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潘哆啦的盒子: 極端氣候下的傳統武器-颱風

全球氣候暖化,極端氣候越來越劇烈
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反撲越來越具有毀滅性
對第一島鏈國家而言,令人聞之色變自然災害除了地震,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颱風了.

回顧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8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這段期間對島鏈國家而言是自然天災
但對島嶼防衛作戰而言,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保護傘

對攻方而言
不定期的颱風形成時間對登陸作戰準備構成戰爭不確定性因素的壓力
一旦颱風逼近,將打斷備戰程序,是選擇繼續作戰準備還是本土待命救災?

對守方島嶼而言
除了監控領空空域安全外(彈道導彈,巡弋飛彈,重型戰機,轟炸機空襲)
海軍及陸軍可多一些時間進行防衛部屬

這裡不想寫一些沒有人性的情緒性用語
只是如果在特大豪暴雨峰面或是颱風往西登陸時
使用高空造雨火箭或是機載降雨催化劑投放在颱風眼
其後果及影響範圍將如何?

2018年對中國的影響引用資料在以下連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456253877901564&wfr=spider&for=pc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18年西太平洋曾經活躍的熱帶氣旋。包括該熱帶氣旋的強度,持續時間,名稱,登陸地點,死亡和破壞。所有破壞都以美元作為單位。括號中的是指間接導致的死亡(如交通意外,或滑坡等等)
打開潘哆啦的盒子: 極端氣候下的傳統武器-颱風
打開潘哆啦的盒子: 極端氣候下的傳統武器-颱風
2019-03-09 17:01 發佈
您認為在北美或澳洲的森林特定時間到處放火燒林
會不會比您說的颱風武器簡單多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