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關鍵試驗 傳陸003艦預警機將首飛

由於「遼寧」艦和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002艦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無法起降固定翼預警機,因此目前採用的是直升機預警機。不過,第二艘自製航母003艦可望採用電磁彈射器起飛,盛傳解放軍第1代自製固定翼預警機即將首飛,未來上艦後,將大幅提升航母編隊的海上預警能力。

據新浪軍事報導,航空工業一飛院公眾號近日刊文稱,一飛院楊小斌成功完成了新型起落裝置強度設計,使中國成為第2個掌握全機落震試驗技術的國家。

分析認為,這個消息顯示,解放軍自製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已完成全機落震試驗,距離首飛為期不遠,將為解放軍航母編隊戰力帶來另一個歷史性跨越。

文中說,楊小斌先後設計了殲轟-7/-7A、ARJ-21,運-20與小鷹500等大中型飛機的起落架,雖然經驗豐富,但是接收「某型號起落架強度設計任務」時,仍要面對「沒有經驗、沒有參考、沒有實物」的困難局面,完成試驗之後,「為艦載機載荷設計提供了有力支援」。分析認為,這顯示該機是解放軍自製新型艦載機。

航空工業一飛院主要負責運輸飛機研製,而綜觀海軍航母艦載機的情況來看,目前亟需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因此可以推測,這架飛機應該就是艦載固定翼預警機。

由於航母飛行甲板尺寸較小,艦載機要求在數十米距離完成降落和停止全過程,起落架受到負荷非常大,因此起落架設計是關鍵。分析指出,艦載機降落受力載荷是陸基飛機2-3倍,對起落架強度的要求更高。

而全機落震試驗是艦載機放飛之前的必備項目,以檢驗飛機起落架、機體和設備在大能量衝擊的耐受力。先前相關單位研製殲-15艦載機時,由於經驗不足,無法進行艦載機全機落震試驗,只能進行起落架單體落震試驗,缺乏全機及各種姿態條件衝擊資料,就成了艦載機設計的弱點,也對飛機使用造成了一定影響。

分析指出,研製艦載預警機時,考慮到機載設備較多,精密電子設備對於大能量衝擊比較敏感,一飛院致力突破全機落震試驗這個技術難關, 2015年首先進行全機摸底試驗,2016順利完成相關實驗,並於2018年進行全機落震試驗。目前看來,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全機落震試驗已順利完成,意味這款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已經獲得首飛許可證,首飛指日可待。

分析認為,由於解放軍自製航母升降機、機庫空間尺寸應該不會比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大,限制了艦載預警機的尺寸和重量,因此新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大小應該和E-2D差不多。而E-2D配備的是T-56A-427渦槳發動機,起飛功率5100馬力,陸製WJ-6C渦槳發動機起飛功率則約為5300馬力,完全能支撐E-2D這類預警機的研製。

此外,中國航發集團還在研製功率更大的7000馬力渦槳發動機,為自製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未來升級提供充足的動力。

另一方面,在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任務系統方面,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機載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技術,解決了了數位陣列,以及空時自我調整處理等關鍵技術,發展一型與E-2D上面APY-9相當,或者近似機載預警雷達,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障礙。此外,中國也研製了成功新一代高速寬速資料鏈、協同交戰系統等,都能裝備在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上,得以加強飛機探測力與指揮控制力。
2019-04-06 22:46 發佈
其實不靠彈射器是可以起降固定翼預警機的
相關資料

這牽涉到甲板面積使用率與出勤率, 所以把固定翼預警機放上遼寧艦並不合適, 但如果多一個可以降落的平台, 對飛機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另一方面如果早期的J-15無法使用彈射起飛, 就無法降落在003航母上, 這對飛機調度就有了一定的侷限性, 雙航母編隊的效果會打折扣

其實美國人為了推銷E-2,甚至還對印度提出了E-2在超日王上起降的評估報告, 但印度人應該也不笨, 最後沒有用,並不見得是預算的問題
相關網頁
傳試飛也能po!?佩服!不容易!是因為新立法不得批評禁衛軍嗎?
使中國成為第2個掌握全機落震試驗技術的國家。

看到這段話我真的笑了..
當英法兩國都是無物嗎?
怎麼五毛都以為世界上操作航母的只有中國和美國啊?
每次推出甚麼東西..不是世界最強.就是世界第二.
弱弱的問一聲:002到底成軍了沒?


9543 wrote:
看到這段話我真的笑了..
當英法兩國都是無物嗎?


這就不好講了,就好比英法都有大型或者中型航母的經驗積累。但是就從沒有研發製造過可用於彈射航母的固定翼預警機。

我Google了一下Full scale aircraft drop test的相關信息,也確實很難找到跟英、法、俄羅斯有關聯的文章…基本都是老美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