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美方解禁關鍵組件,中科院將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

美方解禁關鍵組件,中科院將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台美關係提升,在國防領域的合作也日漸密切,除了美方近期同意售台F-16V戰機、M1A2T戰車等重要軍備外,一些管制中的關鍵組件也持續解禁。據媒體報導,美方已解禁管制12年的飛彈與火箭使用的軍規戰術型IMU慣性測量模組及INS慣性導航系統,中科院第一批合計採購各300多組,已在6月運來台灣,這批組件可以提升飛彈精準度,且不受電子干擾,將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以及研發中射程300公里的遠程火箭上。

在2018年4月5日美國正式批准對台潛艦國造IDS戰系案的「行銷核准證」後,也開始將台灣爭取多年、40多項武器關鍵組件解禁,包括飛彈用的高精度陀螺儀、主動相列雷達控制介面組件及固態燃料的穩定劑等19項,運用這些組件,中科院可以提升天弓、雄風系列飛彈的性能。

報導指出,首批各300多組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簡單來說,可提升飛彈的精準度在10公尺以下。這兩種關鍵性組件抵台後,中科院計畫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讓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具有更精準的打擊能力。

此外,中科院也將兩組件運用在研發中的300公里遠程火箭。對中研院來說,射程與發射車技術都不是問題,惟精準度需要更高階的技術,一旦有了戰術型IMU及INS後,將更有利於中科院研製300公里射程的火箭。
------------------------------------
對照今天報告說國防部書面告報也計畫在明年建置「遠距精準打擊能力」,但未在報告上寫明相關能量與軍備。對此,國防部長嚴德發今(25)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會後受訪表示,上述事項在機密預算都有列出來,但不宜在此說明。

估計應該等建置完成之後,機密預算解禁就可以看到詳細的狀況,以當初一台車2枚雄二E的載運量,應該會多出上百台導彈車建置,估計之後數量多了會成立單獨飛彈軍單位

美方解禁關鍵組件,中科院將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總編輯平可夫在臉書發文秀出雄二E衛星圖片。(圖/平可夫臉書)

國防部「戟隼專案」量產的「雄二E巡弋飛彈」衛星照片意外曝光!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總編輯平可夫在臉書發文指出,從衛星圖片發現,今年3月在桃園楊梅出現二輛「新型發射車」,飛彈發射箱長7.3公尺,兩部發射車中間是裝彈車,推測這可能是「雄二E」型遠程戰略導彈。
2019-09-25 20:54 發佈
alexlin1 wrote:
.報導指出,首批各300多組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簡單來說,可提升飛彈的精準度在10公尺以下。這兩種關鍵性組件抵台後,中科院計畫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讓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具有更精準的打擊能力。.(恕刪)


10公尺以下必須靠影像匹配系統,這東西美國不可能輸出。
陳小春2525 wrote:
10公尺以下必須靠影...(恕刪)


有一種可能是美國現役已經有比這個更高一個等級了,10米這個科技老實講也是好幾年前了,而且說實話誤差10米假如是要打軍艦或是車輛都還是有誤差擊中不到的,老美不可能那麼久還在原地踏步
alexlin1 wrote:
有一種可能是美國現役...(恕刪)
影像鎖定台灣做不出來?以商用光學攝影系統而言台灣的技術是沒問題,但是攝影之後背後的影像分析與目標鎖定,這些都要ai進行人工學習與大數據分析,沒有幾年的時間整套程序跑不完,雙向資料鏈進行二次人工判斷才是死結,沒有高速資料傳輸衛星的配合
stever2018 wrote:
.影像鎖定台灣做不出來?..(恕刪)


距離問題。還有物體移動中辨識跟靜止時是完全不同的事,美國在這方面還是世界翹楚。
商用影像匹配系統目前最主要用在停車收費,現在技術要辨識車牌不是問題,以前這種技術是很貴很貴的。
陳小春2525 wrote:
距離問題。還有物體移...(恕刪)
關鍵就是影像辨識的速度,要速度夠快其一是硬體,目前手機的硬體已經吊打10年前軍用設備不知多少倍(軍用影像辨識),其2是軟體如何從圖片的特徵辨識出是否正確的目標對速度與正確性都有極高的要求,這是人工ai訓練的範圍(10年前沒有這樣的觀念),現在全世界對人工ai有下重本研究的企業在台灣都有據點,自然會培養出相關人力資源可用,如果政府已經有在做相關研究不用5年就會有結果出現,所以衛星才是死結,除非有其他方式突破雙向資料鏈傳輸的問題,否則衛星會卡很多年
stever2018 wrote:
關鍵就是影像辨識的速...(恕刪)


其實沒那麼誇張!!
應該是美方允許台灣方面製造類似金牛座飛彈的精準攻擊武器!!
這類精準武器專攻樞紐設備與裝置, 理論上敵方中長程飛彈發射車與移動陣地都是被鎖定目標!!

如果不能或不願在武器數量上進行競爭, 就必須在武器的品質與效能上逐步拉大差距!!
現在的民用影像分析工具已經有嵌入式 IC端的影像與 AI 運算框架可以使用;套用在軍用方面需要更多的基礎科研開發與應用面的適性調整!
目前軍方有體認這方面的壓力, 中科院當然會有更多的壓力!!
不過總是把事情做好就好!!
RK2K0602 wrote:
應該是美方允許台灣方面製造類似金牛座飛彈的精準攻擊武器!!

台灣有,它內部可搭載核、生、化、傳統等各類彈頭。
陳小春2525 wrote:
10公尺以下必須靠影...(恕刪)


萬劍彈就有_(DSMAC),韓國玄武三也有 美國不會輸出?
如果雄二E CEP有十公尺 會改成有 DSMAC,跟影像紅外線尋標器IIR
萊七逃 wrote:
萬劍彈就有_(DSM...(恕刪)


還必須有地圖,老美的戰斧能打的準的原因就在於裝備了DSMAC和TERCOM精密高速的地形/地貌掃描分析及飛行引導系統。戰斧飛彈在發射前即輸入了戰區地形的精確三維數位模型,這些數據描述了地表的高低起伏,以及何處存在水面或是建築物等狀況。戰斧在飛行過程中,精密的泰康成像雷達不斷掃描前方地形狀況,經過高速數值數據處理器分析而產生三維數位模型,與先前所輸入的地形資訊及“GPS全球定位系統”相比對,從而得出此刻自身所處的位置以及在下一個瞬間應該以何種姿態飛向哪一個方位。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