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台美關係提升,在國防領域的合作也日漸密切,除了美方近期同意售台F-16V戰機、M1A2T戰車等重要軍備外,一些管制中的關鍵組件也持續解禁。據媒體報導,美方已解禁管制12年的飛彈與火箭使用的軍規戰術型IMU慣性測量模組及INS慣性導航系統,中科院第一批合計採購各300多組,已在6月運來台灣,這批組件可以提升飛彈精準度,且不受電子干擾,將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以及研發中射程300公里的遠程火箭上。
在2018年4月5日美國正式批准對台潛艦國造IDS戰系案的「行銷核准證」後,也開始將台灣爭取多年、40多項武器關鍵組件解禁,包括飛彈用的高精度陀螺儀、主動相列雷達控制介面組件及固態燃料的穩定劑等19項,運用這些組件,中科院可以提升天弓、雄風系列飛彈的性能。
報導指出,首批各300多組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簡單來說,可提升飛彈的精準度在10公尺以下。這兩種關鍵性組件抵台後,中科院計畫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讓射程600公里的雄二E具有更精準的打擊能力。
此外,中科院也將兩組件運用在研發中的300公里遠程火箭。對中研院來說,射程與發射車技術都不是問題,惟精準度需要更高階的技術,一旦有了戰術型IMU及INS後,將更有利於中科院研製300公里射程的火箭。
------------------------------------
對照今天報告說國防部書面告報也計畫在明年建置「遠距精準打擊能力」,但未在報告上寫明相關能量與軍備。對此,國防部長嚴德發今(25)日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會後受訪表示,上述事項在機密預算都有列出來,但不宜在此說明。
估計應該等建置完成之後,機密預算解禁就可以看到詳細的狀況,以當初一台車2枚雄二E的載運量,應該會多出上百台導彈車建置,估計之後數量多了會成立單獨飛彈軍單位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總編輯平可夫在臉書發文秀出雄二E衛星圖片。(圖/平可夫臉書)
國防部「戟隼專案」量產的「雄二E巡弋飛彈」衛星照片意外曝光!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總編輯平可夫在臉書發文指出,從衛星圖片發現,今年3月在桃園楊梅出現二輛「新型發射車」,飛彈發射箱長7.3公尺,兩部發射車中間是裝彈車,推測這可能是「雄二E」型遠程戰略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