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好戰言論~會使國家走向毀滅

「德國外交之最大阻礙,不在於英法俄奧諸國之謀劃,而在於吾國以好戰言論為榮之報刊,以及無視利弊卻極其好鬥之三百位在座議員。終有一日,德國的未來將毀於其手。」——俾斯麥

近期圍繞中印對峙話題,網上出現了很多好戰言論:阿三不堪一擊、一月滅印、肢解該國……



一個具有悠久文明歷史、文化開放的國家,居然有大量的極端言論,令人感到悲哀。

這些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好戰言論本身就是一個國家走向自我毀滅的源頭。

這種好戰論調,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每一次出現,都意味著一場災難。
一戰中,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到了秋天,你們就可以回家了」。於是,他的士兵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二戰中,1937年7月11日,日本陸相杉山元:「中國力量不值一提,只需要一個月,足以平定中國軍隊,三個月,足以解決中國的反抗。」於是,這個好戰民族走向災難。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進攻蘇聯:「蘇聯不過是一樁破房子,我隨便踹一腳,整座房屋都會倒塌。」於是,納粹德國走向深淵。



這些好戰言論為什麼會使國家走向毀滅?

因為他們只看到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卻未能理解現代戰爭的實質。


現代戰爭已經不僅是兵器的現代化,還包括了戰爭主體的現代化——從君主間的爭鬥變成了民族間的戰爭。

現代戰爭也再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消滅對方的軍隊贏得勝利。戰爭持續的時間、造成的破壞、蔓延的深度,將得到無限的延伸。

戰爭是殘酷的,在戰爭面前沒有英雄,只有死人、活人。
一戰著名軍事統帥魯登道夫,在戰後寫下他對戰爭的理解:"隨著民族主義理念和動員機制的完善的深入,戰爭已不再單單是軍隊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參戰國每個人的調撥……戰爭的本質已變成一個民族潛力的展現"

這句話精妙地解析了現代戰爭的實質。這一點在人口數龐大的大國間表現更加明顯。


一戰參戰人數:

俄國1,200萬;法國866萬;英國800萬;德國1,300萬。

二戰參戰人數:

蘇聯超過2,000萬,美國達1,200萬,德軍超過1,100萬,中國超過800萬。

龐大的戰爭規模,將很快消耗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口。

1915年,德皇的精銳兵團掃蕩了一支又一支協約國軍隊,但協約國很快就補充了更多的士兵投入戰場;

1937年,日軍在中國戰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但中國軍隊的數量卻日漸龐大;

1941年6月蘇德戰爭,蘇聯陸軍450萬人被德軍消滅殆盡,但蘇聯迅速使這支軍隊的數量變得更加龐大。

1916年4月,在和談被拒絕後,德皇威廉二世對皇太子說:「如果我知道結束一場戰爭這樣困難,就絕不會發動這場冒險」;



1917年8月,德國首相喬治·米夏埃利斯望著街頭的難民哀嘆:「這場該死的戰爭肯定會結束,但我們都將被絞死」;

1940年9月,面對看不到盡頭的中日戰爭,日本近衛首相表示:「戰爭難,但和平更難」;

1943年8月,面對重新復活的蘇聯軍隊,德國傑出的軍事將領曼施坦因承認:「這場戰爭,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噩夢」。

歷史證明,一個民族主義覺醒的大國,無論多麼愚蠢、落後,都不可能被迅速打敗。

日本人曾笑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鄙視中國軍隊的戰術水平。漢學家內藤湖南嘲諷華人是蚯蚓式的動物;

希特勒則嘲諷俄國人只是群「愚蠢的傻驢」。

但是,兩個民族展開全面較量時,這些膚淺的言論和偏見就會導致災難。

政治家明白:結束戰爭比開啟戰爭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難。
1871年,俾斯麥贏得了普法戰爭。但他明白:他只是打敗了一個君主(拿破崙三世),所以他迅速與對方簽訂和平條約,以防範民族戰爭的出現;

1937年,石原莞爾堅持不要發動對中國內陸的入侵,否則日軍將承受一個巨大民族的反擊;

1895年日本打敗的也僅僅是李鴻章的北洋海軍,隨後迅速跟清廷簽訂馬關條約索賠,所以沒有激發更大規模的民族戰爭,但中國若全面動員的話日本也沒有好果子吃了。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國家的戰爭能力,那怕它是小國,也絕對不要盲目嘲諷宗教迷信的軍事動員力量。
2019-10-25 11:16 發佈
很認同這樣的看法!!

德國之所以發動二戰, 就是希特勒的盲動讓全德國陷於盲目, 造成千萬人的死亡!!
好戰言論其實是投當權者所好, 藉機表態求取出頭機會; 當國家與社會陷於這種意識, 自然會驅使好戰言論更加極端, 因為還有更多人會用更極端的言論與行動表態爭取權利與地位, 最後造成反對者或中立者逐一被清掃出場, 全國只剩一種聲音!!

民族戰爭, 領土戰爭, 資源戰爭, 其實都是發動戰爭的表面藉口而已!!
核心的思維已經沒有理性與人性的存在, 所以大規模殺戮就成為合理的行為!!

納粹之於德國, 日本軍人之於日本, 都是如此!!
當好戰言論普及於一般百姓並可以操縱時, 就算貴為天皇也要被逼著接受好戰份子的極端作為!!
這是權力與良知間的戰爭, 很不幸往往都是前者獲勝!!
Charm_intg wrote:
「德國外交之最大阻礙...(恕刪)


美國就很少好戰言論
都是直接打的

我怎麼都看到台灣第一勇,

雄三讓登陸軍團血流成河,

什麼70年都沒等到解放軍, 要就快點來之類的言論?
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德法軍事動員, 招募年輕人從軍, 都是用勇猛愛國的海報吸引人, 德國跟英國的年輕人都以為要去英勇的"教訓"對方, 結束之後就可以很威武的穿著軍服, 在周圍朋友羨慕的眼神專注之下, 回家鄉過聖誕節.
誰知道打了4年仗
而且更多人是像老鼠一樣的死去, 腐爛, 無人收屍.

我記得小時候, 很愛看柯俊雄的軍教片, 英勇的國軍打日本鬼子
覺得當軍人打仗實在是太酷了

我覺得美國人拍片真的拍得很好
搶救雷恩大兵
拍攝那些士兵, 在中彈要死之前, 害怕的一直叫媽媽
真的很寫實
Charm_intg wrote:
一個具有悠久文明歷史、文化開放的國家,居然有大量的極端言論,令人感到悲哀。


一個以極端民族主義包裝政治錯誤的國家,未來走向滅亡根本不意外,在土共國身旁的我們還是閃遠點比較實際。
最好戰的國家美國為什麼還沒有垮??
伊魯米 wrote:
最好戰的國家美國為什麼還沒有垮??


你家土共國不是說美帝垮了輸給你們了你不也深信不疑嗎
美帝要真好戰還輪的到你在這說話,你早躺平埋土裡了。

聰明如你,你會認睡你老婆的當大哥還是認把睡你老婆打跑的人當大哥不過有人是收錢做生意那就另當別論了。
綜觀歷史紀錄,多虧好戰言論的國家,才會驅使美國奮發,不經意地撿到外星人的槍,突飛猛進。
伊魯米 wrote:
最好戰的國家美國為什麼還沒有垮??...(恕刪)

是蘇聯共產黨發動共產主義造成全世界民主主義的對抗
只要共產主義國家不消滅世界就沒有和平
主義對抗,民族對抗,宗教對抗,都會造成戰爭.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