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超高音速武器的發展與東風-17型飛彈
其中提到
1.中國以短程彈道飛彈攻擊美國航空母艦非幻想
2.美國迄今並無攔截超高音速武器能力
3.因此本文一律採用美國國防部送交國會的2019年超高音速武器報告(Hypersonic Weapon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為凖。
有人有話說嗎?
連最反中的自由時報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必須遏阻中國的高超音速攻擊飛彈
而且裡面提到得點剛好跟中國軍迷提到的類似
通常中國已經在研發下一代武器才會公佈詳細武器消息
只要逛他們論壇很容易看到
所以到底是中國軍迷瞎吹 還是臺灣軍盲不肯承認事實已經很明顯了
軍盲不肯承認事實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中國武器沒實戰=一定很爛
連殲20輸F16都講得出來 還是國防部長吹口哨壯膽 上行下效
殊不知中國武器連沙烏地阿拉伯都買 請問沙烏地缺錢嗎?
印度登月失敗更是讓人嚇到原來中國科技不是那麼簡單達成
武器的精準度有比千里外讓探測器連接並登入月球難嗎?
所以中國武器沒實戰=一定很爛
更別說彩虹四號也在伊拉克實戰過了
不過是利用中國不輕易打仗來貶低中國科技的手法罷了 也是一種自我催眠
否則找出中國實戰過的武器 有哪一個被證實根本不堪用的嗎?
還是即使不如美國 算上性價比卻比美國來的好?
無人機連美國軍方都狂買
無人機、登月、火箭、高超音速飛彈、洲際導彈都OK的中國
有什麼理由說殲20比F16爛呢? 還是又要催眠自己
中國其他或許還可以 但飛機一定爛 C919一定不行之類的話呢?
還是幻想,整篇沒提到如何在超高音速,低高度,目標移動航線持續鎖定的問題
>2.美國迄今並無攔截超高音速武器能力
大量超高音速武器攻擊肯定沒辦法,少量針對艦隊攻勢肯定是有的,無人機的捕抓網有概念吧?把捕抓網與標準2,3防空飛彈結合,針對超高音速武器,高速不易變軌的特徵,在其預計的軌道抓前置量可能5秒,10秒捕抓網打開等著撞上來,捕抓網上的炸藥一次引爆,或者無人機裝近迫防禦系統在空中組成防禦陣地,或者雷射等,這些技術大部分是現有的要樣品很簡單,大規模生產也不須太多年
>武器的精準度有比千里外讓探測器連接並登入月球難嗎?
登陸月球的步驟幾乎已經摸透,只要不出意外狀況,肯定沒問題,就像無人工廠不須處理突發狀況照著設計走,最終產品從生產線下來,武器的運用有可能如此順暢?當然要說登月會碰到外星人還是納粹的意外,那就當我沒說
>無人機連美國軍方都狂買,
是因為價格便宜,背後有政府補貼,而且使用資料回傳回中國,美國軍方已經下禁用令兩年
基本上高速與高熱是不可分離的, 所以紅外線的特徵非常顯著, 比飛機與船艦的特徵還明顯, 所以並不是沒有能力反制, 而是還沒看到實際列裝戰鬥, 在戰場上的使用與反制模式尚未確立!!
基本上要反制, 也需要有相對的速度與反制能力, 所以也引起其他極音速武器的研發與競爭!! 但畢竟總有其極限, 所以哪裡是底線, 就看各國本事!!
stever2018 wrote:
>1.中國以短程彈道...(恕刪)
其实乘波体高超导弹全球也只有中美俄有开发能力。目前公开大规模投入现役的只有共匪,并且并不是只有1500公里近程,而是官方显示3000公里的中程导弹也配套有。

这与俄罗斯号称有,却没有乘波体外形。美国多次实验仍然没有结果相比较而言,领先是明显的。
1* 先说目标侦测,共匪以仅次于美国高达50颗左右对地观测的卫星,并且是多频谱全天候观测,感兴趣可以自己谷歌风云,尖兵,高分等系列卫星。完全可以满足目标动态跟踪和识别。而共匪并不是只依靠卫星系统,共匪的高新系列电侦机,特别是国庆阅兵暴露的无侦8,双三能力的无人侦察装备,也可以提供对海面大型舰船的侦测能力。
至于说目标机动的持续锁定,高超导弹起步5~10马赫的速度以1500公里来说,
从发射到到达目标是以秒来计算的计算时间的,如以7马赫计算,1500公里只需要不到500s,而舰船在8分钟内能机动多少距离呢?就好像一个超音速的战斗机去攻击一个在地面狂奔的汽车,由于速度差非常大,对于战机而言,汽车接近于固定不动。
2* 目前如标二标三乃至标六都无法有效防御高超乘波体导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弹道较低,高超导弹基本是低于60km高度大气层内机动,这与标三这类适合大气层外高弹道,红外KKV导引不匹配(kkv需要背景温差较大的环境发现目标,并且自身也需要环境温度冷却),二是高超乘波体导弹可不是弹道固定,它牛就牛在在大气层内可控变轨,并且不仅是垂直弹道变轨,还有横向大角度变轨,可以谷歌一下美国HTV2的弹道图片。这直接导致如标六标二这样投射到来袭导弹弹道进行中段主动头反导不能实现(当你解算一个弹道投射出去时,这哥们变轨了,而且还是远大于防御方导弹速度变轨)。这可不是你说的高速不易变轨。
而你所谓什么无人机携密集阵防护就有些可笑了。以目前X.S波段雷达400~500公里的预警能力(这只是预警,实际提供制导攻击最多200km),就算来袭导弹不具备隐身能力。你可以发现,可10~20秒内没有哪个以机械机构为主的武器系统可以来的及反应。激光这类能量束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也必须能提供500公里以上的攻击距离,否则机械装置也同样无法反应。但麻烦的是现在所有公开的乘波体都具备隐身外形。
3* 月球真的不好登,以降落月面为例,你总要有高精度雷达做地形高度确认吧,你总要有可变功率发动机来调整速度吧,而且这些元件都需要能在真空高温或超低温环境下工作正常,并且要能飞船自主控制,因为距离太远,光来回都要走3秒。所以别看不起能登月的能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