17年的事了,據說26年開始抗戰時,中國兵滿多人是吃不飽才從軍的,文盲連阿拉伯數字都看不懂,更別提什麼歸零射擊了,所以抗戰當時,平均要十個中國兵才能幹掉一個日本兵,到了戰爭後期,中國兵的素質慢慢從以戰養戰練起來,可以三個兵打一個日本兵,還是需要用人命去換戰績,感覺很悲情..
個人是比較認同抗戰的,如果像東北一樣直接丟掉了,日本有可能在更多地方做出類似731部隊的可怕事情。
望山望水望天 wrote:
武昌起義前10年辛丑(恕刪)
我想到中國的優勢是「人多」,所以要先從改善農業開始,先餵飽一部份人,多出來的人才可以從事其他工作,從軍。
基本部兵訓需要的是好一點的槍枝,基本的數學觀念,還有一點地理知識,這還只是很基本,但是真的做起來,就不需要像抗日初期那樣十個打一個了。
中正式步槍能量產,都是後來的事了,而且也是優先給老蔣的中央軍配發,如果當時中國部隊全面配發,零件規格統一,不用十個打一個,五個打一個好了,日軍的推進就不會這麼快。
中華民國若早10年建立,那就是1901年,很多科技才剛問世,早一點追人家科技,會比晚十年追要容易,那時日本也在仿造歐洲的軍械,進度給他們追上了。
其實張大帥還比較有遠見,他可是有空軍的軍閥(記得是六架偵察機吧),可惜被日本人幹掉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