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長征五號火箭一举超越俄羅斯質子跟美國宇宙神重型火箭

2019年12月27日晚上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實踐二十號運載衛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一號工位發射升空。約2223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送入近地點192公裡、遠地點68016公裡的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五號火箭一举超越俄羅斯質子跟美國宇宙神重型火箭


根據現場畫面,火箭點火174.9秒後,助推器分離,大約500秒後,芯一級和二級分離,隨後二級發動機點火,770秒二級發動機一次關機,由於擔負直播任務的央視頻道在此後中斷了現場畫面,我們無從得知二級發動機的二次點火時間、關機時間、末速修正關機的具體時間,但從星箭分離的約2223秒與預計的2241.2秒來看,本次發射相當順利,基本沒有遇到重大的阻礙。



這次發射可謂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揚眉吐氣的關鍵時刻。在過去幾年的航天發射中,沒有哪一款運載火箭像長征五號一樣在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的同時,又曾經如此地“不容樂觀”。

長征五號火箭一举超越俄羅斯質子跟美國宇宙神重型火箭


從技術角度來看,長征五號是中國新一代長征係列運載火箭中已經立項研製的最大型號,也是運用技術最為先進,代表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水平的關鍵型號。該型火箭以通用化、係列化、組合化為重點。可搭載三種專門為其設計的,代表中國最先進水平的火箭發動機,完全采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氫或煤油和液氧推進劑,分別為推力為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推力為50噸的YF-77燃氣循環氫氧發動機和推力為9噸的YF-75D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長征五號係列實行模塊化設計,由直徑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種模塊構成。其中5米模塊包含兩個50噸級的YF-77發動機(芯一級)或兩個9噸級的YF-75D發動機(芯二級),3.35米模塊包含兩個120噸級的YF-100發動機,2.25米模塊包含一個120噸級的YF-100發動機。長征五號火箭一举超越俄羅斯質子跟美國宇宙神重型火箭
2019-12-27 23:46 發佈
長征五號作為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其性能足以滿足多數航天發射所需
目前已經進行發射的是長征五號基本型運載火箭,采用二級半構型,芯級采用5米直徑,捆綁4個3.35米直徑斜頭錐助推器,是係列中最為強大的型號。全箭總長56.97米,起飛質量878.556噸,起飛推力約1062噸,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任務,運載能力14噸,較中國原有運載火箭提升2.5倍,一舉超越歐空局阿麗亞娜5、俄羅斯質子、日本H2B、美國宇宙神553等主流火箭型號。也正是因為長征五號推力巨大、性能先進,因此該係列運載火箭不僅被當做中國新一代火箭技術進展的標杆,也被賦予了發射中國一係列重型衛星、探測器以及空間站等一係列關鍵航天器的重任。
楓葉有情 wrote:
長征五號作為中國目前(恕刪)


太高兴了
今天还点了夜宵来庆祝

長五遙三發射中攜帶的實踐二十號,也是首次成功驗證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台
然而事與願違,長征五號在已經進行的兩次發射中的表現,都遠遠不能算是令人滿意。由於長征五號因為技術複雜,從2006年研製開始,就多次出現發射計劃推遲,原定的長征五號遙一運載火箭最早計劃2014年發射,隨後一度推遲到2015年,最後定於2016年發射。


為了長五發射的萬無一失,首發長五的試射一再推遲

2016年11月3日晚上20時43分,長征五號遙一運載火箭搭配遠征二號上面級,於文昌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將實踐十七號衛星發射升空。然而發射過程中二級故障提前關機,最後由遠征二號上面級延長一次點火時間,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結果上看,這次發射屬於成功,但從發射過程上看,運載火箭在發射塔架上先後遭遇遭遇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管道故障和一級芯級的氫氧發動機預冷故障,被迫三次推遲發射時間;發射後又遇到二級火箭故障提前關機,顯然並不是一次圓滿的發射。


長五遙一一波三折的首飛背後,是長征五號的各種隱患的體現

2017年7月2日晚上19時23分,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升空,火箭飛行至252秒時,飛行狀態出現異常。飛行至346秒時,芯一級兩台YF-77液氫液氧發動機中的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火箭無法達到預定飛行速度與高度,最終火箭二級與衛星在西太平洋再入,發射任務失利。


長五遙二的發射過程無疑是很多航空迷心中難以釋懷的失敗
一次有不小瑕疵的“發射成功”和一次徹底的“發射失敗”,使接下來準備發射的長征五號遙三火箭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由於中國航天工業接下來新一代航天器,包括“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螢火二號”火星探測器、“巡天”太空望遠鏡以及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試驗艙和“夢天”號試驗艙組成的中國“天宮”號空間站都要依靠長征五號係列的運載火箭發射,在許多航天器已經被製造出來,卻因為火箭的研製進度問題遲遲無法投入使用的情況下,長五遇到的技術問題已經成為了中國航天工業全面升級的關鍵瓶頸。


為了確保火箭的發射取得成功,航天工業部門不厭其煩地對火箭進行了改進,火箭工程研製隊伍在全面落實故障改進措施的基礎上,對芯一級發動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核,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同時,渦輪排氣裝置的設計圖紙被大幅度更改,在原零件的基礎上增添了5個導流葉片,新零件材料從不鏽鋼改為鎳基高溫合金,並新采用電火花電弧複合高速數字化銑削技術及其數控機床進行生產加工……這一切在改進了火箭缺陷,提升了火箭可靠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延長了火箭的研製時間,導致原定於2018年發射的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的發射時間也一再推遲,直到今年的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火箭一飛衝天,這一瓶頸才真正被徹底突破。


作為需要兩次點火的二級發動機無疑是研製中需要重點關照的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航天科技在國民經濟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包括新型號長征運載火箭和快舟運載火箭在內的新生力量投入航天發射中,中國的航天發射數量在短時間內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09年以前,中國的航天發射常年保持每年個位數或者10次左右的規模,而從201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達到15次以後,中國航天的發射在2011年、2012年和2015年都達到了19次,並在2016年突破20次大關達到22次;2018年,中國進行了多達39次航天發射(包括一次失敗的民營航天發射),年度發射次數首次超越美俄兩國,成為當年世界上航天發射數量最多的國家。


今年截至長征5號發射之前,中國已經進行了33次航天發射,超過俄羅斯的22次和美國的21次,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航天發射數量的冠軍。作為衡量一國航天產業規模的關鍵性指標之一,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力和趕超,毫無疑問代表著中國航天工業在逐漸發展之後所取得的相當不俗的成績。
不只是長征五號,長征五號搭載的這顆實踐20號衛星太陽帆翼展40米,重達8噸,是目前中國所發射的最大型號衛星,其重量跟以往發射的神舟飛船差不多,可以說是一顆超大型衛星,目前實踐20號衛星已經被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第一次展開太陽帆板,據說過一段時間還要展開第二次太陽帆板
長征五號使用的是推力大,比衝高的無毒無污染液氧液氫燃料火箭發動機
標題很聳動,但是這種限定了特殊前提的超越除了自嗨意義不大。

比較希望的超越是技術層面的超越。比如推進劑、發動機、殼體等。推力是其次。舉例來說,日本的H2B雖然推力沒那麼大,但使用的技術很先進。這次長征五號確實是個突破,但這種憤青五毛的吹捧不需要。
推進劑跟以往不一樣啊,看來你沒仔細看文章,長征五號使用的是新型推力大,比衝高,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燃料火箭發動機
YHWH wrote:
標題很聳動,但是這種...(恕刪)
楓葉有情 wrote:
2019年12月27(恕刪)
美國太空梭早就飛來飛去,你還在火箭,
差了起碼50年,等你們踏上月球拿回岩石再說。
時隔兩年多,中國推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再一次走進公眾視野。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火箭計劃於12月底前後擇機執行飛行試驗任務。探月三期、火星探測、載人空間站……未來,眾多航天工程的實施都指望它。

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長征五號是中國推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運載能力接近25噸,使中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未來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載人空間站都要靠它來發射升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家都親切地叫它“胖五”呢?原來,它首次采用了5米直徑箭體結構,全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比其他長征係列火箭的弟兄們塊兒頭可大多了。不過,別看長得胖,“胖五”壯壯的身體裡裝的可都是“真材實料”。
原來,不同於目前常規火箭使用的化學燃料,“胖五”的燃料大部分是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氫——這已經接近低溫的極限,所以又被稱為“冰箭”。而“胖五”的動力心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和液氧煤油發動機都是全新研製的。氫氧發動機燃燒液氫和液氧,不僅環保無汙染,也是火箭發動機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120 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單台的推力是目前中國火箭發動機中推力最大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