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很難的事,首先需要一個擁有極高水平的設計團隊;還要解決材料的問題,因為航空發動機內部在工作時會遇到極高的溫度,其組成的材料一定要克服這一惡劣的環境,同時還要保持足夠的強度,密度也不能太大。
發動機的加工更是一個難題,需要精度極高的車程才能勝任,有些部件甚至要人工打磨;在滿足了這些之後,還要進行成千上萬次昂貴的發動機試驗,最後才能夠正式裝備。而我國之前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缺少有經驗的設計團隊,而最重要的發動機測試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中國很明顯缺少這方面的積累。所以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產業一直處於落後的情況。
長久以來,一直依靠俄製AF-31系列發動機為主力戰機殲-11、殲-10提供動力。好在經過了十幾年的研究,在國家投入重金和科技人員的努力之下,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某些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雖然尚且存在落後的部分,但是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中國早晚會進入航發強國之列。
目前,中國最先進的軍用航空發動機是WS-15,他是為第五代戰機殲-20專門研製的,之前由於某些技術尚未完善,研製受阻,在殲-20服役很久之後還沒有研製成功。2018年末傳出了WS-15已經量產的訊息,並且已經量產三個批次,裝備於殲-20之上。
WS-15的最大推力為18噸,超過了俄羅斯117S,與美國的F-119和F-135持平,推重比大於10。如此大的推力結合殲-20優秀的氣動外形,讓該戰機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高速機動效能,殲-20能夠擁有2.7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低速機動效能也是十分強悍。
在WS-15的核心機基礎上研製的CJ-2000高涵道比民用發動機推力達到了恐怖的40噸,在我來會裝備我國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之上。由於應用了WS-15的成熟技術,降低了成本,使CJ-2000在保證了優異效能時,價格卻很低。我國目前從整體來看,與美國和英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差距正在很快地減小,大家對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有什麼展望呢?








殲16戰機在成都航空開放日活動飛行表演

珠海航展殲10B(向量太行發動機)超低空飛行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