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護航艦艇也別想逃」 8枚東風-17解決一支航母戰鬥群

中國火箭軍2017年兩度試射東風-17彈道導彈震撼全球,每小時超過7600公里(6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在1400公里距離僅約11分鐘到達,展現解放軍研製高超音速武器的雄心。近日更有分析指出,中方只需發射8枚的東風-17,便能解決一支航母戰鬥群,連其在內護航的艦艇也別想逃跑。

東風-17被認為是在東風-16B型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而來。東風-16射程超過1000公里,被稱為「沖繩快遞」,其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為數十米級,而東風-17不但打擊精度進一步提高到米級,外界也分析其實際射程在1800-2500公里之間。這一距離早已超越第一島鏈上的所有島嶼,覆蓋第一島鏈至第二島鏈之間的大部分海域。美國情報評估,該型導彈會在2020年左右形成實戰能力。

據了解,過去火箭軍負責進行的兩次試射中,第一次是發生在2017年11月1日,第二次則是在同年的11月15日。消息人士透露,1日當天,導彈從酒泉衛星發射,飛行了約1400公里並回到大氣層,之後HGV(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隨之展開。最後HGV經過約11分鐘的飛行後,成功命中新疆且末縣的靶場,僅離預訂目標幾公尺。

大陸知名軍評陳光文撰文分析,實際上,東風-17實際上就是DF-ZF的武器化型號,該型導彈具備三大特點引發全球關注,一是它使用了高超聲速滑翔技術,二是可以攜帶核戰鬥部,三是「可以在一小時內打遍世界」。據一名中國導彈技術專家指出,東風-17是一款中程、彈道式、單級、常規導彈,可以在再入大氣層的前後進行滑翔變軌飛行,「目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攔截」。

陳光文認為,裝有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東風-17明顯比東風-21D更具有殺傷力,東風-21D依靠的是大氣層再入變軌技術讓敵方難以攔截,而東風-17除了擁有再入變軌技術,其高超音速彈頭也縮短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如果中國發射一個波次的8枚東風-17,其中有3枚專打航母並確保擊沈,其餘的5枚則用來反艦,「那麽一支航母戰鬥群內護航的艦艇也別想逃跑」。
2019-06-23 10:01 發佈
东风17亮相?中国展示新型机动助推滑翔导弹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展示了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的所取得的发展以及前景规划,并首次公开了新型机动助推滑翔导弹模拟CG演示动画。外界分析,这款新型机动导弹极有可能就是我火箭军神秘的“东风-17”,因为传闻“东风-17”的最大特点就是配备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

外界认为,“东风-17”的射程为1.8万至2.5万公里,这是已知东风导弹家族中射程最远的(也是世界上射程最远)。根据作战用途,“东风-17”将能够核常兼备,战斗部载具为我国创新研发的滑翔飞行器,也有说法称其为东风-ZF。

新型机动助推滑翔导弹模拟CG演示动画显示,其为多级构型,助推段为固体火箭发动机。


4/7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展示了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的所取得的发展以及前景规划,并首次公开了新型机动助推滑翔导弹模拟CG演示动画。外界分析,这款新型机动导弹极有可能就是我火箭军神秘的“东风-17”,因为传闻“东风-17”的最大特点就是配备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

何處相思明月樓 wrote:
「目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攔截」。

以前俄、台可以攔截,現在美國也可以了!
其中台、美能從導彈、隱形戰機在大氣中的震波,得到攔截所需軌跡、高度、速度、時間等參數。
俄羅斯則倚賴傳統雷達,效能上明顯落後台、美的觀測技術。
東風呀⋯⋯,好像也只有三國時代成功過!

farmer3000 wrote:
以前俄、台可以攔截...(恕刪)


建議少吹牛
多做事
據瞭解

腦殘的人才會發廢文

樓主腦殘3次

何處相思明月樓 wrote:
建議少吹牛多做事...(恕刪)

何處相思明月樓 wrote:
建議少吹牛

導彈在大氣中有超音速震波特徵,能輕易被台、美偵測到參數,也有早期預警及攔截能力。
就算不信台灣有如此尖端科技,也不要否定美國能。
很遺憾地說,這技術還是台灣幫美國空軍建立的。
唉 解放軍的終端導引中程彈道導彈才剛剛有一回事就被這位開樓的吹得甚麼似的

硬殺(Hard Kill)的部分美軍航艦戰鬥群中的SM-3至少可以對付八枚齊射的好幾倍

至於軟殺的部分那就不得而知 東風的雷達在太空看到的航艦戰鬥群是否是真實目標

航艦戰鬥群當中也只有航艦本身與母牛動作較遲鈍 神盾驅逐艦與巡洋艦其實很敏捷

一次八枚要全滅人家 奇怪了 問過這些搞導彈的都很謙虛 外圍的怎麼牛吹得這樣大

不發文怎麼領錢?
你說的對 wrote:
據瞭解腦殘的人才會...(恕刪)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唉 解放軍的終端導引中程彈道導彈才剛剛有一回事就被這位開樓的吹得甚麼似的
硬殺(Hard Kill)的部分美軍航艦戰鬥群中的SM-3至少可以對付八枚齊射的好幾倍
至於軟殺的部分那就不得而知 東風的雷達在太空看到的航艦戰鬥群是否是真實目標
航艦戰鬥群當中也只有航艦本身與母牛動作較遲鈍 神盾驅逐艦與巡洋艦其實很敏捷
一次八枚要全滅人家 奇怪了 問過這些搞導彈的都很謙虛 外圍的怎麼牛吹得這樣大

技術上不是這樣的,中國對海上目標辨識是靠吉林影像衛星搭配北斗系統
而最新款吉林影像衛星的AI已經跟AlphaGo一樣具有持續自我學習功能
有持續敏銳中的影像資料庫,就絕對不會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目標

其次論攻擊模式,東風-17是接收到數據鏈傳來的目標座標後
放出搭載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一路高速機動變軌接近目標
最終因目標持續移動造成的誤差,當然就是靠核彈頭威力彌補

至於SM-3只能摸到近地軌道下緣,根本碰不到東風-17飛彈載具
可是SM-3要攔截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恐怕也有很大的困難
SM-3的設計是先由艦載雷達捕獲計算後,提供目標的攔截點
SM-3是飛到接近到攔截點時,再開啟飛彈的主動搜索達校正
但如果艦載電腦無法正確計算亂數變軌目標的攔截點,嗯...?

呆呆的高超音速一點都不難,加上機動變軌猜不到就變得有難度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