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的說,就是複合材料裡面呢,利用微結構去破壞電磁波的完整性,當電磁波的結構被破壞,反射出去的頻率則會變頻,或者衰減。這算是一個已經研究一段時間的材料了。
借用一下教主的圖,這是日本的材料,大家可以看到雷達測速槍在0速度測試下,得到一個30公里時速的雷達回波。

教主的連結:
日本展示被動反雷達匿蹤材料
這是中科院的。

然後,這是今天的新聞 台灣記者又去中國新聞抄出來的。
按照慣例,中國開始吹了,又超越美國了。。。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羅先剛教授及其團隊,構建出史上第一個精確描繪電磁波撞擊刻有微觀圖案的金屬表面情形的數學模型。據了解,該項研發是基於能夠吸收最廣泛波段雷達輻射的「超表面」(Metasurface)薄膜開展。
所謂的「超表面」其實指的就是電磁超構表面,通過超表面可以實現負反射、負折射、匯聚成像等新穎物理效應。資料顯示,由於「超表面」具有豐富獨特的物理特性,以及其對電磁波的靈活調控能力,從而使其在隱身技術、微波和太赫茲器件、光電子器件等多個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羅先剛教授。(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報導強調,此次羅先剛團隊研發的新型隱身技術,在測試期間就可以將0.3~0.4千兆赫範圍內的雷達反射波減弱至30分貝。對此,上海復旦大學一名隱身技術實驗參與者表示,「未來這項新的隱身技術應用在殲擊機或者軍艦上之後,能夠『騙過』目前所有的雷達系統。」
《搜狐軍事》也提及,過去外界一直認為殲-20隱形性能不夠,最關鍵的是其鴨翼偏轉時會產生強度較大的雷達回波,同時尾噴口隱形處理完全比不上F-22。但自2016年11月在珠海亮相後,殲-20全新隱形塗料在對上美國隱形戰機時已可取得上風,若這次隱身技術再次突破,勢必會讓殲-20的地位繼續上漲。
羅先剛表示,在尋找隱身戰機新技術方面,尤其是超材料類型上,中國確實比美俄兩國都強,如果將它應用到戰機上,戰機的隱身性能將大幅提升。不過他也強調,「將超材料運用到戰機上目前仍在理論階段,我們會加快研究進度,讓超材料儘快運用到戰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