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從原本純粹攻陸進展到具備多功能尋標能力, 攻艦攻陸一彈搞定
單單美國海軍累積採購量就已經超過三千枚


這導彈已經生產超過四十年, 外觀參數變動不大
台灣在雄二E與雄二的基礎上也累積相當經驗
且我相信雄二E的構型與戰斧應該頗為雷同
若台灣能跟隨老美的腳步,將雄二E與雄二合併成單一陸上機動發射彈種
對中科來說應該不是太大問題...原來的雄二就專門部署在艦艇上
而我們也不需要對付過於遙遠的海上目標, 目標資訊獲得遠較攻艦戰斧容易
且台灣第一打擊目標是大噸位的登陸艦艇
將陸上機動發射的反艦導彈尺寸與威力適度放大
有益無害
最重要的是在造價、改進空間與戰術應用等三方面
若能統一雄二E與陸射雄二構型與主要部件, 使其模組化大量生產
必能有效降低採購成本, 且美軍四十年來不斷升級改良的經驗也可參考
而讓此種導彈的外觀構型與戰斧極度相似
將來在美軍可能援手的台海戰場上
好處不說自明...
不過我方若能在外型上進行匿蹤優化
研發出更難以防禦的多功能導彈
對提高共軍攻台成本與風險, 進而維持台海和平必然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