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源頭打擊與近海殲滅以cp值講哪個划算?

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領土廣大 與其花錢增加各種飛彈射程攻擊大量源頭 還不如等敵軍接近集結時 用增加近海飛彈的量進行火力壓制殲滅
2019-06-25 23:21 發佈
hina198611 wrote:
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恕刪)


所有的戰爭行為都不會把防禦建築在最後的一條防線上,必須建構多層防線,並且是用不同的武器與戰術來達成多層防禦,以避免因某種特定戰術或武器失效而全面潰敗,因此必須要用不同武器不同的戰術架構多層的防線,大幅增加敵人要攻破防線的代價與成本。

Charlie2020 wrote:
必須要用不同武器不同的戰術架構多層的防線,大幅增加敵人要攻破防線的代價與成本。

+1,
這已經是歷久的爭論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什麼都有
這是絕對的

但少部分知道其實只有一條主道路
----------------------------------
先看失敗的登陸戰

1942年8月19日,盟軍在法國沿海城市迪耶普發動兩棲登陸戰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p9eong.html

當時德國實力正強
已經在俄國國境內作戰還處在優勢狀態

以下轉貼>>

這時的英國和美國還不具備大規模登陸的實力。受形勢所迫,邱吉爾決定於1942年在法國沿岸某處發動一次奇襲。以吸引德軍的注意力,緩解東線壓力,

這次代號為「慶典」的奇襲行動選在了法國港口小鎮迪耶普(Dieppe)。迪耶普處於英吉利海峽最窄處,進攻路線短,而且處於皇家空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這次作戰的直接目標是摧毀德軍的防禦工事並抓獲一些俘虜,獲取軍事情報。

登陸部隊總兵力6100多人,包括4963名加軍官兵、1000名英軍敢死隊員和50名美軍觀察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p9eong.html
----------------------------------
這次盟軍登陸完全失敗收場
德軍可以從容調度所有部隊

這次登陸等於台灣試圖登陸大陸
----------------------------------
但若看美軍奪島過程

與歐陸 北非 義大利登陸戰

盟軍在沒有取得當地的一定優勢
不會發動登陸作戰

尤其對台灣 和 法國北方
的交通要道與石油儲備
機場

都做了相當時間的壓制

我爺爺是台北火車維修
他的工作場合正是美軍的主要目標
他必須經常躲空襲
----------------------------------

若老共頭腦清楚(應該是很清楚)

必定用保險的方式

用時間瓦解你的戰力
而不是採用英軍的那種突襲登陸策略

而後期奪島已經證明
在無外援的狀況下

就算你重重的碉堡防禦

都無法轉敗為勝

重重的碉堡防禦
能實質影響的是戰前對方是否要花這麼多犧牲
來奪島

另外美國初期奪島是有時間壓力的
因為日本的海軍還在

所以必須一定時間內奪島成功

不然若日本海軍第2波重整
回來登陸地段,那會很麻煩

就算後期登陸沒時間壓力
但因為陸地狹小

所以必須在狹窄的地區跟對方白刃戰
無法採用更多戰術

這跟呆灣環境並不同
----------------------------------
但中共要登陸呆灣

有時間壓力嗎
其實就像登陸菲律賓

菲律賓一戰
日本海軍已瓦解

日本已無能出港的戰艦可威脅
自然美軍可以依自己的腳步
慢慢往前推進

動用支援火炮
減少硬攻

有空間可迂迴至敵方後部
蠶食主要地區
切斷硬首日軍的補給線
瓦解碉堡防禦

減少傷亡

(這也就是說老共一拿下高屏 甚至一個中南部的縣市 戰爭節結束了)


若回到 1942 日本海軍還有實力
太平洋南方 剛被美軍奪島登陸

日本馬上在島的另一側反登陸
在內陸交戰

這時就有登錄的時間壓力
----------------------------------

所以看到此大概會有個底.................

個人是不在乎是否打起來

Charlie2020......那種是照稿宣讀的庸才
基本呆灣都是一堆孬種在裝霸氣

習慣就好
反正習皇英明
用對人走對路

呆灣一堆小丑橫行

小瑛無奈啊
(但是否就要一黨獨大)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試問一個問題

美軍奪島

哪一次日海軍不是打頭陣
就算輸到最後
最後一次美軍奪島(沖繩戰役)

都還派出神風特攻擊
搭配僅存單趟任務的
大和自殺犧牲

但呆灣竟然一堆蠢貨

唉!時也命也

還搶著去幫人蓋小學蓋電廠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hina198611 wrote:
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恕刪)


講白的.你說的依兩岸現在的軍力差距都做不到
hina198611 wrote:
個人一直在想 對岸領土廣大 與其花錢增加各種飛彈射程攻擊大量源頭 還不如等敵軍接近集結時 用增加近海飛彈的量進行火力壓制殲滅


這兩者是同一件事

就美軍對中國的戰略來說,過去是要引誘中國的海空兵力遠離本土依托加以消滅

近年來拜科技進步之賜,高倍音速,長射程的武器能遠在敵方防禦網之外就發動攻擊

而這個部份台灣算是因緣巧合,搭上順風車

然而為了保證打擊的效果,抵銷敵方反制力量

飽和攻擊是目前通用的方式, 所以不管是源頭打擊或是擊敵半渡

飛彈的射程一定是越來越長

以增加對單一目標多方位同時攻擊的可能性

就算是打擊海峽中線附近的目標

也有可能是七轉八拐的飛行一大段距離後,再與其他的單位會合進行同步打擊

敵方所面對的將是來自四面八方,同時間到達飛彈,所進行的飽和攻擊




老闆是神XX wrote:
這已經是歷久的爭論...(恕刪)


當共軍登陸後
爭奪台海制空權時
遇上龐大數量的美國海空軍打擊部隊

美軍摧毀共軍海上運輸艦隊
然後機降登陸基隆.花蓮.台東.屏東

那台灣島上的已登陸.並殘存的10萬共軍
沒糧.沒彈.沒補給
要如何對抗剩下的幾十萬武裝民兵
(台灣有200~300萬的後備部隊.湊出50萬民兵毫無困難)


搞不好
共軍數艘大型登陸艦已經被擊沉
航母重傷逃回中被擊沉
055.054.052大量被擊沉
沿海港口.機場.油庫.交通中心.通通被美軍攻擊
大量軍民用設施被摧毀


中國數十年的軍事.經濟發展
就毀在一個人手上



美國更可以安穩的座穩霸權的大位
老闆是神XX wrote:
但呆灣竟然一堆蠢貨
唉!時也命也
還搶著去幫人蓋小學蓋電廠

正確,但蠢貨幹了蠢事,沒後悔藥可吃!

7413下士車長 wrote:
這兩者是同一件事就...(恕刪)


防禦圈.老共在東風17服役後防禦圈更往外擴大到二千公里以外.大家繼續玩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