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永偉
來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最近一則有關中國新一代國產隱形戰機殲-20在演習中“首次戰敗”的消息,在網上傳得很盛,並且引起一些境外媒體的關注。
這則消息源於最新出版的“中國空軍”雙月刊雜誌。根據這家隸屬於中國軍方的媒體報導與相關分析,兩架殲-20戰機在中國空軍於西北部舉行的“紅劍2018”軍事演習中,扮演“敵軍”的隱形戰機角色,模擬域外四代機干涉介入。
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是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機動性,高態勢感知等能力的第四代戰機,於去年正式服役,並在今年2月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其研製過程比其他戰機來得快,首架殲-20技術工程驗證機在2009年製造成功,2011年1月在成都實現首飛,2016年11月參加珠海航展首次公開進行飛行展示,2017年7月參加慶祝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首次以戰鬥姿態亮相。
儘管殲-20具有抗衡隱身戰機的能力,但它在這次演習中卻“敗下陣來”。報導顯示,來自北部戰區的殲-10℃和殲-11B在預警機和電子干擾機的配合與支援下,依托由30多個單位組成的作戰體系,與這兩架殲-20展開近距離纏鬥。雖然雙方戰機一度出現長時間的膠著狀態,但“敵軍”最終還是被驅離。
這樣的“戰果”讓不少軍事觀察家難以置信,因為殲-20是中國首款第四代隱形戰機,與現役的殲-10,-11殲等第三代戰機有一定的代差優勢事實。事實上,在去年的“紅劍”軍演中,殲-20據說在模擬空戰中大獲全勝,以10比0的絕對優勢完胜殲-10,-11殲等戰機。
殲-20這次“戰敗”,顯示它並非無敵,第三代戰機也有能力對抗具有強大戰力的新一代戰機。儘管報導並未披露參與對抗的殲-10℃和殲-11B戰機的數量,但它們“戰勝”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殲-20戰機比較先進,但數量仍然有限,而殲-10,-11殲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現在看來,這批第三代戰機在面對第四代戰機時並非毫無對抗能力,甚至還可發揮隔代對戰的作用。
另一方面,“紅劍2018”演習出現兩代戰機持久的膠著狀態,說明殲-20雖然在演練中不敵殲-10,殲-11,但仍給對手構成巨大壓力,其實力不容小覷。有軍迷甚至指出,殲-20嚴格來說並沒有被“擊敗”,而只是被驅離而已。
無論如何,這樣的演習將為中國空軍積累寶貴的作戰經驗,包括如何對抗隱形戰機,以及客觀認識到第四代戰機的優勢與局限,從而為改進武器裝備,提升實戰能力奠定基礎。
而中國軍方公開演習細節,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短處,凸顯解放軍正變得越來越自信。中國軍方的武器裝備水平近年不斷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又持續縮小,都給了解放軍提高軍事透明度甚至展示實力的底氣。
另一方面,軍方公佈演習細節顯然也意有所指。儘管演習模擬的戰況到底有多真實受到一些軍迷的質疑,但分析普遍推斷,由於全球目前只有美國擁有成熟的隱身戰機能力,因此殲-20這次模擬的應該是未來可能介入台海乃至東北亞戰事的美軍駐日基地的F-22戰機。
而殲-20這款意在與美軍F-22爭鋒的戰機,在這次演練中“敗北”,警告意味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