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共24頁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first-strike-chinas-missile-threat-to-u-s-bases-to-asia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1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2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3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4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5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6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7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8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09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0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1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2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3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4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5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6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7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8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19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20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21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22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23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CNASReport-FirstStrike-Final_24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2019-05-25 8:58 發佈
CNAS智庫 : 先發制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

亞洲火車總站 翻譯

2019.05.17

除了報告本身內容,亦有部分內容為列車長的觀點(文中註明)。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基金會發表了兩名海軍退役中校(曾分別擔任第七艦隊核潛艇和驅逐艦艦長)的報告《先發製人——中國對美國亞洲基地的導彈威脅》上個月被公開(寫作時間是2017年),文章分析了中國對美國駐日基地等亞太基地進行先發製人的常規導彈精確打擊的可能情況推測,並得出結論如果美國不能有效降低這種攻擊的有效性,將可能戰敗。

中國火箭軍“新質戰鬥力”的實質
報告稱,根據1975年蘭德公司關於低當量核武器效應的研究,可以證實這樣一種觀點:當武器精度提高到數米(或數十英尺),使用常規武器摧毀“軟”目標的概率(0.001千噸TNT當量,即1噸常規戰鬥部,戰術彈道導彈常見的彈頭)與戰術核武器相當,當時戰術核武器通常的精度是數百英尺。憑藉著數量龐大的高精度導彈,中國可能已經擁有了歷史上蘇聯軍隊從未獲得過的能力:在幾分鐘之內,同時對美國及其盟友的基地、後勤設施和指揮中心進行有效的打擊,而不使用核武器,也不需要獲得制空權。
而根據中國的軍事理論,為了維護本國領土與主權完整,對敵方進行先發製人的預防性打擊將被視為一種防御手段。

報告的兩名作者,曾分別擔任美國海軍核潛艇和驅逐艦艦長,中校軍銜
即將到來的新時代
報告稱,根據最近美國國會的中國軍力報告認為,中國目前已經部署了1200枚短程彈道導彈(300-1000公里射程),200-300枚中程彈道導彈(1000-3000公里射程),此外還有數量不詳的常規中遠程彈道導彈(3000-5000公里射程),以及200-300枚陸基巡航導彈(射程1500公里以上)。(譯者註:經常看列車長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其實已經低估了解放軍火箭軍實力,未來解放軍的戰術彈道導彈數量將比這多幾倍,這個數字或許是戰爭爆發時第一波導彈的數量還差不多,不過蘭德之前也寫過從長期角度來看中國的生產能力意味著這類彈藥的數量將是源源不斷的)
而2015年蘭德公司的相關研究估計的中國2017年可能的導彈規模與國會報告大致相似,同時,他們也評估認為中國的彈道導彈精度正在增長,它們將可以有效在數分鐘內對大量固定目標發起精度在數米之內的打擊。蘭德認為,中國可以使用數千枚導彈攻擊美國在日本境內的各種關鍵設施。
近年來,解放軍火箭軍正在通過演習和實戰訓練提高實現上述預防性打擊的能力。例如2009年,蘭德根據公開渠道信息的研究認為,使用導彈撒佈子彈藥的方式,將可以有效攻擊導彈陣地、機場上停放的飛機、油罐、車輛、防空武器、以及港口內的艦隊。而穿透型的彈頭將可以用於攻擊機場跑道、飛機掩體、以及半地下式的油庫。該報告認為,通過多波次的彈道導彈攻擊,將可以有效壓制防空系統和指揮中心,在跑道上炸出難以修復的大坑,從而使飛機無法起飛。初始幾波彈道導彈齊射之後,後續巡航導彈或者飛機將可以從容摧毀殘存的堅固機堡、被困在地面的飛機、油庫和維護設施,從而徹底消滅航空部隊。

東風-11\15\16系列導彈可以攻擊包括日本在內大部分第一島鏈範圍內目標,而射程更遠的東-21、東-26導彈和巡航導彈將可以攻擊更深遠的目標
根據衛星照片拍攝的中國對戈壁沙漠中靶場目標進行演練的情況來看, 他們已經驗證了上述能力。
通過商業衛星照片顯示,中國在靶場上進行測試的效應物類型可以驗證上述理論,這些靶標包括集群車輛、露天停放的飛機、油庫、跑道、電力設施、加固的掩體、以及指揮中心。

中國西部沙漠中的彈道導彈靶場,可以看到把場上的各種模擬目標分佈情況


2013年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架被摧毀的飛機,靶場目標外形與右下角2012年F-22停放在嘉手納基地的停機坪相同

使用子彈藥壓制愛國者陣地,左側為靶場衛星照片,右側為嘉手納基地的愛國者導彈陣地

使用子彈藥摧毀地面油庫,左側的照片是2012年拍攝的日本八戶的油庫

使用子彈藥攻擊跑道和停機坪並造成大量彈坑

模擬變電站目標,沒有看到彈坑,可能是用於測試石墨炸彈之類的攻擊手段

2016年10月拍攝到的使用穿透性彈頭摧毀加固機堡目標畫面,圖中右下角是日本三澤基地的加固機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 蘭德報告中聲稱,由於子彈藥無法摧毀加固掩體,而中國的彈道導彈並沒有足夠的精度使用單個彈頭直接命中這類掩體,因此停放在其中的飛機將是安全的。但是,這顯然已經不符合事實了。中國已經展示了使用單個穿透彈頭直接命中此類設施的能力,不僅如此,他們還展示了在數分鐘之內摧毀指揮中心之類關鍵目標的能力,這意味著整個指揮部人員可能將在第一波攻擊中來不及疏散而被消滅。
中國並不隱藏其火箭軍作戰能力的進步。中國在2015年的閱兵式上公開展示其最新型導彈(例如東風-26導彈),並確認其具備反艦作戰能力。火箭軍甚至製作了配樂的視頻畫面,展示其具備齊射多枚導彈的能力,以及使用子彈藥的畫面。

……考慮到這兩名作者的身份,這張圖似乎包含了美國海軍一線軍官的某種心情……圖中左側是把場上用於測試穿透型彈藥的指揮部大樓,右側是駐日美國海軍指揮部大樓,當時哈里·哈里斯坐鎮於此……(讓我們去送死?到時候你丫也別想跑!)
珍珠港2.0?
報告稱,2010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吉原俊井出版的著作之處,中國導彈部隊可能將會對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的艦隊發起先發製人的打擊,尤其是對停泊在港口內的航空母艦和作戰艦艇實施攻擊。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的戰例仍然是大眾文化的標誌,但是美國西太平洋上基地群和艦隊面對新型打擊能力時候所存在的脆弱性,卻鮮有人談及。

左側為日本橫須賀衛星照片,右側是中國靶場中的模擬港口


左側為橫須賀美軍基地,右側為中國靶場模擬港口,可以看到三個尺寸相當於伯克級的地面靶標被一枚導彈發射的子彈藥炸得千孔百瘡
有證據顯示,中國正在進行使用彈道導彈打擊港口內艦艇的演練。正如吉原教授所擔心的,2013年拍攝的照片明顯顯示出,中國已經對這種戰法進行了試驗。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中國對一個看起來和橫須賀碼頭一模一樣的模擬港口中,尺寸接近於美國伯克級驅逐艦的目標,進行了導彈攻擊。可以注意到,彈坑出現在三艘並列停放的艦艇目標的中間,如果使用子彈藥,那麼這足以同時將三艘戰艦重創。中國並未刻意隱藏此類攻擊,這類實驗本身可能就是對美國的一種長期的威懾。但另一方面來看,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有能力持續跟踪美國艦艇,並抓住實施這樣突然襲擊的機會。儘管反對意見會認為,這類的機會並不多,在形勢緊張的時刻美軍艦艇將會分散到海上,但歷史的教訓不容忽視,因為此類突然襲擊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實際的可能?預防性導彈打擊戰役行動分析
如前所述,中國導彈部隊已經發展出了精確打擊美國固定基地、設施和指揮中心的能力,並且似乎準備實施一場預防性導彈打擊,那麼關鍵性的問題就是,中國是否有能力實施這樣一次預防性的導彈打擊。
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幾個基本步驟。第一,我們按照中國火箭軍的作戰理論,推測其可能的打擊目標,並且根據公開信源,設立“紅軍”來考察美國及其盟國的潛在目標和設施。然後,我們估算使用多少導彈,何種類型的導彈來攻擊這些目標。然後將這一數字和公開消息源估算的中國導彈的數量來估算,看解放軍是否具有執行其戰役理論的能力。最終,通過兩個獨立的消息源,我們模擬一場導彈攻擊,看在最樂觀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的導彈防禦能力是否能夠抵禦這樣的襲擊。此外,我們還估算了攻擊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以及這些損失可能帶來的影響。

解放軍火箭軍東風-15導彈進行高原部署
根據已知的解放軍導彈部隊的戰役理論,我們估計他們的導彈戰役總目標是:“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削弱敵方有生力量以及持續行動能力;對敵軍進行精神震懾和動搖其行動決心;阻滯強敵的軍事干涉行動。“根據這些行動目標,我們建立如下的基本推測。
首先,我們估計,其作戰的目標是破壞美國(“強敵”在中國軍隊語境中指美國)有效干涉亞太的能力,其可能的背景場景包括台灣宣布獨立導致的危機,或者在東海、南海發生的衝突。中國將會其確認在美國將會實施干涉行動的情況下馬上發起猛烈攻擊,以奪取制海制空權,並阻止美國繼續向其現有基地增兵。我們還估計,中國將可能盡可能減小導彈打擊對日本平民生活的影響,以擴大美日的政治矛盾,其目標是實現日本“芬蘭化”,也就是說,讓日本在看到導彈打擊美國軍隊和基地的效果後,選擇採取中立立場。當然,對日本自衛隊的一些打擊也是必要的,因為日本防空系統負責對其領土上美國基地的掩護,並且他們與美軍共同使用多個基地和設施,這些目標也會遭到打擊。我們估計中國會避免攻擊朝鮮半島的目標,翼面在朝鮮半島出現分散其精力的第二戰線。最後,我們估計中國甚至在行動初期會避免攻擊關島,因為這是美國領土,他們可能避免襲擊關島以免刺激美國對中國本土的目標實施報復,導致局勢擴大。而且,我們的初步分析發現,關島是一個相對難以打擊的目標,中國能夠攻擊關島的導彈數量有限,而且關島有多層次的反導掩護,大量的THAAD和愛國者導彈部隊可以降低中國數量有限的常規中遠程導彈的打擊效果。
“紅軍”目標確定的方法和結果
使用公開信源的研究手段,包括分析商業衛星照片,社交媒體信息,基地地圖與官方和媒體發布的信息等,我們制定了一個解放軍火箭軍可能攻擊的目標名單,主要是下列目標:
戰略與戰役指揮中心
通信中心
雷達站(僅限於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雷達站)

東風-11A導彈

東風-16導彈
其他信息與指揮控制相關目標
後勤設施(特別是與美軍有關的設施)
能源設施(包括直接為美國海空軍基地提供直接支持的油庫)
電力中心(尤其是為美國基地供電的設施,以及基地的備份發電站)
防空系統(包括日本用於掩護美國基地的防空系統)
美國空軍基地(燃油、指揮中心、機庫和加固機堡、跑道和較長的滑行道、停機坪)
美國海軍基地(幹船塢、指揮中心、油庫、以及停泊的艦船)
最後,根據上述原則, 我們列出了超過500個具體潛在目標。需要提醒的是,可以確信,我們列出的目標是不准確的;即使根據有保密級別的相關研究,使用情報機構的信息也無法做出完整和準確的推算,因為情報估計永遠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相信,我們制定目標清單所面對的困難與解放軍火箭軍在確定對美國預防性打擊時所需面對的困難是一樣的。
對彈藥消耗的評估
根據蘭德2015年《中美軍力積分錶》報告的研究,對火箭軍攻擊美國嘉手納基地進行了分析。
我們根據這個研究的方法,對美國空軍基地攻擊所需彈藥和類型進行如下分析:
使用50英尺圓概率誤差(約合14米)的導彈攻擊跑道。每個關鍵瞄準點(例如跑道、指揮中心、防空部隊、機庫和加固掩體)用至少兩枚彈道或者巡航導彈加以攻擊。用撒佈範圍150米的集束彈藥覆蓋停機坪,根據停機坪形狀,留30%的餘量。第一波打擊後,跑道和滑行道沒有一段完整的5000英尺長度的跑道可供使用。
根據已知的解放軍火箭軍作戰理論,第一波彈道導彈打擊主要攻擊跑道(將飛機困在地面上),隨後進行規模更大的一波打擊,使用速度較慢的巡航導彈,來摧毀停機坪、機庫和掩體中的飛機。
以嘉手納基地威力,由於它距離中國較近,因此可以使用更多的短程彈道導彈實施突擊,導彈的發射數量將有一定的餘量,以確保壓制掩護該基地的“愛國者”導彈部隊。
假設美國駐日的唯一航母的航空聯隊已經完成將陸上基地從厚木搬遷到岩國的工作。
在攻擊海軍基地時,我們設定前提條件估計美軍40%的前沿部署艦艇已經出港,並且每個瞄準點至少用兩枚導彈進行攻擊(例如關鍵的指揮中心、停泊的船隻、防空系統)
在攻擊後勤設施、通信中心、電力中心的時候,我們估計每枚彈頭的破壞半徑為50米,每個油罐使用一枚巡航導彈加以攻擊。
在統計導彈總數之後,我們再稍微增加一些導彈數量以確保任務能夠完成,最後我們估計的數字大約是:
攻擊嘉手納基地及沖繩的其他設施需要170枚東風-15和60枚東風-16導彈。美國政府估計中國擁有1200枚此類導彈。
攻擊美國在佐世保,橫須賀的海軍基地,三澤、岩國和橫田的空軍基地,以及其他位於九州和本州島上的基地,需要約60枚東風-21C導彈。美國政府估計中國擁有200-300枚此類導彈。
攻擊美國在日本各處的非時間敏感目標,需要430枚巡航導彈。美國政府估計中國擁有200-300枚陸基巡航導彈,而蘭德公司估計中國擁有450-1250枚空射巡航導彈。

東風-21導彈
儘管有些分析師認為,解放軍火箭軍同時發射導彈的數量可能受到發射車數量的限制,但我們不認可這樣的看法,因為相對於導彈本身而言,發射車沒有那麼昂貴。那種認為中國導彈庫存數量巨大而發射車卻很少的看法是站不住腳的。此外,我們認為中國東風-21C導彈的數量也明顯要超過美國政府上述的估計,因為中國不久前剛剛進行了一次10枚東風-21導彈齊射的演練,很明顯,他們不可能將佔庫存導彈數量相當大比例的一個數字用來進行這樣的演練,所以中國該型導彈的數量顯然遠不止200-300枚。

打擊模型與模擬
為了判斷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防空和導彈防禦系統對預防性導彈打擊效果的效果,我們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嘗試預測有多少中國導彈能夠突防命中目標,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打擊效果。
首先,我們使用一套有大量細節的表格,類似於導彈防禦分析師們在研究相關問題時常用的同類表格,來預測有多少導彈可能被美國及其盟國的導彈防禦攔截,以及有多少可能會漏過。為了進行這一分析,我們需要擬定一些預設前提。具體而言,我們預設的前提是所有三種導彈防禦系統(愛國者PAC-3、THAAD和海軍的宙斯盾系統)的單發殺傷概率(SSPK)可達80%。在此前不少類似分析中,通常都採取了80%左右的數字,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不少分析認為,這個數字過於樂觀,因為中國的彈道導彈採用了最先進的突防技術。


1999年展示的東-15導彈已經具備了氣球誘餌技術,而到瞭如今的DF-15B,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高超聲速滑翔能力,攔截這類導彈實際上已經非常困難
另一個預設前提是,我們設定美國能夠對每一枚來襲導彈發射2枚攔截彈,以增加攔截概率。同樣,儘管根據公開和內部消息源都可以確認,解放軍火箭軍的導彈採用了誘餌技術,但我們在計算中不考慮它的影響。事實上,此類誘餌系統可以讓大氣層外攔截變得更加困難。當然,也有一些研究聲稱:“如果防禦方的傳感器分辨率達到一定水平,那麼攻擊方的誘餌將沒有價值。而同樣,通過增加攔截彈數量,也可以抵消誘餌的作用。”
我們相信,中國方面將會協調其導彈發射時間,讓所有導彈彈頭幾乎同時落到目標頭上,這將讓反導系統飽和。因此我們設定所有的導彈將會沿著十分相近的彈道飛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使用時間-距離計算來製定攔截計劃。這一分析,考慮到公開報導的PAC-3導彈雷達能夠同時控制9枚攔截彈(thaad則是10枚),也就是說,一個PAC-3導彈發射連可以同時對抗3個來襲目標。
我們設定所有的來襲導彈在最大理論探測距離上被發現,攔截也能順利在最大射程上實施,且對於攔截成功率沒有影響。
這些預設條件比所有目前關於PAC-3攔截成功率的估算都要樂觀。
同時我們還設定,反導系統雷達對目標攔截效果的判斷也是完美的,攔截彈不會錯誤跟踪前面導彈攔截產生的殘骸。最終,基於公開消息源的資料,我們估計每個PAC-3導彈連有5輛發射車,都滿載16枚攔截彈,也就是說每個陣地有80枚待發彈。類似的,我們預設每個THAAD連有6輛發射車,皆滿載8枚攔截彈,也就是每個陣地有48枚攔截彈。同樣,我們預設每艘執行反導任務的戰艦有20枚反導攔截彈(標準3導彈)。

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估算,美國反導系統的理論作戰能力也會被解放軍多個導彈旅協同的大規模導彈齊射直接飽和,第一波攻擊之後,後續的攔截也就基本沒有了
另一種我們用於對預防性導彈攻擊的建模方法是使用商用兵棋推演軟件《指令:現代海空戰(CMANO)》,這種軟件已經得到美國海空軍和其他防務承包商的廣泛使用。最近它的製作方也受到五角大樓邀請演示軟件的實際效果。該軟件得到了相當的好評。我們使用該軟件內置的腳本編輯器和其內建的武器性能數據,我們設定了一個作戰行動劇本,進行了導彈打擊的試驗。制定劇本所用的信息均為公開消息,此外還增加了在韓國的一個THAAD連(報告寫作時THAAD部署到韓國的問題正在爭議階段),但我們設定中國的導彈飛行路線將避開這套系統的有效範圍。
對於機場上停放的美國飛機,我們根據公開數據推測的基地中飛機部署數量設定了基地中飛機的數量,同時根據谷歌地圖上可以看到的情況,設定了在機庫和停機坪上停放的大型飛機的數量。軟件自動設定了飛機在每個基地中停放的情況,並能夠自動評估導彈命中對飛機造成的破壞情況。
我們根據已知公開信息,設定了解放軍導彈旅的部署情況,同樣關於這些部隊的數量和導彈,也是根據公開信息推定。我們設定其中一些部隊為了發起攻擊進行機動,並進入我們認為可能的陣地。我們設定,巡航導彈將與彈道導彈同時發射,以避免過早引起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
同時我們設定中國軍隊將協調導彈發射時間,以使彈道導彈基本同時抵達目標上空,以飽和導彈防禦系統,並增加打擊的冗餘度。最後,我們設定這次導彈攻擊在夜間,一般氣象條件下進行。
儘管CMANO的“專業版”允許用戶自行修改武器性能數據,但我們仍然使用商業版的數據,這些數據是根據公開消息源進行推測而來,包括各種傳感器和武器系統的性能數據。

從2017年以來美國F-22在亞太的活動來看,美軍開始高度重視該機行動的保密性,盡可能減少在嘉手納等基地部署的時間,以增加對其進行定位的困難性
按照上述討論建模之後,我們開始運行並記錄了數次的模擬過程,對模擬結果中的防禦武器效果、導彈命中效果、飛機在地面被摧毀數量,跑道破壞情況,建築物和指揮中心遭襲擊狀況,以及艦艇在港內沉沒的情況進行了記錄和分析。
建模與模擬的結果
儘管在我們兩種建模方法中,導彈防禦被穿透的情況有一些區別,但這兩種模型都顯示會有足夠多的導彈穿透防禦並對地區內美國基地和部隊造成沉重打擊。在CMANO模擬中,模擬系統對具體目標和設施遭到攻擊的情況作了模擬,我們得到如下結果:
幾乎所有關鍵的固定指揮部和後勤中心被擊中,指揮設施都在衝突爆發的最初幾分鐘內被擊中
幾乎所有停泊在日本港口內的美軍艦艇都會被擊中
在大部分情況下,美國在日本主要基地所有跑道,包括跑道和足夠充當跑道的滑行道,被炸出彈坑並癱瘓
在跑道被炸出彈坑、指揮部被摧毀、防空效能降低的情況下,超過200架被困的美軍飛機在衝突爆發的數小時內,被摧毀在地面上

CMANO雖然作為一種模擬軟件並不是最靠譜的,但使用起來的方便性卻值得稱道


2017年美國襲擊敘利亞,打的是一個基本空置的基地,所謂該基地第二天就恢復使用是將其他基地的飛機調過來的結果,也無非是像徵性的而已,而且美軍也沒有轟炸基地的跑道。這實際上是一種對俄羅斯的示威,如果這個基地有進駐大量俄軍飛機,後果可以想像……
觀察對上述假想導彈攻擊的模擬情況,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首先,儘管根據公開消息源的分析顯示,沖繩已經部署了多個愛國者導彈連,以掩護嘉手納基地,但它們將很容易被中國武庫中佔絕對數量優勢的短程彈道導彈所飽和。此外,我們注意到,彈道導彈飛抵日本基地的時間——大約6-9分鐘——比通常認為的更短。為了驗證這些模型中模擬的導彈飛行時間是否準確,我們對此前公佈的美國“民兵3”導彈的試射數據與利用模擬系統獲得數據進行了對比,在現實中,導彈從范登堡基地飛向太平洋上的誇賈林環礁,歷時27分鐘,而在模擬環境中,時間為25.5分鐘,誤差約為10%。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日本的導彈防禦架構主要針對的是數量很少的朝鮮導彈,保護目標主要是日本城市。當然我們同意這是現階段的可行目標,朝鮮確實是一個更加近迫的威脅。但是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如果要用來防禦駐日美軍基地免遭中國導彈打擊,意義很有限。尤其是,我們發現,從公開渠道信息來看,佐世保海軍基地和岩國機場面對火箭軍的導彈打擊將沒有任何防禦。

行動啟示:需要新的威懾手段
美國及其盟友正在採取行動增強防禦能力,例如加強基地工事,分散部隊,以及採取拒止、干擾手段以降低中國偵察監視能力,同時也在加強彈道導彈防禦方面的研究,例如高速攔截彈、電磁炮、以及激光。除了這些之外,據傳台灣正在求購垂直起降版本的F-35戰鬥機,這或許是他們已經理解關於面對大陸導彈襲擊時將沒有可用跑道的事實。但是,面對解放軍火箭軍的先發製人打擊,或許現在低估了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必要性。

NMD系統雖然先進,但用來對付中短程導彈屬於牛刀殺雞,而且它只能管美國本土
首先,美國應當公開部署最強大的導彈防禦系統,以保護其在日本的基地。從長期來看,技術上的突破將可能以可接受的成本對抗精確彈道導彈打擊(注:畢竟2017年的時候美國人還不知道中國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並將在幾年內開始大量部署實戰化的真正高超聲速導彈系統)。但現在,多層次的導彈防禦是必要的,因為目前部署的愛國者導彈連射程太短,它們顯然將無法在中國的大規模攻擊之下保護美國駐日基地。可能需要將一些更強大的反導系統部署過來,例如陸軍的THAAD系統,同時還應該將具備導彈防禦能力的宙斯盾艦的任務調整為優先保護美國基地。
為了測試上述強化的導彈防禦系統能否低於大規模導彈攻擊,我們用上面提到的兩種建模方法重新進行了模擬,反導能力調整如下:
兩艘攜帶了可觀數量的導彈防禦驅逐艦將被指定執行中段攔截任務,其中一艘為美國(部署到東海),一艘為日本(部署到日本海)
在日本部署5個THAAD導彈連(每套系統約10億美元),分別部署在沖繩、九州,東京地區,以及目前已經部署的2套TPY-2雷達,也獲得完整的導彈連。

THAAD導彈,一套10億,跟不要錢一樣在日本部署
在佐世保和岩國各增加部署一個“愛國者”導彈連。
修改攔截策略,針對每枚來襲導彈發射一枚反導導彈進行攔截。
經過調整的導彈防禦系統在模擬中的表現是,儘管沖繩仍然被數量壓倒優勢的中國導彈所摧毀,但日本其他地方的基地,可以有效攔截彈道導彈。至少,能夠爭取到一定的時間,這將可以讓美軍的飛機來得及起飛,並加入防禦後續巡航導彈攻擊波的作戰,也可以讓美軍其他關鍵設施的人員進行疏散,停泊在港內的艦艇將有時間啟動防空系統,或者及時離開港口。
儘管有反對者認為,反導作戰是一種無望的技術,因為攔截彈的成本顯然高於其攔截的目標。但是比多層次的反導系統更昂貴的是在沒有這種系統的情況下面對導彈打擊。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將有可能保護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目標,並挽救大量美國及其盟國人員的生命。可能最重要的是,我們將有信心在危機時刻堅定採取行動,並相應的動搖中國領導層對美國採取行動的決心。最近在韓國部署THAAD系統引起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應,表明這種系統的部署是有效的。
在任何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的反導防禦部隊部署需要公開展示協同對抗大規模彈道導彈攻擊的能力。但也應該注意,即使是準備很好的防御者,在面對協調一致的大規模彈道導彈攻擊的時候,仍處於被動地位,因為敵方的攻擊規模不能確定,方式不能確定,並且可能會趁防禦方不備的機會降低其防禦有效性,因為防禦的時間只有幾分鐘,而且只有一次機會做出正確反應。
考慮到防禦大規模彈道導彈打擊非常困難,即使擁有強大的多層次防御也是如此,美軍可能成為火箭軍打擊目標的關鍵設施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快速疏散演練。類似的,美國在日本的關鍵性指揮設施應該進行緊急疏散演習和製定在緊急轉移後繼續指揮的計劃,考慮到美國天基導彈防禦傳感器發現中國導彈發射到導彈命中目標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在這極為短暫的時間內,美軍必須探測到導彈打擊,對其進行評估,並且對美軍部隊發出警告。而這些海外部署的美軍必須執行緊急撤離,同時還要繼續執行抗擊導彈襲擊所必須的指揮。類似的,美軍停泊在西太平洋的艦艇也需要做好在極短時間內移動位置的準備,此外所有美軍前沿部署的單位都必須做好準備進行快速機動,包括戰鬥機要做好準備移動它們在停機坪上的位置。在任何情況下,沒有任何因為缺乏訓練或者不專業而犯錯誤的餘地。
美國必須做好準備對抗這樣的行動,不能讓中國通過打擊行動或者威脅進行打擊而取得上風的機會,否則中國就可能會採取這樣的行動來削弱美國的立場和損害美國的利益。美國不能因為自身缺乏準備而使中國產生可以擊敗美國而美國無法反擊的感覺,就像歷史上美國其他對手那樣。
(美智庫報告原文完)
金燦榮的說法
應該是源自這份美國智庫的報告
nomo333 worte:
金燦榮的說法應該是源...(恕刪)

呵呵,发这些没意义的。这论坛的人不会去看的,他们永远都是共匪的导弹还是CEP300m。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匪满意,对岸满意,大家皆大欢喜。
彈道導彈不是都核常兼備嗎?

為什麼美國要相信攻擊他帶的是常規彈頭?

難道共匪會先通知我射過去的不是核彈?

還是要美國睹一把!

如果美國不睹呢?

那民兵3跟三叉戟不就中國領空滿天飛了??

中國敢嗎?

nomo333 wrote:
金燦榮的說法應該是源...(恕刪)
文攻武赫席胖子
nomo333 worte:
CNAS智庫 : 先...(恕刪)
你說的對 worte:
彈道導彈不是都核常兼...(恕刪)

东亚地区除了关岛之外都不是美国领土。
美国驻外国的军事基地也是当地国家的领土。
东亚地区除了关岛之外都不是美国领土。
美国驻外国的军事基地也是当地国家的领土

只要有駐軍美國都當是殖民地在經營
沒看到韓國.日本多乖

你說的對 worte:
彈道導彈不是都核常兼...(恕刪)

你应该问美国敢吗?IRBM不是ICBM,美国确实有让共匪死十次的核能力,可共匪也有让美国死一次的核武。想象美国为别人赌自己的命是可笑的。我不太同意文中共匪会先发制人攻击美军基地,这个能力是战略威慑能力,如美军介入才会使用。
你說的對 worte:
難道共匪會先通知我射過去的不是核彈?
還是要美國睹一把!
如果美國不睹呢?

正確,台灣也不敢賭。
一旦對岸導彈升空,必然做最壞打算予以反擊。
萬一,不是核彈頭來襲,也怪不得別人過度反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