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空軍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光換零件1年68億

我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光換零件1年68億

我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光換零件1年68億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
14.6k 人追蹤
呂昭隆╱台北報導
2019年4月15日 上午5:50
33 則留言
中國時報【呂昭隆╱台北報導】

根據空軍近日向立法院提出的預算解凍報告表示,空軍現役F-16等各式航空器中,12型機服役已超過20年以上,均屆中後壽期,面臨零附件經久使用,導致可靠度下降、故障率增高等情況,主力的F-16戰機故障率成長約30%,今年耗資25億餘元採購零附件維持妥善率,幻象2000-5戰機故障也逐年成長42%,需花43億餘元買零附件維持妥善率。

根據報告,F-16戰機故障頻次從2015年的1萬0711次逐年成長,截至2018年11月15日,故障發工已產生1萬3936次,成長約30%,修購預算成長51.59%,達25億6305萬2000元。主要是用於慣性導航單元與發動機模組翻修。

至於幻象戰機,空軍說,幻象戰機的故障頻次自2015年的9447次逐年成長,截至107年11月15日止,故障發工已產生1萬3452次,成長約42%。維修與採購零附件預算達43億5238萬6000元。今年主要須更換攻角顯示單元與發動機模組翻修上。

根據另一份空軍報告表示,空軍寰網系統主要接收雷達站、民航局及飛彈陣地等外部所有訊號,產生整體空情圖,遂行防空任務及空中管制目標任務。可針對空中來犯目標執行攔截任務,是我防空戰鬥管制的中樞系統中樞。空軍108年度編4700餘萬元,執行系統資訊技術發展服務案。

空軍說,以去年為例,有19次緊急故障搶修、37次故障協修,分別發生在指管中心、寰網實驗室與外部介面。不過,空軍官員說,空軍寰網系統採複式配置,多重備援,備援系統會接替戰備,不會影響作戰指管任務執行。
2019-04-15 7:20 發佈

fbi0072653 wrote:
我主力戰機故障率高...(恕刪)


所以新購合理!
嘖嘖嘖,f16的妥善率看來還不如幻象
fbi0072653 wrote:
我主力戰機故障率高 ...(恕刪)
共軍少飛些 妥善率就高了 有時再想 飛機越飛越少 美國賣新飛機機會越高 中國這樣做是不是事得其反?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嘖嘖嘖,f16的妥...(恕刪)

fbi0072653 wrote:
F-16戰機故障頻次從2015年的1萬0711次逐年成長,截至2018年11月15日,故障發工已產生1萬3936次,成長約30%,修購預算成長51.59%,達25億6305萬2000元。主要是用於慣性導航單元與發動機模組翻修。
至於幻象戰機,空軍說,幻象戰機的故障頻次自2015年的9447次逐年成長,截至107年11月15日止,故障發工已產生1萬3452次,成長約42%。維修與採購零附件預算達43億5238萬6000元。今年主要須更換攻角顯示單元與發動機模組翻修上。


發動機翻修就是要花大錢 F-16常用的算120架 每年發動機進廠翻修的數量肯定超過20個以上

航空噴射發動機的翻修隨便就是百萬美金這樣高 發動機賣的時候賠錢 修的時候連本帶利賺回來

特別是發動機的Life Limited Part(Low Cycle Fatigue) 隨便一套更換就要幾百萬美金

基本上拿航空公司的維修成本來算 這就是所謂維修費用高峰期 無解 關鍵在單價與數量是否合理

其實空軍可以跟PW簽FMP合約 用飛時來計價 這樣就不會一下子變化太大 以色列也是有簽的

看來幻象機的維修真的很不便宜 M53-P2的維修間距很低(跟F100相比)與維修零件費用也頗高

軍事單位採現金制來算 花多少入帳多少 航空公司用會計制來算 高額的維修費用可以分年攤銷

慣導的雷射陀螺儀用久了就不準 翻修也沒有用 換了以後因為科技精進 性能也會提升

只是AOA攻角顯示器有那樣貴? 沒有看過資料來分析也不準確 法國航電都是THALES製造

THALES也是民用航電的供應商 賣太貴也不好吧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發動機翻修就是要花...(恕刪)

您覺得郭董要自製戰機的言論......如何?
實際嗎?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老闆是神XX wrote:
您覺得郭董要自製戰機的言論......如何?
實際嗎?


郭老闆講個場面話 大家還當真嗎? 軍工工業他非本行又不像電子業 他拿來玩一定會很慘烈

不過如果像潛艦這樣麻煩又很困難整合的工程 他願意拿幾十億美金不計成敗來作原型艦

潛艦造成功的機會應該比較大 只是造出來潛艦又如何 老闆大不是講了很多人不想聽的嗎?

郭老闆現在還是先擔心威斯康辛的那個面板廠要怎麼繼續玩下去吧?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郭老闆講個場面話 ...(恕刪)

潛艦是非要不可的裝備,非得要自製?錯而是只能自製,唯一能挺得住中國壓力能整船出口的只有美國,但奈何沒有傳統潛艦生產線
所以台灣自製潛艦最大壓力美國扛,各零組件出口國壓力就小多了,但造好之後有可能中期延壽,零件升級之類的改良?很難,用20-30年後淘汰轉台灣自製無人潛艦或向美國買無人潛艦是最大可能性,再來一次是不可能的,至於f16用了20年這樣的維修成本算高?有多少台f16分攤算一下,再加上最近幾年中國鬧個不停,多出不少緊急起飛任務,日本新聞就有報過軍事預算因為中國繞島遠航的原因增加不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