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為F-16A/B型戰機採購ALQ-131A FMS電戰系統莢艙,但是這套系統始終仍處於研發階段,空軍今天表示,已接獲美軍通知,ALQ-131電戰系統莢艙研發案已經停止。
空軍原以1億6000餘萬美元預算,採購美方研發中的ALQ-131A FMS電戰莢艙42套,美方不斷以研發成本上漲,使得最初編列的預算在美方獅子大開口不斷漲價後,只能採購12套,數量大幅縮水。
全案經立法院通過凍部分結算,監察院也以電戰莢艙仍在工程發展階段,迄未進行作戰測評、美國空軍亦未下達全量生產決心,我方即向美採購,糾正空軍,要求改善。
立法院在軍方壓力下通過預算,同意空軍先行採購12套,結果這項採購計畫成了一場鬧劇。空軍接獲美軍通知,美軍停止研發ALQ-131電戰系統莢艙。台灣單獨投資美方研發,全部付諸流水。
這項電戰莢艙採購案從一開始就在軍火業界傳出有人介入,空軍才會買一個不存在的商品,而且還要投資研發,空軍宣稱是美軍建議採購,美方卻說是台灣當局自行決定採購,如今停止研發,1億6000多萬美元的採購案無法完成,也影響空軍戰力整備。在無法取得新型電戰系統下,空軍F-16戰機目前仍使用現役ALQ-184電戰莢艙執勤。
好圖狼 wrote:
空軍為F-16A/B(恕刪)
還好吧~之前要買ALQ-131電戰系統還被罵了一頓,退回去買現役的ALQ-211也行,至少有實戰經歷了,巴國當時買的還是簡配版
9月24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及財政委員會聯席審議「新式戰機採購特別條例草案」,順利通過初審。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質疑:美方軍售清單中建議新購66架F-16C/D戰機搭配ALQ-211或相同性能的電戰系統,但空軍之前的鳳展專案,堅持買ALQ-131A FMS莢艙。結果我國花大錢研發並採用ALQ-131A FMS電戰莢艙,全世界只有我們使用,國防部和空軍必須向國人負責。
目前巴基斯坦所使用的ALQ-211莢艙,是巴國在2006年獲准向美國採購36架F-16 Block 52,並可從4種電戰系統中選擇一種,分別是內載的ALQ-211(V)4(ITT產品,現為Harris)、內載的ALQ-178(英國BAE產品)、內載的ALQ-187(雷神產品,由ALQ-184修改而來)與外掛的ALQ-184莢艙(雷神產品)。巴基斯坦選擇了ALQ-211,似乎對其相當滿意,連帶其既有F-16A/B的升級案,原本只能從ALQ-131莢艙與ALQ-184莢艙中選擇,結果也選擇了ALQ-211新推出的外掛版:(V)9。
從印巴空戰看ALQ-211電戰系統
今年2月,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中衝突,巴基斯坦宣稱擊落一架Su-30與一架MiG-21升級版,但只能提供MiG-21殘骸與被俘虜的飛行員,證明其被F-16以AIM-120飛彈擊落;印度也宣稱擊落一架F-16,但卻提供不出實體證據,只好在記者會中公布預警機的雷達圖,證明MiG-21被擊落前也擊落一架F-16,只是墜毀在巴國控制區。
回顧這場空中戰機駁火,巴國的ALQ-211(V)4或(V)9電戰系統有可能是這場空戰的功臣之一,其系統在交戰時所產生的「假目標」,不但保護了F-16,並讓印度誤以為己方擊落F-16。
但是,美國當年在巴國軍售公告中,有留下了一條但書:不管是內載或外掛式電戰系統都不得含有「數位射頻記憶體」(DRFM)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大頻寬的高速類比/數位轉換器,將接收到的雷達波轉換成數位資料存放在記憶體中,利用數位資料長時間存放也不失真特性,干擾器能模擬出幾可亂真的假訊號發送回去給雷達。
因此,由於這種電戰技術能破解大多數雷達的抗干擾功能、匿蹤技術與超長程飛彈等,而被美國列入對其空權的最大威脅。當年美國的軍售公告多留了一手,顯然是對巴國的特別管制。
台灣該不該選ALQ-211?
那麼,F-16C/D Block 70軍售案為何又要換成ALQ-211電戰系統呢?原因是F-16從C/D型開始,特別加大了機內空間並預留了安裝電戰系統的空間,這使得電戰系統不需要額外的莢艙掛在機腹,讓機腹可以改掛副油箱而延伸航程,或是省略外掛莢艙而降低一些阻力。
目前ALQ-211就是最暢銷的一種,甚至有媒體報導該系統受到F-16原廠,也就是洛馬的支持,已完成了與主動陣列雷達的整合(互不干擾)驗證。鳳展案由於是沿用F-16A/B的現有機體,沒有內載電戰系統的空間才只能選擇外掛電戰莢艙,因此美方在批准F-16C/D新機軍售案時,順便提一下可以選配內載電戰系統應該也是一番好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