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軍情局戴雨農紀念館內的「忠烈堂」,供奉歷來殉職同仁靈位,堪稱局內「聖地」。
大陸淪陷後,戴笠的獨子被中共槍斃,我方特工潛入上海,將兒媳與2名孫子接來台灣。
今年3月17日,是「中國現代特工之父」戴笠墜機殉職70周年紀念,向來籠罩在神祕面紗中的國防部軍情局,破天荒邀請媒體入內,參觀被視為聖地的「忠烈堂」。堂內供奉有75座烈士牌位及4899位烈士事蹟,包括被我方策反的解放軍少將劉連昆、大校邵正忠,在事洩遇害後,也在局內設有靈位。

在兩位蔣總統時期,每年的「317」都要到局內視察並到忠烈堂行禮,弔祭戴笠與其他犧牲同仁;軍情局傳統,情報人員執行重大任務前後,也會到此地上香致意;被中共綁架9年的軍情局上校朱恭訓、徐章國,去年10月返台後,也在此先向先烈致敬,再接受國防部頒贈獎章。

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戴笠(左三)視察軍統局外站時留影。圖/軍情局提供

權傾一時 竟死於墜機意外

軍情局前身是民國21年4月1日成立的「特務處」,抗戰爆發後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雖然當年軍統與戴笠幾乎是同義詞,但戴笠畢生都只是軍統局副局長,一直只掛少將,直到去世後才獲追贈為中將。

民國35年3月17日,戴笠自北平搭乘空軍專機飛南京,因天氣惡劣而撞山,全機無一生還。戴笠一死,對國府情報工作造成嚴重打擊,部分人士甚至認為,如果戴笠不死,「大陸不會丟」。

大陸方面多年來傳言,戴笠是被共黨特工或國府內政敵所暗殺;不過曾任蔣中正座機駕駛多年、當時擔任空軍空運大隊長,來台後出掌空軍祕密任務的衣復恩認為,當天座機駕駛馮俊忠向來技術不佳,又遭遇惡劣天候,因此撞山墜毀。

衣復恩回憶,當時空軍總部直接下令北平「派一名老飛行員」,北平方面不敢多問,就派了資格老、但能力始終在及格邊緣的馮俊忠上場。

今年高齡103歲的航空界先驅陳文寬,抗戰期間擔任中國航空公司機長,多次搭載戴笠。對於戴笠之死,陳文寬感慨:「他以為每個飛行員都像我,所以才會放心在惡劣氣候中起飛。」畢竟當時航空事業仍處草創期,助航設施與氣象報告都很差,著名空難除了戴笠墜機,1946年耶誕節,上海居然一晚墜毀3架客機。

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抗戰時軍統局與美軍合組「中美合作所」,戴笠(左)擔任主任,美軍梅樂斯中校(右)擔任副手。
圖/軍情局提供

軍統局女少將姜毅英 曾任雨聲國小校長

戴笠死後,配合當時國共談判,軍統局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大陸失守撤退來台後,44年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將保防偵查業務移交給司法行政部(法務部)成立的調查局接管。民國74年受江南案影響,政府整頓情治系統,將情報局與國防部特情室合作,改稱「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局內的戴雨農先生紀念館,是由同仁捐資興建,於民國51年落成;局旁的雨聲國小,原也是該局的子弟學校,一開始先以「私立雨聲小學」方式成立,後來才移交給地方政府。抗戰時擔任軍統局譯電科長、號稱我國第一位女少將的姜毅英,退伍後擔任該校校長達23年之久。

姜毅英的孫女就是名模倪雅倫。倪雅倫回憶,奶奶到90多歲依舊腰桿挺直,很少提起以前情報工作。不過姜毅英回到家中,仍然保持情報人的「職業病」,例如奶奶回到家一摸電視機,就知道孩子們有沒有偷看電視;哥哥曾經一次交兩女友,也被奶奶拆穿。

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軍情局的「戴雨農先生紀念館」,是由成員捐資興建。圖/軍情局提供

陸槍殺戴笠獨子 蔣中正下令救人

戴笠只有一個兒子戴善武,戴善武與妻子鄭錫英有3子(戴以寬、戴以宏、戴以昶)和兩女(戴眉曼、戴璐璐),其中戴璐璐早夭。戴善武曾擔任軍統局專員,大陸赤化時曾想逃往台灣,但被中共逮捕,民國40年遭槍決。

得知戴善武被殺,蔣中正總統指示保密局設法搶救其子孫。民國42年底,保密局派特工黃鐸偷渡到上海,配合仍潛伏在上海市府內的國府特工,替鄭錫英母子安排假證件,搭火車到廣州出境香港再到台灣。但因為能夠安排的假身分有限,因此只帶出以寬、以昶兩個男孩,以宏無法離開;眉曼寄養在戴笠生前的廚子家中,也無法逃出大陸。

戴以寬、戴以昶後來非常低調,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留在大陸的戴以宏與戴眉曼,在中共標榜「不株連親屬」政策下,也未遭到特別迫害。1990年代政府開放大陸親屬來台探親、探病後,兩人曾經來台,探望當時還健在的母親鄭錫英。

戴笠的後人 --  為救這個人的孫子 蔣中正派特務闖大陸…

笠兒媳鄭錫英(右)與二子以寬(左)、以昶(前)來台後,與蔣中正總統合影。圖/軍情局提供

今年戴笠逝世70周年,由軍情局退伍人員組成的聯誼團體「忠義同志會」也邀請兩人來台。當時戴眉曼說,戴笠去世時她年紀還很小,加上戴笠很少在家,因此對祖父的印象很淺,但她認為戴笠「是為國家、為領導、為人民的英雄」。

戴笠在南京的墳墓被中共破壞,忠義同志會近年也一直在對岸呼籲重新修建。會長陳虎門指出,如今兩岸的元首都已經會面了,難道還要繼續追究當年的恩怨?再怎麼說,戴笠與軍統局,在抗戰期間為了保衛國家,也曾立下汗馬功勞,付出慘痛犧牲。

聯合報/程嘉文 報導
聯合報/楊湘鈞、柯永輝、蕭詒徽、張心慈 製作
主圖/軍情局 提供
2019-08-13 0:20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