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2018年10月29日 上報
蔡英文總統核定,「雲峰中程飛彈」2019年啟動量產計劃
未來量產型的雲峰飛彈將納入增程型的技術,射程將更接2千公里。
蔡英文總統核定,射程超過1200公里的「雲峰中程飛彈」2019年啟動量產計劃,
該計劃先編列預算以研發中程飛彈所需的導航控制次系統組件,以及機動發射車控制通信設備,先以化整為零方式啟動,
預定2020年底與主計劃「擎揚專案」進行系統整合;
第一階段規劃生產10套發射系統,配置15到20枚的雲峰中程飛彈,未來機動部署的重心在北、中部地區。
考量國防預算資源分配等因素,啟動雲峰中程飛彈量產計劃採用化整為零的研發方式來分頭進行,
因主計劃「擎揚專案」持續到2020年,這次啟動量產計劃先以「雲成專案」等代號,編列研發預算來採購雲峰中程飛彈內導航控制的次系統,以及機動載具所需的設備進行整合;
為配合「擎揚專案」研發期程,規劃2020年底進行首套機動發射系統與雲峰中程飛彈的整合。
戰場存活率高 雲峰中程飛彈部屬以機動為主
雲峰中程飛彈從原先規劃採山區固定式部署,改為量產先以機動部署為主,
因近幾年的漢光電腦兵推中,具有機動發射車的天弓防空飛彈、雄風二反艦飛彈以及遠程打擊的雄二E巡弋飛彈,甚至通信車系統,在遭受多次攻擊後,在戰場存活率相當高,並經常擔任反擊的奇兵主力,
因此修正雲峰中程飛彈的部署先以機動方式為主。
歸類為中程陸攻衝壓飛彈,也是高空高速巡弋飛彈,並不在《國際反彈道飛彈擴散條約》(MTCR)的規範內。
雲峰中程飛彈,外型是用4個天弓一型飛彈後端彈體,綑綁式在主彈體的沖壓引擎上,
先由4個天弓彈體的固體燃料火箭點燃將雲峰飛彈推進到一定高度後,這4個天弓彈體推進器脫落後,再點燃主彈體的沖壓引擎,
被歸類為中程陸攻衝壓飛彈,也是高空高速巡弋飛彈,並不在《國際反彈道飛彈擴散條約》(MTCR)的規範內。
陳水扁任內完成高速衝壓引擎、火箭推進器以及遙測控制相關技術的多次驗證成功
馬英九考量美方壓力與兩岸和緩關係,量產計劃並未執行
未來量產型的雲峰飛彈將納入增程型的技術,射程將更接2千公里
雖然代號「W99」 的雲峰中程飛彈,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完成高速衝壓引擎、火箭推進器以及遙測控制相關技術的多次驗證成功,
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完成了作戰測評,國防部2014年規劃「雲峰」為其量產的代號,但因考量美方壓力與兩岸和緩關係,量產計劃並未執行;
但國防部為不使研發雲峰中程飛彈的能量中斷,從2014年以來分別用國防關鍵技術研究或微衛星計劃等,來維持其研發能量,
直到2017年再以「擎揚專案」預算再次整合雲峰中程飛彈技術,同時也進行增程型雲峰中程飛彈的研發工作;
在啟動雲峰中程飛彈量產計劃後,未來量產型的雲峰飛彈將納入增程型的技術,射程將更接2千公里。
nt24759 wrote:
朱明 2018年10...(恕刪)
這應該是紅旗26還是紅旗19的業務範圍
紅旗-19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研製的大氣層內外反導飛彈,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基戰區高空反導系統的一部分。
紅旗-19採用動能攔截器。其動能攔截器改進自863-805工程攔截器,在其基礎上引入了紅外成像尋的制導技術,採用複合制導體制[3],可用於攔截射程3000km以內的彈道飛彈再入彈頭等目標[4]。紅旗-19裝備高加速固體發動機,其採用碳纖維殼體並應用了原位合成鈦基複合材料,以N-15B為推進劑,質量比為0.85、比沖達260s,可使叢彈獲得高末端速度及60g以上的大過載機動能力,以跟蹤彈頭目標[5][6]。紅旗-19系統中還包括用於預警的多功能固體相控雷達
紅旗-26被稱為「中國版S-400地空導彈」,是基於俄羅斯S-400地空導彈研發出的導彈,較S-30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紅旗-9更為先進,400公里的射程不但能夠擊落飛機,還能反彈道導彈,當然也能打擊F-22、F-35和B-2等匿蹤戰機
所以老共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與最重要的軍事設施,在此飛彈的攻擊之下將無法倖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