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本次航展機動能力受質疑,楊偉總師給出了部分答案

兩年一度的珠海國際航展正式拉開了帷幕,我國最新型的殲20隱身戰鬥機的飛行表演,是大家最為關註的項目之一。與2016年令人意猶未盡的驚鴻一瞥不同,本次共有4架殲20前來捧場助興,大家也充滿了期待。然而實際表演情況卻引起了網友們很大的爭論。



殲20第二次參加珠海航展

從現場情況來看,殲20表演的項目似乎有些中規中矩,基本是一些諸如高G轉向、垂直爬升、桶滾翻轉等比較常規的特技動作,整體跟人的感覺是“四平八穩”,並沒有出現像蘇57、F22做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過失速超機動飛行,風頭更是似乎完全被殲10B給搶去了。有人因此對殲20的機動能力提出了質疑,將主要責任歸咎於發動機不夠給力或者氣動布局不適合過失速超機動;也有的人反駁說殲20沒有公開表演過失速超機動不等於不具備這個能力。



殲20在航展上的飛行表演難度受到質疑

還有許多其他說法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是否能夠表演過失速超機動似乎已經成為衡量殲20戰鬥力高低的標尺了。那麽什麽是過失速超機動呢?簡單來說就是戰鬥機在超過失速迎角之後,依然能夠完成可控的快速俯仰、繞速度軸旋轉等戰術機動,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可以搶先占據有利的射擊陣位。比如蘇57、蘇35在航展上的拿手絕活兒——落葉飄(無半徑下降轉彎機動)就是典型的過失速超機動。當然俄制戰鬥機歷來都是航展明星,超機動表演算得上是它們進行自我推銷的招牌節目。
2018-11-08 9:36 發佈
那麽殲20的過失速超機動能力究竟如何?對其戰鬥力又有多大的影響呢?殲20采用了世界首創的鴨翼加邊條翼組合體氣動布局設計,在強化超音速機動性能的同時,也兼顧了亞音速機動性能。據稱,在設計時,對殲20的要求是,在沒有向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大迎角控制能力(過失速機動)能夠達到接近F22的水平,可見其要求之高。其在超音速條件下的持續機動性和瞬間機動性堪稱出類拔萃,殲20飛行員也對其做出了如下評價:“殲20的亞音速性能相當不錯,一旦進入超音速狀態,那就是它的天下了!”言下之意就是殲20的超音速性能突出,亞音速性能也不錯;在配備向量推力發動機後,將會有更優異的表現。




當然,最權威的說法還是來自於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按照他的說法,殲20要進行表演的動作,限制是很嚴的。在2016年第一次表演時,當時只允許進行通場飛行表演,是成飛靈活運用指示,進行了更多的動作。而這一次,雖然放開了一些,顯然仍會有很多的限制。所以,殲20目前的飛行表演動作,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是否允許表演的問題。我們知道,F-35A已服役7年之久,也只是這一兩年才公開了一些過失速機動動作;殲20目前交付空軍部隊還不到2年,自然會限制很大。所以,一些對殲20的質疑是過慮了,2年之後,在下一次的珠海航展,殲20會有更精彩的表演;如果屆時來的是裝備向量發動機的型號,表演將會充滿驚喜。
重點在於這句 在設計時,對殲20的要求是,在沒有向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大迎角控制能力(過失速機動)能夠達到接近F22的水平,可見其要求之高。其在超音速條件下的持續機動性和瞬間機動性堪稱出類拔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