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國武器造假嚴重,解放軍聲稱要嚴厲對付

中國武器造假嚴重,解放軍聲稱要嚴厲對付,已經嚴重到解放軍公開用死刑威脅研發人員了

=======================================================
学者们已被警告要开始行动,因为猖獗的不当行为将危及生命

  出版时间: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晚上9点01分
 

  中国军方高层发布了研究诚信准则,敦促负责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导人避免伪造、剽窃和其他不当行为。

  今天公布的指导方针首次表明,中国国防工业面临着与学术界类似的伪造问题——包括伪造科学数据、剽窃下属的研究成果、夸大研究成果和其他不当行为。

  这些指导方针是由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是中国国家主席领导的强大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直属职能部门,负责中国的军事国防技术研发。

  指导方针包括17个具体的规则,要求所有技术研究部门主管,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主管国防工业中不做任何违反科学研究的“完整性”,不做“机会主义者”,以及将“诚实的人总是把诚信放在首要任务”。

  军方喉舌《解放军日报》发表的指南四个评论一个整页特别解释“正直”的重要性,呼吁所有军事技术科学家不会成为“野心家”,和学习前辈,如钱学森,无私精神。

  据《解放军日报》援引该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的话说,近年来,科研诚信因弄虚作假、剽窃、傲慢、投机和其他不良习惯等不当行为而受损。

  这位官员补充说,希望这些指导方针能够警告高级领导人,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军方内部人士表示,这些指导意见表明,中国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行业在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猖獗的学术欺诈和欺诈行为。这些企业目前由国有企业主导,这导致了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的人才流失。



这位知情人士表示,除了低工资外,没有固定背景的国防科技科学家还面临着其他不公平的交易,包括他们的研究成果被上级剽窃。

  这位知情人士援引陷入困境的J-15战斗机的例子称,为了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加快军事现代化的目标中赢得更多资金和资源,许多学者一直在伪造科学研究数据。

  两名与军方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今年7月表示,歼-15至少发生了四起坠机事故,尽管官方媒体只报道了其中两起事故,导致2016年1人死亡,1人重伤。
    坠机事件发生后,所有歼-15战机都停飞了3个月,削弱了空军和海军的士气,同时还要求对这起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这位驻北京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发生致命事故后,一些学者最终承认,他们伪造了一些有关飞行控制系统的数据。
  上海另一名军方知情人士还表示,首架国产C919客机一直受到伪造文件的困扰,促使有关部门从7月起暂停所有飞行测试。
  这位驻北京的知情人士表示:“这要归咎于中国学术界的资历制度。”他补充称,几乎所有中国学者都享有终身教职。
  “中国国防科技研究的所有学者都有很大的行政权力来决定资金和资源的共享……有这么多的学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允许初级研究员分享荣誉。”

  知情人士说,由于缺乏资源和资金,许多研究人员无法进行实验。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上司允许他们在写论文时伪造数据和抄袭,”他说。
2018-10-01 15:10 發佈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近年来接连曝光的科研不端行为,尤其是四大国际出版集团撤稿中国作者百余篇论文的事件,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充斥着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一些第三方机构打着“润色论文”的幌子,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部分学术造假成“窝案”。

在这些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中,许多都提到了“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由此,其背后隐藏着的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浮出水面。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是否刊发。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介绍:“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评审专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地址冒充专家邮箱,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评审人将正面评价发至出版方,从而达到操纵评审的目的。”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据统计,经过清理,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论文买卖网站链接和相关广告用语明显减少

IDF302 wrote:
中國武器造假嚴重,解...(恕刪)

連F35都摔了,你想表達對岸很差,
我看你還是省省。
我們獵雷艦人跑了也沒事....
己經到302號了?
IDF302 wrote:
中國武器造假嚴重,...(恕刪)
https://mil.sina.cn/sd/2018-09-23/detail-ihkmwytn6892187.d.html?vt=4&cid=65898
C-919的第三架原型机将于今年年内首飞。这意味着C-919的研制试飞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
C919其實進度比ARJ21順利多了...長江1000引擎也順利...

為愛執迷~ wrote:
一看就是來源於大雞...(恕刪)


新華社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25/c_129920414.htm

IDF302 wrote:
中國武器造假嚴重,解放軍聲稱要嚴厲對付,已經嚴重到解放軍公開用死刑威脅研發人員了(恕刪)



五毛也照假嚴重

解放軍也要用死刑威脅五毛了
學術造假屢見不鮮 賴基銘:貪
中研院前特聘研究員陳慶士被美國查出論文造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生化領域研究造假很常見,學術造假不外乎名利,就是一個字「貪」,國內外都一樣,國外也沒有想像中乾淨。
「對台灣學術造成的傷害太大,必須花很久的時間才能彌補,相當令人傷心」,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表示,台灣接連爆出學術造假,讓國際學術界對台灣研究報告產生質疑,對於台灣新一輩研究員來說,成果想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的難度勢必更高,不過這次有陳慶士付出慘痛代價的前車之鑑,台灣研究員應該不敢再犯。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84201
所以殲十五的問題實際上比想像的更嚴重,讓中國軍方不得不放出消息,顯然是要鬥倒某集團領導,殺雞儆猴!
一個國家到處充斥著造假文化!

MoneyDJ新聞 2018-10-01 16:24:17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為了改善空氣汙染,大力推行電動環保車,但是中國車廠技術不到位,有電動車電力不足,在高速公路遭到追撞。不只如此,中國電動車還多次傳出自燃事故。鄭州大河報報導(見此),9月20日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段)發生車禍,電動車駕駛當場死亡。據了解,電動車事發當時,車輛顯示還能行駛175公里,但是車子開到事發路段時,因為電量不足無法加速,駕駛想轉往服務區充電,遭到貨車追撞身亡。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見此),大河報的新聞評論區中,許多網友指出同一個問題——車輛既然顯示能行駛175公里,撐到下個服務區本應輕而易舉,為什麼會突然「電量不足」?每經指出,可能是續航里程與電池容量的「虛標」現象,意思是續航里程和電池容量標示不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廠商對電池品質的要求不夠嚴格,打折扣的不僅是續航里程、電池容量,安全性也會受到衝擊。中國電動車銷售狂飆,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新能源車銷量為60.1萬輛,比去年同期高出88%。火爆銷量的背後,事故頻頻發生,8月31日,一輛力帆650EV電動車在廣州自燃;8月26日,安徽銅陵市的純電動公車電池故障起火;8月25日,一輛威馬EX5電動車在其成都研究院自燃;5月份,一輛野馬新能源車在充電時自燃。

電動車頻傳起火,證券時報報導稱,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當局調整補貼政策,車廠過度強調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對電池的安全性重視不足。在補貼新政的引導下,新能源車開始追求高續航里程、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但部分電池廠投機取巧,為了縮短開發週期,往往選擇物理改進方案,埋下安全隱患。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8/08/02/china-fake-step-count-machine/
雖然有點難以置信,但「假跑步」在中國正夯,許多民眾願意掏出銀彈,只為了偽造運動 App 上的走路步數,也因此,「偽造步數機」儼然成為時下非常流行的商品,一個月內輕鬆賣出 25,000 台。

微信運動計步數,為了獎勵中國網民們「拚了」
中國最普遍的社交通訊軟體「微信」,內部包含一個稱為「微信運動」(WeRun)功能,它會紀錄下你每天的走路步數,並和微信好友們進行比對、排行,當天第一名的頭像就會「佔領」好友們的封面。

對於一般人而言,微信的這項獎勵,是努力運動過後的趣味回饋,但在某些人眼中,這個「佔領封面」卻有額外意義,比如宣傳偶像的機會,或者……一個不用租金的廣告欄位,這使得「偽造步數機」成為中國時下正夯的產品。

根據《Sixth Tone》報導,這個偽造步數機在淘寶上非常熱門,售價 20 至 60 元人民幣(約為台幣 100 至 300 元不等);賣場表示,偽造步數機能搖動手機替行走步數灌水,每小時約能偽造 6 千至 7 千步。

最暢銷的偽造步數機,一個月內能售出多達 25,000 台,總銷售量達 15 萬台,而且買家反饋極佳

https://technews.tw/2018/06/21/china-data-fake-problem/
中國的統計數據公信力一直廣受質疑。中國國家統計局核查發現,2017 年以來,全國有 1,195 家企業、2,775 個投資單位編造、虛報統計數據,最高虛報率高達 56 倍 。

財新網報導,2017 年以來,國家統計局根據檢舉線索核查 2,051 家企業和 2,942 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其中有 1,195 家企業、2,775 個投資單位統計數據證實編造、虛報,比重高達 52.3% 和 94%。

主要業務年營收在人民幣 2,000 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中,天津濱海新區臨港經濟區、內蒙古開魯縣、遼寧西豐縣的企業違法虛報率,平均分別高達 56 倍、10 倍和 6.7 倍。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 20 日向第 13 屆人大委員會第 3 次會議提交的檢查「統計法」實施情況報告,披露了上述數據。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