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兩者全部的相似之處了我們來說說不同的地方:北極星飛彈重16噸飛鼠一號重3噸要知道Toyota LandCruiser重2.7噸這火箭和豐田車真是有87%像那麼問題來了,重量只比雄三多一倍,但體積大了十倍,台灣的Upsizing技術獨步全球?
lordkon wrote:你知道這幾十年來火箭科技進步多大嗎當年的農神火箭尺寸跟現在的獵鷹大火箭差多少 真不知你的邏輯在哪裡,無論飛彈還是火箭,我還沒有見過以做得虛胖為榮的...如果沒有考慮清楚,請不要亂回复謝謝,免得
davedu01 wrote:重量只比雄三多一倍,但體積大了十倍(恕刪) 北極星飛彈是「固態燃料」前端裡面裝了「軍用彈頭」飛鼠一號是「混合燃料,液態+固態」前端裡面目前是「空的酬載倉」飛鼠一號採用複合碳纖維材料,能做的愈輕量,當然愈是高科技,就跟你手機筆電一樣即然能夠輕量化,外觀為什麼要長得肥?前面要有空間夠大的酬載倉,才能載運衛星啊
davedu01 wrote:以上就是兩者全部的相(恕刪) 你還差一項資料,北極星的推力,有了推力與載重相比,可以推測輕量化後的燃料,加速度,射程等更詳細的資料,我對這件事背後是否有美國插手頗有存疑,美國想要控制台灣發展太空計畫的方向與進度?避免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超出美國的掌控之外,雄三的能力讓美國大吃一驚,因此讓美國有所啟發展lrasm的主動偵測雷達所在並閃躲雷達偵測能力,以及主動搜尋目標並且攻擊目標弱點,肯定有從雄三的數據中加以參考強化
飛鼠底層那節,需要做肥大的原因,從這個影片也能看得出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M7UmQir5o&t=5s這四根推進器,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活動,才能調整火箭推力的方向,所以底層那節,要做出頗大的空間,才能讓這四根推進器自由的調整角度。至於這種設計行不行? 沒射上去驗證誰知道? 火箭飛到一半,推進器的內部活動關節,因為高溫震動斷掉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啊…台東南田村民也許是無知,聽不懂這些高科技,但他們的擔憂的狀況,確實有可能發生的
davedu01 wrote:飛鼠一號火箭和北極星(恕刪) 政府對這件事不冷不熱,完全不插手,這種態度很奇怪,是美國主導無法介入只能在旁邊看?否則設備如此簡陋,地也沒整平,也沒與民眾溝通甚至圍牆之類的設備也沒有,難道太空產業不值得重視?不該進行隔離以防洩漏機密?還是故意要給中國看?以後中程彈道飛彈在台灣設置發射場是否順理成章?
stever2018 wrote:政府對這件事不冷不熱 (恕刪) 以下是我的推測,僅供閒聊參考國際上的普遍認知,發展火箭科技,等同於發展彈道飛彈,這個政治風險太大,台灣政府不想承擔。所以太空三期計畫的主軸還是做衛星,只編列「委託發射費用」而不是「火箭研發費用」。委託發射衛星,可以選擇國外廠商(space X),也可以選擇國內廠商(如晉陞)。但畢竟是國內首次民間研發火箭,政府也不知道晉陞做不做得出來,所以心態可能就是:「我容許你做火箭,但做失敗了,是你晉陞的事,與政府無關。若做成功了,我政府再來沾光就好」。而目前的狀況就是… 還沒驗証到發射成功與否,晉陞就先出包了。面臨總統大選在即,政府當然立刻切割,依照原訂計畫,進行冷處理囉。中國的心態,他們對晉陞是傾向於看笑話,中國是傾國家之力,軍民合一,發展商用火箭,你台灣的民間小公司,弄個非主流的混合式火箭,行不行啊,哈哈? 但如果發射真的成功,中國也能用「反分裂法」,指控台灣發展彈道飛彈,來作為正當的武統理由。美國的心態,台灣就是個用來阻擋中國的棋子,因為中美關係交惡,為防堵中國繼續壯大,故開放台灣購買各項先進軍事武器與零件,根據「關鍵時刻」的報導,其中也包括了火箭的關鍵零組件(雷射陀螺儀)…所以晉陞的研發速度才會這麼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