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動畫片中的那輛RTX440陸戰型強襲鋼坦克一樣,QN506“新陸戰之王”火力支援車將厚重防護的坦克底盤與無人砲塔,以及速射機關炮,並列機槍,反坦克/防空兩用導彈,經濟型“白菜”導彈,巡飛彈,無人機,反步兵電子手雷等武器系統結合起來,打造出了一款現實中的“高達”!
該車採用無人砲塔系統,安裝在59式坦克底盤上,戰鬥全重僅30噸,比59式坦克輕不少,對於發動機來說沒有一點壓力,甚至為以後增加裝甲防禦提供了升級的空間3名乘員乘坐在車體前部,呈梯狀佈局,分別是左前下部為駕駛員,上後部為車長和砲長。
車體除了保留59式中型坦克原有的基礎防護能力外,還加裝了爆炸反應裝甲,橡膠裙板,防爆格柵等防護設備。另外在車體中部還安裝了多光譜警告設備,一旦被導彈導引頭瞄準,會自動拋射煙霧彈和干擾彈,以防禦制導武器的打擊。
該車的武器系統主要集中在砲塔上,這個無人砲塔以我軍列裝的ZPT99型單人通用砲塔為基礎進行無人化操控改造。這一模塊化砲塔武器系統不但能夠方便地改裝在59式坦克底盤上,還能夠適用於國外廣泛使用的俄製T-72,T-62,T-55,T-54坦克底盤上,以及輪式戰車底盤上,使其變身火力支援車。
該車最出彩的還是其琳瑯滿目的武器系統。
我們細細數來,該車一共有7件法寶,可以說是手段多樣,火力強大,足以應對各種威脅存在。


1,一門30毫米機關炮
第一件武器自然是砲塔上原有的30毫米機關炮。可以打擊3公里內的輕型裝甲目標或是永固工事,裝備80發穿甲彈和120發榴彈。
為了能夠適應城市作戰需求,該炮俯仰角達到-5〜53度,即能夠射擊高層建築中的目標,也可以打擊從沿街地下室氣窗冒出來的反坦克手,這是俄軍在格羅茲尼城市巷戰中血的教訓換來!

圖片:砲塔中央是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兩側是煙霧彈發射裝置,砲塔頂部是砲長的火控觀瞄系統,後部是車長的升降型光電轉塔,具有一定裝甲防護能力
2,一艇7.62毫米機槍
這是砲塔上的並列機槍,可以打擊1公里範圍內的集群生物目標。
砲塔中央是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兩側是煙霧彈發射裝置,砲塔頂部是砲長的火控觀瞄系統,後部是車長的升降型光電轉塔,具有一定裝甲防護能力。
3,4-枚QN-502C反坦克/防空兩用導彈。
在砲塔的兩側,懸掛了兩組導彈發射箱,其中4個直徑大的導彈是高德紅外研製的QN-502C智能反坦克/防空兩用導彈。該彈採用複合制導模式,既可以發射後不管,也可以“人在迴路”控制發射。導彈能夠大落角曲射打擊坦克頂部薄弱的裝甲,靜破甲威力超過1000毫米,基本上對現役任何主戰坦克都是一擊必殺!
該彈射程6公里,不但能夠打擊地面坦克,裝甲車,還能夠擊毀水面小型艦船,驅離武裝直升機。

砲塔兩側導彈發射箱,注意附加裝甲保護大孔徑的是QN-502C反坦克/防空兩用彈。
4,20枚QN-201經濟型多用途導彈。
在QN-502C反坦克導彈上方是小直徑的QN-201多用途導彈,這個導彈在最初被軍迷猜測為火箭彈。其實這種經濟型導彈的設計思路確實是可制導的廉價火箭彈,彈徑70毫米,與美國標準的70毫米“九頭蛇”制導火箭彈一樣。該彈在高德紅外集團稱之為“白菜彈”,真正實現“拿導彈當砲彈打”!
該彈主要打擊4公里射程內的輕型裝甲目標和工事等,採用圖像識別和智能跟踪技術,可以實現多目標接戰,最多同時打擊4個目標,可以擊穿60度傾角的70毫米均質鋼裝甲,或者是300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圖片:20枚QN-201經濟型多用途導彈,被稱為“白菜彈”。
5,4枚S570巡飛彈。
在火力支援車上配備巡飛彈還是頭一遭!
由於巡飛彈的發射特性,並不需要將其佈置在瞄準線上,因此該車在砲塔後部的基座上佈置了4枚垂直發射的巡飛彈。平時隱藏在發射艙中,發射時打開口蓋就能夠飛出。
巡飛彈射程10公里,主要打擊輕裝裝甲目標,建築物和集群士兵。該彈其實就是一架帶有戰鬥部的小型無人機,由螺旋槳推進,4片折疊彈翼在發射後展開保持飛行穩定性。巡飛彈在砲長的操控下可以精確地對目標實施打擊,靜破甲厚度大於60毫米,完全能夠對付一般的步兵戰車,甚至是通過打擊坦克動力艙等方式使坦克失去機動力,成為活靶子。

圖片:上圖紅色箭頭為巡飛彈發射艙,下圖為彈翼展開的巡飛彈,注意其後部的螺旋槳推進裝置。
6,6發電子手雷。
在該車兩側的裙板上,還有6個小圓孔,這是新型的電子手雷,即電子引信手雷,可以打擊戰車5米內的敵方人員。
對於圍上來的敵人,老式坦克都有一個手槍射擊孔,有的坦克還配備短突擊步槍,但是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現代坦克有的在煙霧彈發射裝置中混裝人員殺傷彈,但也由於其具有一定的發射角度而不能完全覆蓋車輛四周。在坦克側面低位安裝電子手雷,卻能夠有效地打擊從兩側偷偷靠近的敵人,防止其破壞。

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位置就是電子手雷的發射口。
7,一台四旋翼無人偵察機
如圖7所示,四旋翼無人偵察機。
在車體右前方,有一小直徑的起降平台,可以起降一架四旋翼無人機,為戰車提供遠距離偵察和目標識別。
該機裝有紅外和光學偵察儀器,可以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對1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進行空中偵察,續航時間達到40分鐘。可以為坦克部隊開“天眼”。該機平時收藏在車長艙室內,使用時展開進行遙控起降。

圖片:箭頭處為一架無人機,下方是兼具防護破甲彈的格柵。
除了這7件兵器外,QN506火力支援車還擁有強大的光電觀瞄設備,能夠保證位於車體內的車組人員全面了解車輛四周情況。
另外,該車還安裝有狙擊手探測裝置,能夠準確定位敵方狙擊手方位,這對於城市作戰中非常有幫助,一旦敵方狙擊手對己方人員開火,那麼迎來的將是從機關炮到機槍再到70毫米“白菜彈”的劈頭蓋腦的攻擊!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全面了解一下新“陸戰之王”的強大之處。
作為一款多用途察打一體化武器系統,新“陸戰之王”QN-506主要由底盤,火控系統,升降式光電轉塔,綜合瞄準鏡,駕駛員顯控終端,30砲塔和兩型筒裝導彈等組成,可根據戰場環境變化選擇不同的裝備對敵方目標進行搜索,識別,跟踪,並實施精確毀傷,可執行裝甲兵突擊作戰和隨行跟進等任務,適用於多車協同中作戰,主從作戰和單車突擊作戰等多種作戰方式。
1.打擊火力強
武器系統配備了4枚攻擊距離≥10km的巡飛彈,4枚中程車載自尋的智能反坦克/防空兩用導彈QN-502C,20枚經濟型多用途導彈QN-201,俯仰角-5°〜53°的30毫米火砲,1挺千發7.62毫米機槍和6發電子手雷等,一台四旋翼無人偵察機,形成了察打一體化的強大火力系統,在5米-10公里範圍內構建了近,中,遠緊密銜接的攻擊網絡。

△QN-201,QN-502C,巡飛彈(從左至右)
2.偵察手段多
武器系統配備了升降高度達6米的光電轉塔,綜合瞄準鏡,全景系統,車輛輔助駕駛系統和旋翼無人偵察機等偵察設備,形成了10公里範圍內涵蓋紅外,電視,激光和低照度可見光的空地一體化全天候偵察系統。

△新“陸戰之王”作戰半徑示意圖
3,信息化程度高
武器系統對全車24件傳感器和6類火力單元進行了高度信息化集成處理,通過車長,砲長和駕駛員3套操控終端,即可實現全景遠,近距偵察,目標探測與跟踪,火力自檢與打擊和毀傷效果評估等功能,且3套操控終端之間可以實現信息共享與通信,對士兵的操作技能要求較低。

△車內操控終端
看來這台只要再加上主動防禦系統+柵欄裝甲(卡住火箭彈或使其提前引暴降低射流威力)就十分完美了 連RPG或反坦克導彈都能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