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以下是上報刊載的紀永添專欄原文轉載:
------------------------------------------------------
2019 / 01 / 18 星期五
上報 Up Media

評論 國防軍事
紀永添專欄: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
讚 611
分享 用LINE傳送
紀永添 2019年01月18日 00:02:00
SHAREgoogletwitterlinkedin

日前海軍宣布將發展微型飛彈突擊艇,但預算在立法院進行審查時,卻遭到不少質疑,最後雖然只小刪了二億元,但立法院也同時附帶決議,應先建造第一艘原型艇,並通過完整的戰術評測,確定其作戰效益後,才可繼續動支預算。微型飛彈突擊艇計畫是要興建五十噸以下的小型快艇,艇上配備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或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由三名官兵操作,利用微型飛彈快艇體積小、吃水淺、機動性強、隱蔽性佳的特點,伺機伏擊敵方的主力艦隊或兩棲登陸船團,是國軍發展不對稱戰術的一環。而提出這個構想的將領也不諱言,這是受到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誤射事件的啟發,當時停在港內的錦江級巡邏艦金江艦,在準備例行操演時因未遵守安全程序,誤將飛彈射出,結果擊中數十公里外,正在作業的我國漁船,造成一人死亡的不幸意外。

軍艦並不一定要出海作戰才能發射飛彈

這個不幸事件卻意外驗證一件事,那就是軍艦並不一定要出海作戰,才能發動飛彈攻擊。因此微型飛彈突擊艇的主要構想,是要讓這些微型飛彈突擊艇在戰時疏散到遍布全台各地的小型漁港與觀光碼頭中,或是利用其吃水淺的特性,藏匿於沿岸淺水區內,在接獲作戰命令後,輸入敵艦坐標,發射飛彈。由於目前的反艦飛彈都是雷達主動導引,因此在飛到目標區後,會自己開啟雷達搜索目標,不需要操作者介入。若一艘微型飛彈突擊艇可以摧毀一艘敵方的中大型作戰艦艇或是登陸艦,那就太划算了,是典型以小博大的戰術。同時因為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噸位極小,在雷達上與漁船無異,甚至未來的塗裝都很有可能會採用與民船相類似的偽裝,更能增強其存活率。因此就發展「不對稱戰術」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個還蠻有創意,且可行性也很高的構想。

而微型飛彈突擊艇這個計畫所受到的質疑,主要是在於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噸位實在太小,耐波性很差,台灣海峽又長年海象不佳,在風浪較大的日子,這些微型飛彈突擊艇可能都沒有辦法出海。此外微型飛彈突擊艇最多只能攜帶兩枚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作戰效益差,一旦發射完兩枚飛彈,就必需要返回有再填裝能力的軍港補充飛彈,或是另外組建可到各漁港為其填裝飛彈的後勤支援車隊。同時小型艦艇在沒有防空系統保護下的存活能力也極為堪慮,雖然目前台灣已購入可由單兵攜行的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必要時可配備在微型飛彈突擊艇上,但一來目前所購入的數量不多,這種短程紅外線防空飛彈的防護力也有限。最後很可能耗費了寶貴的人力與物力,卻只得到大半時間無法出港作戰,使用效率差,而且連自保都有問題的超小型快艇。

過去台灣就曾擁有過噸位也接近五十噸的海鷗飛彈快艇,配備了兩枚雄風一型反艦飛彈,但因為雄風一型反艦飛彈,仍需要艇上的雷達導引,射程又較短,還擁有小型作戰艦艇所擁有的一切缺點,因此在數量高達四十餘艘的海鷗飛彈快艇退役後,海軍並沒有再籌建同級的飛彈快艇。接替其作戰任務的反而是噸位接近兩百噸的光六飛彈快艇,擁有四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干擾火箭、機炮,也預留了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的安裝位置,其耐波力、續航力與作戰能力都較佳,更採用匿蹤設計與匿蹤塗料,一般相信其雷達截面積應該與一般漁船差不多,讓敵方很難在第一時間識別出光六飛彈快艇。目前該型快艇已有超過三十艘服役中,與錦江級巡邏艦搭配,同為海軍進行沿海巡邏與艦隊外圍哨戒的主力,這也讓未來微型飛彈突擊艇的角色更為尷尬。

海鋒部隊也是海軍重要反艦戰力

不過這樣的質疑主要是從「海上作戰」的觀點出發,雖然不無道理,但或許跳脫傳統海軍的窠臼,回到整體制海作戰的視角,會有不一樣的結論。因為海軍並不單單在海上作戰,事實上在陸地上也擁有不少的海軍作戰部隊。比如最近剛剛被列入可領取「第一類戰鬥部隊加給」的海鋒部隊,專門負責操作海軍的岸射反艦飛彈,也是海軍很重要的反艦戰力。在國造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相繼成軍服役,且完成岸射系統的研發與生產後,海峰部隊的重要性已快速提升。特別是在近年來的電腦兵棋推演中,可快速移防的岸射反艦飛彈部隊因為擁有極佳的機動性與隱蔽性,不易遭到對方摧毀,屢屢在關鍵時刻重創敵方艦隊,扭轉戰局,而讓國軍決定擴編海鋒部隊,並且計畫將全數採用機動型的車載發射系統,以取代過去的固定式發射陣地。

事實上,從過去的許多戰場經驗,都可以發現機動型的車載飛彈發射系統,只要運用得當,是敵方最難以獵殺攻擊的目標,往往可以在防空、反艦、甚至是對地攻擊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戰果。台灣的作戰環境採取守勢,勢必要承受中國的第一擊,從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中長程巡弋飛彈、戰機的對地攻擊,甚至是長程炮兵火箭,都一定會鎖定已知的國軍各重要基地與設施,進行破壞壓制。雖然台灣長期以來,也致力於構築各種防禦抗炸工事,但是最為有效,讓敵方無法攻擊的方式,就是這些作戰系統都能機動移防,在情勢升級時,即可離開營區,讓敵方無法有效掌握其最新的部署地點,自然也就難以發動攻擊,而能大幅提高其存活率。因此除了海鋒部隊以外,包括未來的防空飛彈系統或攻陸巡弋飛彈,也都會以可機動移防的車載方式來部署。

180人即可新增60個機動發射平台

所以若你從海上作戰的觀點來考慮,微型飛彈突擊艇的作戰效益可能不大,但是如果從台灣反制武器全面機動化部署,以提升存活率的角度來看。微型飛彈突擊艇可以視為是海鋒部隊的另一種延伸。海軍在台灣島上的反艦飛彈部署,從車載可機動移防的陸上海鋒部隊,進一步擴張到能部署在近岸淺水區,與中大型軍艦進不去的各地小型漁港裡。車載型的反艦飛彈系統,需要更多數量的人員來操作發射車、填裝車、電源車、雷達車與指揮車,遠不如只要三名水手的一艘微型飛彈突擊艇。若以預計興建六十艘來計算,只需要180即可新增60個機動發射平台。就節省人力與加強機動部署的角度來看,甚至還比陸上車載型系統要便宜許多。只要180人,不到一艘飛彈巡防艦的編制人力,就能進一步保存台灣的反擊能力,嚇阻敵方艦艇。

若拿微型飛彈突擊艇與之前的海鷗飛彈快艇來相比,微型飛彈突擊艇所需要的人力少很多,但卻更有戰力,這關鍵還是在科技的進步。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遠比雄風一型反艦飛彈要先進,擁有更長的射程與主動雷達導引能力,讓微型飛彈突擊艇可以在遠距離發動攻擊。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阿根廷以法製飛魚飛彈擊沉英國的新型驅逐艦,以當時一枚數十萬美元的反艦飛彈,成功摧毀造價超過二億美元的主力艦艇,讓許多人認為未來將由飛彈主宰戰場。就因為飛彈有這種以小搏大的特性,也成為最典型的不對稱戰力。台灣過去就積極發展飛彈科技,中科院有所謂的「一機三彈」之說,一機指的是IDF戰機,而三彈指的就是天弓地對空飛彈、天劍空對空飛彈、與雄風反艦飛彈,這幾項國造武器也是目前台灣的重要國防主力,並各自發展出完整的族系。

飛彈技術將使戰時台灣成為刺蝟島

台灣空防主力之一的天弓飛彈,已從天弓一型、天弓二型、發展到最新服役的天弓三型,日前更試射攔截高度更高的天弓三號增程型,同時海弓三還將整合於垂直發射系統,成為未來國造主力艦艇的防空飛彈。天劍飛彈是IDF所使用的空射武器,包括短程紅外線導引的天劍一型,中程主動雷達導引的天劍二型,而最近中科院也成功升級了天劍二型的射程,使其達到九十公里以上。天劍一型的陸射版稱為捷羚防空系統,用於保護重要設施,艦射版的近迫防禦系統則稱之為海劍羚系統。艦射版的海劍二已確定將於康定級上服役,陸射版的劍二飛彈也傳出將獲得陸軍的訂單。雄風反艦飛彈則從亞音速的雄風二型,發展到採用衝壓引擎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而最新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可能高達四百公里,已可封鎖整個台灣海峽。

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增程型的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與增程型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又被稱為中科院的「新三彈」,中科院還在雄風飛彈專案的掩護下,研發了與反艦飛彈完全沒有關係,是不折不扣攻陸武器的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同時還有未經證實,傳說也是採用衝壓引擎,採高空高速攻擊,但尚未決定是否量產的雲峰巡弋飛彈。若將這些發展全部整合起來看,就可以發現飛彈是近年來台灣最戮力發展的武器,已將台灣打造成不折不扣的刺蝟島,擁有世界上屬一屬二高密度的防空與反艦飛彈。台灣利用相對成熟的飛彈技術,全力投資這一種極端的不對稱戰力,也是最為典型的刺蝟戰術,將台灣視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上面載有各式各樣的飛彈,一旦遭到攻擊,將以大量飛彈攻擊任何企圖橫越台灣海峽的敵方艦艇或戰機。

以目前台灣所部署的各式飛彈密度,戰時的台灣海峽的確將變成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微型飛彈突擊艇將更進一步確保反艦飛彈發射平台的存活率。不過如果從刺蝟戰術的角度來出發,台灣目前這套戰術的最大問題,在於各種防空與反艦飛彈都是守勢防禦武器,屬於攻勢武器的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生產部署的數量並不多,雲峰巡弋飛彈是否會量產也還在未定之天,就算真的生產部署,其攻擊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政治意義遠大於真正的作戰效益。因為實話來說,台灣缺乏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中國又幅員廣大,擁有極佳的戰略縱深,這些攻陸飛彈或許可以暫時延遲敵方的攻勢,或製造一定混亂,卻無法改變戰局,但採用刺蝟戰術最重要的,卻是要讓敵方感受到痛苦而放棄攻擊。

或許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台灣的飛彈刺蝟戰術應該進一步調整,從單純的攻擊軍事目標,變為封鎖破壞中國的經濟與能源進出口,因為這才是中國維持社會穩定的關鍵,也是中國最脆弱且最易受威脅的部份。台灣是因為戰略地位重要,擁有封鎖中國東南半壁與能源生命線的能力,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要善用這樣的優勢,才能將刺蝟戰術的威嚇性發揮到最大。貨品與能源的進出口極為仰賴機場與港口,特別是能源的卸載與儲存,往往需要專用碼頭。目前台灣的魚叉反艦飛彈擁有局部的攻陸能力,可攻擊港內軍艦與港口設施,可惜數量並不多,目前台灣的兩款反艦飛彈射程都已經越來越長,其實可以考慮發展類似的功能,搭配攻陸巡弋飛彈與萬劍彈,規劃在戰時跨海攻擊,先一步破壞敵方沿海地區的機場與港口,以嚇阻敵人發動渡海登陸作戰。

中國武力犯台即讓其沿海機場港口承受嚴重打擊

飛彈是台灣的強項,日前更傳出在台灣政府的努力下,成功讓美國解禁關鍵的飛彈技術,可望讓台灣的飛彈擁有更長的射程與更優良的性能。而日前美國國會所通過的「亞太再保證倡議法案」,在對於台灣的承諾部份,更敦促美國政府應該協助台灣,發展包括水下戰力、防空系統在內的不對稱戰力,這除了讓台灣的潛艦國造案獲得支持外,台灣也應該據此向美國爭取更為先進的飛彈技術,在目前的基礎上,發展更具嚇阻力的不對稱戰力,好在未來國造潛艦、新型佈雷艇與微型突擊艇服役後,擁有更強的反制與封鎖能力。台灣要讓中國瞭解,一旦選擇武力犯台,除了可能師老兵疲,無法結束戰事,而遭國際干預制裁外,中國沿海的機場與港口也將承受嚴重的打擊,讓貨品出口與能源進口陷入全面停擺,將會激起嚴重的社會動盪,而讓共產黨政權垮台。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圖為光六飛彈快艇發射雄二反艦飛彈。(國防部提供)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海鷗飛彈快艇。(圖片由讀者提供)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國防部長嚴德發5日巡視海軍海鋒大隊戰情指管作業實況。(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一艘微型飛彈突擊艇只要三名水手即可操作,若以預計興建六十艘來計算,只需要180即可新增60個機動發射平台。圖為與微型飛彈突擊艇作戰功能相當的光六飛彈快艇。(攝影:朱明)
您對【紀永添專欄: 從微型飛彈突擊艇看台灣的刺蝟戰術】的見解。
中科院也成功升級了天劍二型的射程,使其達到九十公里以上。(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
列位何妨理性暢言高見!
2019-01-18 10:21 發佈

giga giga wrote:
這個不幸事件卻意外驗證一件事,那就是軍艦並不一定要出海作戰,才能發動飛彈攻擊。因此微型飛彈突擊艇的主要構想,是要讓這些微型飛彈突擊艇在戰時疏散到遍布全台各地的小型漁港與觀光碼頭中,或是利用其吃水淺的特性,藏匿於沿岸淺水區內,在接獲作戰命令後,輸入敵艦坐標,發射飛彈。由於目前的反艦飛彈都是雷達主動導引,因此在飛到目標區後,會自己開啟雷達搜索目標,不需要操作者介入。若一艘微型飛彈突擊艇可以摧毀一艘敵方的中大型作戰艦艇或是登陸艦,那就太划算了,是典型以小博大的戰術。同時因為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噸位極小,在雷達上與漁船無異,甚至未來的塗裝都很有可能會採用與民船相類似的偽裝,更能增強其存活率。因此就發展「不對稱戰術」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個還蠻有創意,且可行性也很高的構想。


這段跟我兩年前的想法是一樣的:

微型飛彈艇根本不需要出港 只要利用其雷達訊號特性跟漁船相同的特性..
隱藏於漁港及海岸附近 伺機發射飛彈 中國根本防不勝防..

要打 台灣戰時避難於一個港區的漁船至少幾百上千 你中國想用反艦飛彈一艘艘打沉?
真要有效辨識 就要用武直之類的空中力量趨近來看 才能給飛彈有效攻擊目標..
問題在目視可及範圍 你已經是台灣防空飛彈的點心了... 連單兵追熱飛彈都可以送你上西天!

這些飛彈艇戰時就如同誤射事件一樣 根本不必打開雷達引敵注意..
只要負責接收管制系統攻擊指令即可 由其提供目標訊號發動攻擊 就算沒有得到指示..
也可如誤射事件一樣 直接往預設敵人出現的防區盲射 8枚飛彈打完 就算完結任務..

中國艦隊船隊 就會非常歡樂地在幾十公里短距離內 "接受"數百枚反艦飛彈洗禮...
就算有"聲稱"的神盾系統 連分辨飛彈數量及分配火力防禦 都不夠時間...

其實這麼短的距離 (以海峽中線約7,80公里計 一分鐘多雄三就到你頭上 ) 防空飛彈別說打出去有困難..
就算你打出去了 連爬升攔截的時間都不夠... 艦隊只能任人宰割而已...
写的不错,五毛发来贺电。
尤其是思路清晰,眼光现实又具有前瞻性。中国火箭军装备发展顾问的位置给你留好了。

本质就是在作战体系的支持下,小艇只作为shooter, 而让其他平台充当guider。

提出两个弱点,一个是艇载数据链的可靠性问题,目前LINK-16+干扰技术PLA已经掌握,实际作战必须增强数据链抗干扰能力。

第二是如果PLA根本不登陆,只是使用远程火力攻击军事设施,军民两用设施和民用关键设施怎么办?大陆的工业能力已经让传统的成本计算毫无意义,用火力数量砸穿防空网,打击关键节点已是切实可行的战术。


台湾没有纵深,刺猬的刺不可能比猎枪的射程更长,没有战略反击能力的台湾就是一片死地。
台湾防御战略的根本在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秩序和士气,因此有必要对警察进行镇压训练,开战第一时间销毁领导人出逃工具,保证岛内和对外通信,置死地而后生,以待美军救援。

再者 我也支持作者看法

台灣必須保持並發展一定攻擊能量 不可能坐守待斃..

最好的目標就是中國對岸的港口 機場 和支援登陸作戰的後勤設備...
這些都是非常大的目標 就算中國有強大防空戰力駐守..

只要台灣能發出的局部火力密度夠高 時間正確
照樣能重創這些區域..
道理就同台灣無法攔下每一枚攻擊台灣的導彈一樣..

讓雷霆火箭延長射程至100Km以上 另外讓台灣手上數量最多的雄二反艦飛彈
可以進行陸攻作戰 搭配現有的雄二E TK2B對地飛彈..
應該足以對任何台灣對岸150公里內敵軍設施造成嚴重威脅..

台灣的防禦作戰 最大目的不是殺傷多少中國士兵..
打沉多少中國船艦 擊墜多少中國戰機..
而是藉由這些局部攻防手段 最後挫敗中國登陸的企圖 就算勉強登陸..
也因後援不繼 如古寧頭戰爭一樣失敗作終...

中國只要不敢登陸或登陸失敗 就不可能有任何速戰速決機會...
就算進入長期戰 在台灣耗盡至少3個月至半年的戰略儲備前..
也不太可能向中國求和..

最重要的是 有能力做到如此 只要美國有心 一定樂於支持台灣作戰..
以邪惡美帝立場 在台海戰事間削弱最大敵人中國 撿大便宜...


htmlgate wrote:
第二是如果PLA根本不登陆,只是使用远程火力攻击军事设施,军民两用设施和民用关键设施怎么办?大陆的工业能力已经让传统的成本计算毫无意义,用火力数量砸穿防空网,打击关键节点已是切实可行的战术。


最好不要登陸 半年後再來最好....

剩下那段你的空話我只問一件事:

貴國有多少火力可以打到台灣本土? 先確定一下好嗎?

沒錯 打關鍵點也是台灣有效攻擊貴國的有效手段 這點你沒說錯...

互打關鍵點及設施 是貴國吃虧大還是敝國?
攻方的後勤需求是守方好幾倍 加上貴國兵力更龐大 需求又再增數倍..
你們打算怎修復這些重點設備? 乾脆就放棄登陸 如何?

htmlgate wrote:
台湾没有纵深,刺猬的刺不可能比猎枪的射程更长,没有战略反击能力的台湾就是一片死地。
台湾防御战略的根本在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秩序和士气,因此有必要对警察进行镇压训练,开战第一时间销毁领导人出逃工具,保证岛内和对外通信,置死地而后生,以待美军救援


沒有那個必要 貴國會讓習皇跑不出門 置死地後生 你們草民們辦得到?

重點是 美軍距離台灣如此近 不必半天 甚至4~8小時 空軍及戰斧飛彈就可到達台海..
給貴國航行到台灣的時間都不夠.. 何況你"根本不登陸"?
(其實這麼做是對的 沒有削弱台灣戰力前 強行登陸 是被屠殺的份..)

如果只想擋住貴國攻擊 美國現有在亞洲部隊 就足以延後貴國至少1~2星期作戰行程了..

當然 貴國如果舉國總動員攻台 亞洲部隊現有是不夠守住的...
那把最強的第三艦隊調來 搭上一倍的空軍部隊 以及兩三個海陸師甚至陸軍師上陣 是有必要的..
貴國動員的這段時間 美國也會讓這些部隊到西太平洋 準備介入與貴國決戰..

台灣 根本不用等什麼美軍支援... 因為它一直在身旁 懂嗎?

YC_Jiang wrote:
再者 我也支持...(恕刪)


問題是沒有這種能力.台灣目前實力要達到你的要求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而在同時共軍實力卻依然用非常快的速度在增強.所以國力差距決定了兩岸的勝負

YC_Jiang wrote:
最好不要登陸 ...(恕刪)


美軍在第一島鏈以西對上共軍已無優勢.就算你把大西洋艦隊全調過來也一樣


狼0223 wrote:
問題是沒有這種能力...(恕刪)


老兄 除了RT2000延伸射程案還在進行 這一兩年內必有結果外..
其他工具都準備好了 請問你還在講沒能力是在想什麼?

你中國十幾年內不要妄想對付美國 台灣有的是時間佈署 懂嗎?

當然你認為不是如此..
覺得你可以打了 那就來啊...
從1995等到現在 年年都喊著要把台灣怎樣 20年都這樣喊完了..
貴國可否來點會的? 這樣的強國很丟人 懂嗎?
对,放弃登陆,转而诉求于打乱台湾社会结构。
配合渗透人员杀害警察,挑动物资紧缺下民众和警察,民众和军队的冲突。


能打到台湾的大约是8万枚火箭弹,如果不顾及那就是一寸一寸可以犁过去,保证地面人口都活不了,地上基础设施全毁。台湾可维持人口急剧下降的时候,社会动乱就会让防卫成为不可能。

要相信世界最大工业化国家的能力。远火和导弹最大的区别就是远火是有自动化生产线,而导弹用的是手工装配的人工工厂。成本之差就在这里。
还十几年,2年之内分出胜负的东西你扯十几年干什么?
生死看淡不服便干,等到中国积攒的有利社会结构性因素耗散完毕再搞找死吗?
现在美国是马上要死了,盼着能搞死中国续一秒,中国在20年内不走向太空一定滑向帝制,所以也必须干死美国整合地球开发太空。中美都是现代化的文明体,一旦停下脚步就是堕落,内斗,只能不停往前走。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