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部電影「庫爾斯克號:深海救援」,深深覺得深海救援非常困難,比水面救援難上百倍,水下最缺乏的就是空氣,救援潛艇要在水下對接也很不容易,深海逃生也不能閉氣就浮到水面來,必須經過減壓過程,否則浮到水面後也會因為壓力不平衡而死亡,所以希望國軍的國造潛艦也要引進歐美的先進技術,開發配套的應急與救援設備,不要像俄羅斯海軍碰到突發狀況時灰頭土臉。
電影中描述北方艦隊的庫爾斯克號攜帶一枚實驗中的氧化氫魚雷出海參加演習,但這枚魚雷的化學物質非常不穩定,航行途中溫度不斷升高,監控水兵建議船長立即發射出去,但船長說還沒有接到發射命令所以暫緩,但沒多久這顆魚雷就爆炸了,庫爾斯克號沈到巴倫支海的海底,只有艇尾的部分人員存活,俄羅斯雖有派水下救援潛艇下去,但一直無法對接成功,北約從演習開始就一直在監控,也錄到這次海底爆炸,後來的過程就是家屬的焦急等待,俄羅斯海軍為了面子一直拒絕外國的救援請求,直到最後實在搞不定才請英國幫忙,但還是晚了一步,全員陣亡。
事發時俄羅斯海軍居然缺乏救援裝備,也沒有定期保養,結果裝備不能用,開記者會時不先對家屬說明情況而是強調什麼光榮傳統的歷史,難怪家屬氣憤到不行,共產國家對於逃生系統設備的觀念很缺乏,不像西方國家很重視人命的保存,所以共產國家通常認為士兵就是要為國家犧牲,沒有動用大批資源救援的習慣,而且共產軍隊都是靠恐怖來維繫戰力,不像西方國家軍隊普遍士氣高昂。
Charm_intg wrote:
俄羅斯海軍為了面子一直拒絕外國的救援請求,直到最後實在搞不定才請英國幫忙,但還是晚了一步,全員陣亡。
事發時俄羅斯海軍居然缺乏救援裝備,也沒有定期保養,結果裝備不能用,開記者會時不先對家屬說明情況而是強調什麼光榮傳統的歷史,難怪家屬氣憤到不行,共產國家對於逃生系統設備的觀念很缺乏,不像西方國家很重視人命的保存,所以共產國家通常認為士兵就是要為國家犧牲,沒有動用大批資源救援的習慣,而且共產軍隊都是靠恐怖來維繫戰力,不像西方國家軍隊普遍士氣高昂。...(恕刪)
你講到重點了
這部片我也看了
這部片給我最大的心得就是
一個集權國家, 在資訊不透明下,
一聲令下, 要做啥都很快速
但集權國家
因為沒有"民間與媒體的強力監督"
很容易藏污納垢
出事後
政府就很容易"隻手遮天"
掩蓋一切
出事了, 為了國家的面子, 你們官兵要認命犧牲性命!
最後家屬的台詞寫得很好
女主角在官兵集體喪禮上說, 我們都知道丈夫有為國捐軀的風險
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 "Die for nothing" (無意義的死去)!
官官相護, 隱惡揚善, 救援不力又不讓外國幫忙, 全冤死
alanchentw wrote:
這東西能幹什麼? 有...(恕刪)
這東西?
說是救難艦,但其實她也是拖船跟泛用勤務艦,只要兩棲操演.演訓或靶機出勤等各種任務上都有在用,也有基本消防跟除污能力,這算是海軍隨時都有在用的勤務支援艦,可不是只有潛艇救援才有派得上用場
潛艇救難只不過是這種救難艦各式任務其一而已
目前海軍裡救難勤務艦依然只有那兩艘專業艦,剩下都是拖艦充當,船齡已上70多,隨艦隊多年規模.噸位調整,與救難艦自身艦體/裝備老化後,不論拖帶噸位能量或功能早已不敷使用
這種救難艦較有點規模一般船廠也有能力生產,她算是特種船隻,不限軍事用途才有用,不像大型軍艦在製造其實已經綁死在台船或頂多中信能承包
不趁海事船業這些年沒啥單的淡季順便生產(跟投注國內船廠維持能量),不然要啥時才該下單更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