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領土廣大 與其花錢增加各種飛彈射程攻擊大量源頭 還不如等敵軍接近集結時 用增加近海飛彈的量進行火力壓制殲滅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什麼都有
這是絕對的
但少部分知道其實只有一條主道路
----------------------------------
先看失敗的登陸戰
1942年8月19日,盟軍在法國沿海城市迪耶普發動兩棲登陸戰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p9eong.html
當時德國實力正強
已經在俄國國境內作戰還處在優勢狀態
以下轉貼>>
這時的英國和美國還不具備大規模登陸的實力。受形勢所迫,邱吉爾決定於1942年在法國沿岸某處發動一次奇襲。以吸引德軍的注意力,緩解東線壓力,
這次代號為「慶典」的奇襲行動選在了法國港口小鎮迪耶普(Dieppe)。迪耶普處於英吉利海峽最窄處,進攻路線短,而且處於皇家空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這次作戰的直接目標是摧毀德軍的防禦工事並抓獲一些俘虜,獲取軍事情報。
登陸部隊總兵力6100多人,包括4963名加軍官兵、1000名英軍敢死隊員和50名美軍觀察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p9eong.html
----------------------------------
這次盟軍登陸完全失敗收場
德軍可以從容調度所有部隊
這次登陸等於台灣試圖登陸大陸
----------------------------------
但若看美軍奪島過程
與歐陸 北非 義大利登陸戰
盟軍在沒有取得當地的一定優勢
不會發動登陸作戰
尤其對台灣 和 法國北方
的交通要道與石油儲備
機場
都做了相當時間的壓制
我爺爺是台北火車維修
他的工作場合正是美軍的主要目標
他必須經常躲空襲
----------------------------------
若老共頭腦清楚(應該是很清楚)
必定用保險的方式
用時間瓦解你的戰力
而不是採用英軍的那種突襲登陸策略
而後期奪島已經證明
在無外援的狀況下
就算你重重的碉堡防禦
都無法轉敗為勝
重重的碉堡防禦
能實質影響的是戰前對方是否要花這麼多犧牲
來奪島
另外美國初期奪島是有時間壓力的
因為日本的海軍還在
所以必須一定時間內奪島成功
不然若日本海軍第2波重整
回來登陸地段,那會很麻煩
就算後期登陸沒時間壓力
但因為陸地狹小
所以必須在狹窄的地區跟對方白刃戰
無法採用更多戰術
這跟呆灣環境並不同
----------------------------------
但中共要登陸呆灣
有時間壓力嗎
其實就像登陸菲律賓
菲律賓一戰
日本海軍已瓦解
日本已無能出港的戰艦可威脅
自然美軍可以依自己的腳步
慢慢往前推進
動用支援火炮
減少硬攻
有空間可迂迴至敵方後部
蠶食主要地區
切斷硬首日軍的補給線
瓦解碉堡防禦
減少傷亡
(這也就是說老共一拿下高屏 甚至一個中南部的縣市 戰爭節結束了)
若回到 1942 日本海軍還有實力
太平洋南方 剛被美軍奪島登陸
日本馬上在島的另一側反登陸
在內陸交戰
這時就有登錄的時間壓力
----------------------------------
所以看到此大概會有個底.................
個人是不在乎是否打起來
Charlie2020......那種是照稿宣讀的庸才
基本呆灣都是一堆孬種在裝霸氣
習慣就好
反正習皇英明
用對人走對路
呆灣一堆小丑橫行
小瑛無奈啊
(但是否就要一黨獨大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hina198611 wrote:
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領土廣大 與其花錢增加各種飛彈射程攻擊大量源頭 還不如等敵軍接近集結時 用增加近海飛彈的量進行火力壓制殲滅
這兩者是同一件事
就美軍對中國的戰略來說,過去是要引誘中國的海空兵力遠離本土依托加以消滅
近年來拜科技進步之賜,高倍音速,長射程的武器能遠在敵方防禦網之外就發動攻擊
而這個部份台灣算是因緣巧合,搭上順風車
然而為了保證打擊的效果,抵銷敵方反制力量
飽和攻擊是目前通用的方式, 所以不管是源頭打擊或是擊敵半渡
飛彈的射程一定是越來越長
以增加對單一目標多方位同時攻擊的可能性
就算是打擊海峽中線附近的目標
也有可能是七轉八拐的飛行一大段距離後,再與其他的單位會合進行同步打擊
敵方所面對的將是來自四面八方,同時間到達飛彈,所進行的飽和攻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