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助台提升飛彈精準度在10公尺內 美方解禁中科院導航關鍵組件

遠程火箭300公里 CEP10米
這精度可以啊 不過造價就...
海馬斯不買了嗎?

朱明 2019年09月24日 12:02:00
美方對台管制12年後武器關鍵組件和材料陸續解禁,這批關鍵性組件可提升飛彈精度且不受電子干擾,未來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和研發中射程300公里遠程火箭上。(國防部提供)
助台提升飛彈精準度在10公尺內 美方解禁中科院導航關鍵組件
隨著台美關係持續加溫,美方除同意售予台灣66架F-16CD型戰機、M1A2T戰車等裝備外,美方對台管制多年的武器關鍵組件和材料也陸續解禁,據指出,美方從2007年開始對台管制的飛彈與火箭使用的軍規戰術型IMU慣性測量模組以及INS慣性導航系統,在管制12年後對台解禁,中科院向美採購第一批各300多組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已於今年6月已運抵台,這批關鍵性組件可提升飛彈精度且不受電子干擾,未來除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亦將運用在研發中射程300公里遠程火箭上。

美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 提升飛彈精準度10公尺以下
據指出,在2018年4月5日美國政府正式批准美國廠商對台灣潛艦國造IDS戰系案的「行銷核准證」(marketing license),也開始對我方向美爭取40多項武器關鍵組件和材料的管制陸續解禁,其中包括飛彈使用的高精度陀螺儀、主動相列雷達控制介面組件,以及固態燃料的穩定劑等19項,因美方的解禁中科院自行研發的天弓、雄風系列飛彈的性能提升都運用到這些組件與原料,目前只要出具中科院所簽發的最終使用證明文件,就可由美商務部核定後,交由美國務院核備後就可出口,這加快了中科院獲得這些關鍵性組件的時間。
知情人士指出,首批各300多組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IMU慣性測量單元模組(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結合高可靠度的MEMS 6DOF慣性感測器, 由三軸的陀螺儀(gyroscopes)和三個方向的加速度計(accelerometers)結合成慣性感測器,用來測量物體在三度空間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並以此解算出物體的姿態,軍規戰術型IMU一般安裝飛彈的重心上。該模組能即時測量飛行時方位並進行校正。
而INS慣性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是完全自主的,它既不向外部發射訊號,也不從外部接收訊號。慣性導航系統必須精確地知道在導航起始時運載體的位置,慣性測量值用來估算在啟動之後所發生的位置變化。簡單的說就是美製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可提升飛彈的精準度在10公尺以下。

關鍵性組件6月抵台 用在雄二E和射程300公里遠程火箭
據指出,這兩種飛彈使用的關鍵性組件抵台後,中科院計畫部分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上,因為該型飛彈去年已陸續換裝高精度陀螺儀,以及部分的零件,這次換裝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後,更能讓射程600公里的量產型雄二E巡弋飛彈精準的打擊有價值的軍事目標。
助台提升飛彈精準度在10公尺內 美方解禁中科院導航關鍵組件
中科院向美採購第一批各300多組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今年6月已運抵台,由於該型飛彈去年已陸續換裝高精度陀螺儀(圖)及部分零件,中科院計畫部分先運用在雄二E巡弋飛彈。(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另外,中科院也將運用在目前研發的射程300公里遠程火箭上,據指出,中科院研製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以「雷昇專案」研製射程100公里與300公里的遠程火箭系統;因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在政府高層指示,中科院曾用天弓一型飛彈改裝成為射程超過200公里的地對地飛彈,因此研製射程100公里與300公里遠程火箭,射程並不是問題。
射程300公里的遠程火箭(類似美國陸軍使用的ATACMS砲兵飛彈系統),飛彈射程與發射車技術都不是問題,但遠程火箭需要加裝具備IMU慣性測量單元模組、INS慣性導航系統、GPS衛星導航,才可精準攻擊陸地和海上移動目標,有戰術型IMU與INS模組這兩項關鍵性組件後,將有利於中科院射程300公里的遠程火箭進的研製。
助台提升飛彈精準度在10公尺內 美方解禁中科院導航關鍵組件
助台提升飛彈精準度在10公尺內 美方解禁中科院導航關鍵組件
軍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也將運用在目前研發的射程300公里遠程火箭上。上圖為雷霆2000多管火箭砲車,下圖為2016年11月九鵬基地實彈射擊操演。(資料照片/張哲偉攝、國防部提供)
2019-09-24 22:22 發佈
CHH230 wrote:
遠程火箭300公里 CEP10...(恕刪)

但遠程火箭需要加裝具備IMU慣性測量單元模組、INS慣性導航系統、GPS衛星導航,才可精準攻擊陸地和海上移動目標
攻打移動目標已經可稱之為導向飛彈,不論是成本還是功用都已經脫離火箭的層次,放在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卻還只能打固定座標,假使成本能夠壓制在火箭的程度,用起來不會比電磁炮差,戰術靈活性更是高上不少
CHH230 wrote:
美規戰術型IMU與INS模組 提升飛彈精準度10公尺以下...(恕刪)


正確來說是1.5公尺的誤差!
stever2018 wrote:
但遠程火箭需要加裝具備IMU慣性測量單元模組、INS慣性導航系統、GPS衛星導航,才可精準攻擊陸地和海上移動目標...(恕刪)

這樣就能打快速移動中的目標???
那三樣東西只能把火箭送到預設的座標去吧
想打移動目標卻不能修正座標只會吃土而已

美方對關鍵性零組件加價購顯然又晚了點
中國2014年生產的軍規級雷射陀螺儀

豪哥大 wrote:
這樣就能打快速移動中...(恕刪)
軍規級雷射陀螺儀,台灣也有,雄三如果沒有這個零件打得到漁船?
只是美規精密度更高反應更快,打得更準,至於中國產品與美國產品有多少差距....沒有細節無法判斷
至於火箭與飛彈的問題...移動目標應該是打不到,能夠追蹤目標已經屬於飛彈範疇,就算是靠無人機導引影像辨識,這還算是火箭?
豪哥大 worte:
這樣就能打快速移動中的目標???
那三樣東西只能把火箭送到預設的座標去吧
想打移動目標卻不能修正座標只會吃土而已


當然打不到~

因為ATACMS的陸軍飛彈系統~
彈頭上必須加裝紅外線尋標器~ 所以攻擊移動目標飛彈都必須具備~
雄二E若有此規畫 就得加裝這個 成本又要再往上爬~

豪哥大 worte:
中國2014年生產的軍規級雷射陀螺儀


中科院更早前就能生產陀螺儀~
只是精度當然不如美規品~ 成本據說也甚高~
不然要老美提供幹啥?

中國呢? 大概也不超過中科院當年跟俄羅斯仿製的水平吧~

賣伊朗這種國家或許還可以 拿來跟美國貨比就~~~真的吃土了~
樓主的想法我也同意:

把所有精準導引模組加上 甚至為了打擊動態目標
還得加上紅外線尋標器~

這一枚飛彈價格可能會超過戰斧巡弋飛彈~

台灣上批量產的245枚雄二E 平均一枚價格都要破億~

除了自製成本很高之外~

武器仍然要有戰場驗證性能與可靠性 最為重要~
這點台灣與中國自製武器幾乎都沒機會做到~

所以 國軍高層一般傾向於武器外購~
並不是很不合理的作法 另外 外購武器 尤其幾乎都是美軍共用彈藥~
戰前佈署緊急外購運補 相對比我們自己應急生產 還容易得多~

例如我們要增產雄三 幾個月要進行就不是很容易
老美的魚叉一次幾枚空運來 卻簡單太多了~
同樣的 劍二與AIM-120也是如此~

不過就現在來講 美國並沒出售我們戰斧飛彈~
台灣自己保留這種武器一定數量 也是必要的 錢是省不下來的~
別忘了對岸現在已有500枚左右巡弋飛彈 數量還在增加中~

這些東西不管是精準打擊 還是破壞跑道 都比一票彈道飛彈管用得多~
對台威脅更大~
Mattelaaa wrote:
樓主的想法我也同意:...(恕刪)


說得很好!!
其實只要達成一個目的: 摧毀固定式與移動式飛彈發射基地!!
這樣就很有價值了!!
我想這才是美方准許外購最主要目的!!
巡弋飛彈的導引系統不會只用一種, 而目前會逐步導入數據上下鏈即時修正!!
只要不是反飛彈系統; 對地對海的目標攻擊, 上面所講的問題, 都慢慢克服了!!
Mattelaaa wrote:
樓主的想法我也同意:...(恕刪)


那是你說的實際上老共都做得到了
好圖狼 wrote:
那是你說的實際上老共...(恕刪)



做得到怎麼不去上太空??
還在開甚麼飛機??
去開太空戰艦不就好了??

你是解放軍特務??
什麼都知道??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