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山難事件 無人機救援之可行性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山難事件,因為天候不佳直升機無法救援,如果是用無人機投放救生設備,例如取暖設備食物等,是否可提升存活機率?

目前想到問題是地點有樹,無人機可能難以降落, 可能必須吊掛可在地面行走的機器人之類的 方能正確搜救到遇險人員

還有就是無人機的載重力和續航力的問題
2019-01-22 22:24 發佈

aaatsz wrote: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恕刪)


問題是當時受難者下半身已經無法行動,可能脊椎已經受傷。

aaatsz wrote: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山難事件,因為天候不佳直升機無法救援,如果是用無人機投放救生設備,例如取暖設備食物等,是否可提升存活機率?
目前想到問題是地點有樹,無人機可能難以降落, 可能必須吊掛可在地面行走的機器人之類的 方能正確搜救到遇險人員
還有就是無人機的載重力和續航力的問題


重裝直升機都上不去了,無人機怎麼上的去?

不過報載登山客身上有種裝備為何還撐不過低溫?還是因為受傷才失溫?

normanchou wrote:
問題是當時受難者下...(恕刪)


如果能空投維生裝備(取暖用品,簡單醫療器材等),再靜待人員來救援

千年之夢 wrote:
重裝直升機都上不去...(恕刪)


因天候不佳考慮安全因素 無人機可不用考慮人員安全因素
之所以要用救難人員就是因為狀況百百種,無人載具很難完全應付各種狀況.
一樣都是火速派去的第一個架次,無人載具可能無法現場應變無功而返,反倒更花時間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aatsz wrote:
因天候不佳考慮安全...(恕刪)


想太多了,山區那邊多樹木遮蔽訊號,你無人機下到山谷就GG了,要怎麼操控無人機....

可能要進化到鋼鐵人那種AI才有可能啦,不需要遠端控制,人工智慧自己去操控無人機,不過現階段還在電影當中
aaatsz wrote: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恕刪)


你是問什麼?

1。現在的UAV技術是否可以發展出山難搜尋系統?只要花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無人直升機可以大幅降低負重負擔。但是是否每個人都找得到?要看裝備等級與運氣。焦熱感測器與鏡頭也是有等級分別。如果不是針對此次事件,而是大範圍的搜索也是有難度。

2。如果甲種入山的人都有攜帶手持定位與通訊系統,那應該絕對找得到,事實上國外是有這種裝備。台灣要做這種小定位系統也不困難,50-100公克的手持裝置,不要亂發訊號,撐個15到30天沒有問題。甚至沒電也可以手搖發電發訊號。該位山友好像也帶了衛星通訊器。

3。該系統去投擲/吊掛某種特殊機器人,攜帶一到兩天的簡易飲食、水、熱能,到達遇難者身邊是可行的。但是要有經費支持,這種系統平時並沒有人要採購。比如地震倒塌建築中的蛇類行動機器人。國外早就已經有人開發。

4。國家是否有這種裝備?應該沒有。

5。把人救出來還是要靠人,現在的機器人系統對現場的影像解析度,感測器還是不夠。
aaatsz wrote:
關於比基尼登山客的...(恕刪)


一定是可行的,
只是要花錢發展。

與其花一堆錢買武器,台灣還不如蒐購一些大陸無人機公司,AI辨識公司發展無人機救災事業。

無人機用固定翼直升機,續航力佳,用紅外線及可見光偵搜,AI自動劃定路線巡航,AI辨識。
發現後另一架救人無人機載運食物,醫療急救設備等物資降落傷者處,建立通訊與辨識救難需求。
多架載運無人駕駛機將多個救難人員送至傷者處,並撤離。

現在科技已經可以做到。

不只是山區,海上,河上都可以比照辦理。

在容易發生海難溺水的地方,放上無人船,能迅速抵達救援。
還有水下無人機,等等,太多救難作業都能由無人機輔助。
火災,地震都可以。

台灣這種多災多難的地方,適合發展救難事業。
無人機救難事業成功,橫向發展無人機旅遊事業,無人醫療。。。。

商機無限啊啊啊啊啊!

高山失溫而死
傷者已經無法行動

給她滿滿的裝備都沒用

獨自攀爬高山
是自找死路.神仙難救吧

爬黑山
政府真的不需要去救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