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建造施工藍圖可望2020年3月提前完成

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建造施工藍圖可望2020年3月提前完成
原型艦施工藍圖可望提前完成 設備商簽約順利展開

立委王定宇表示,在3月28日海軍的機密報告中,已檢視合約設計階段的輸出許可等所有文件,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原型艦第一年預算75億元,除半數用在替台船興建潛艦廠房外,其他用於與各設備廠商簽約金,這樣才能獲得各設備的重量、大小、電流量、耗氧量等各項參數,有了這些參數後,才能依這些數據進入實質畫出潛艦各系統各空間的建造施工藍圖。

對於原型艦建造施工藍圖可望提前完成一事,王定宇只表示,與設備商的簽約都已順利展開,在還沒完成建造施工藍圖前,「我不能說」。但他表示,若提前完成建造施工藍圖,多出來的時間,是要用於各系統之間整合測試,有了更充裕的整合測試,讓IDS原型艦品質更有保障。

王定宇表示,若提前完成建造施工藍圖,多出來時間,是要用於各系統間整合測試,有更充裕整合測試,讓IDS原型艦品質更有保障。

據指出,海軍在3月28日的機密報告中,已出示了各主、次系統、零組件、武裝設備所簽的各項文件與部分輸出許可後,4月間陸續與歐美各家主、次系統廠商開始簽訂正式合約,並付出簽約金後,有關各設備的重量、大小、運作的電流量、熱能對氧氣產生耗能的使用量等各項參數,都陸續交給台船的潛艦設計部門,經過歐洲與日本地區聘用了超過20位協助細部設計進行的工程師,對潛艦舵翼、結構、電力等各部分系統設備進行計算與位置分配等確定後,就開始著手畫出建造施工藍圖,因進行相當順利,經計算原訂在2020年9月完成建造施工藍圖時間,至少提前到6個月以上。

台船建造潛艦「造修合一」封閉式專用廠房,設計最大容量可同時放置三艘潛艦進行建造或維修,因此廠房地基要打近四千根的地樁來穩固,這也是最費時的工程部分,廠房要到2020年底完成後才能進入建造階段,原型艦預計2024年第三季下水,2025年交船給海軍。即使潛艦的建造施工藍圖可提前完成,但還是得等建造潛艦專用廠房完成後,才能動工建造;因此多出來的時間,可多次進行各系統之間的整合運算測試。

據指出,因為IDS原型艦與第二艘的內部系統會有不同的改變,例如原型艦,並不打算使用「絕氣推進系統」(AIP),但第二艘就要規劃運用,海軍也思考第二艘採用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類似日本成功打造全球搭載鋰離子電池的潛艦「凰龍號」(SS-511),原有的鉛酸電池已經換成鋰離子電池,除了蓄電量提升2倍,潛航續航力與作戰彈性也將略為提升;若原型艦的建造施工藍圖提前完成後,除進行各系統的整合測試外,第二艘潛艦的規劃也將提前展開。
----------------------------------
1. IDS原型艦建造施工藍圖可望2020年3月提前半年完成.
2. 第二艘將使用「絕氣推進系統」或是 「鋰離子電池技術」


2019-05-18 20:54 發佈
alexlin1 wrote:
原型艦施工藍圖可望提...(恕刪)
鋰電池技術比較先進,電池的充放電速度與使用壽命都有技術代差
嗯…由外型而言,IDS很有蒼龍級縮小版的fu,現在又準備搞鋰電…技術來源很明顯喔!

Funnyshow wrote:
嗯…由外型而言,IDS...(恕刪)


其實鋰電應該是未來取代AIP的方案,畢竟不需要AIP那麼占空間,相同重量可以撐更久時間,而且更安靜

根據日本防衛省 2015 年規劃,之後兩艘蒼龍艦將會以鋰離子電池來取代鉛酸電池,更換電池將可讓蒼龍級的潛航時間增加 45%,鋰電池除了能讓潛艦在水下高速航行,蓄電量也同體積的鉛酸電池多一倍,重量更是鉛酸電池的五分之一。新型潛艦將可存儲柴油引擎産生的電力,在實際作戰和戰鬥時憑電池電力驅動,且電動航行能降低引擎聲,降低噪音與避免被敵方發現。

設計藍圖縮短時間作業,再一邊建廠一邊測試相關備件很務實作法,目前德國 法國 韓國 日本 新造柴潛都要換上鋰電池, 技術穩定到那時後應該很成熟,我國第二艘可以裝想必困難度不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