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殲15的墜毀,到底有什麼問題!



僅中共官方就公開過兩起一死一傷的墜毀事故。如2016年4月27日,中共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在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後,張超墜地受重傷,搶救無效死亡。

2017年6月,中共官方又披露了2016年4月6日的另一起事故。艦載機殲-15飛行員曹先建駕駛飛機起飛後發現飛控系統工作故障,跳傘逃生後身受重傷,住院419天才恢復。

日媒援引與中共軍界有近距離溝通的消息人士的話說,殲-15的操縱性能存在不穩定缺陷。雖然北京當局很想儘快完善中共航母的相關軍事設備部署,但殲-15的這個問題,很可能不適合急於部署到遼寧艦上。

短時間兩架飛機的墜毀都與飛行操控系統有關(電傳是飛操的次系統),顯露出該機的飛行操控性能的極大缺陷,是否還有其它墬機事件無法確定,但是飛操系統的問題可能來自兩種情況,一是早先的測試不完整,二是該系統電子零件的穩定性不足。

另一個問題是張超載超低空跳傘,彈射座椅似乎沒有自動轉向天空再昇高的設計,導致張超低空彈射重傷死亡。這個彈射椅是否也是有設計上的缺陷?
2018-09-28 13:1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墜毀 問題 15
Henry_S wrote:
僅中共官方就公開過...(恕刪)


其實中共已經承認過早期的J15在飛控方面是有問題的. 這基本上已經可以蓋棺了.

至於彈射椅, 蘇系的彈射椅說得上是世界第一. 有著Su33血統的J15不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

不過啊, J15遠遠未完美是當然的事. 它可是亞洲史上第一種噴射式艦載機. 我也知道逢中必反的人看不慣這一句. 但你不能夠否認, 亞洲史上第一種自行制造的噴射式艦載機就是J15. 而且對上一種亞洲人制造的艦載機已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零戰. 紫電? 那東西頂多是在空母上測試, 還未到實用階段.

就算是這樣還想黑?

說J15不及F18? 不及F35? 那又怎樣?

作為半個工程師, 我可以肯定的說有很多問題是只有實際應用才會知道的. 不能夠因為一樣產品未到完美就不去運用. 美國的F22一樣墮過機. F35同樣是一大堆問題. 但你口中那珍惜人命的美國有等到100%確保沒有問題才讓它們實際運用? 沒有吧?

何況, 作為艦截機來說J15發生意外的次數還不算多. 你硬說老共沒公開的話那就談不下去了. 所以我不打算在這方面吵下去. 還是回到J15上吧.

現在的J15, 個人認為是先行量產型. 絕對不會是最終版本.

現在可以確認的發展型已經有彈射型和電戰型. 這已經說明了共老對J15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而且作為大型機, J15在未來的潛力也比F18好. 如果老共的引擊技術有所提升, 再加上彈射航母的話, J15有潛力變成艦載的J16這類多功能機體. 在航母戰鬥群中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25562623 wrote:
其實中共已經承認過...(恕刪)


IDF怎麼沒有這種問題? F-16也沒有啊!
不管如何,中共海軍的發展有目共睹,中共海軍規模戰力亞洲第一,日本被比下了!
Henry_S wrote:
IDF怎麼沒有這種...(恕刪)


IDF是艦載機? F16是艦載機?

而且傳統佈局的飛機在飛控方面比起三面翼簡單得多.

艦載機不是可以簡單地制作出來的東西.

就別說老共, 拿你比較順耳的日本來說明吧. 日本在二戰時期並不是沒有優秀的戰機的. 就算不談陸軍的四式戰, 海軍的紫電也是不輸給F6F的好機體. 然而, 在日本空母機動隊上用到最後的, 依然是零戰. 這就可以知道艦載機的要求跟陸基的相差有多遠. 你不可以把紫電放到空母上就把它說是艦載機的.

近一點時代的話, 你看看老美的F35C. 當現在F35A滿天飛的時候, F35C還是在研發試驗階段, 這又是為甚麼?

起落架的強度, 機身強度重量, 氣動格局, 燃料份量......艦載機全部都有獨自的要求. 你要機身有一定強度, 但又不可以超重, 你覺得這很容易?

25562623 wrote:
IDF是艦載機? F16...(恕刪)




大量量產的是J15B.002所要用的量好像已經生產完了.接下來要看 003和004的

生產進度來決定J15B生產速度

25562623 wrote:
IDF是艦載機? F16是艦載機?...(恕刪)


飛控做得好不好與是不是艦載機根本無關,鬼扯蛋!
Henry_S wrote:
飛控做得好不好與是...(恕刪)


F18的話可能是這樣. 但J15是一個特別的例子.

J15的三面翼, 你覺得是為甚麼而存在?

J15是重型機, 源於su33初期型號. 跟Su33一樣有一個問題, 這些重型機在航母上運用是非常吃力的一回事. 而前翼, 就是為了提升在起飛和降落時候的升力. 你看看老共之後開發的J16有沒有前翼?

因為這一對前翼, J15的飛控比起同代的J11B更加複雜. 有未知的問題也不意外.

何況J15跟J11不一樣, 老共沒有可以運作的原始版本. J11B的飛控跟Su27相差不到那裏. 但老共手中的Su33初期試驗機根本就不是完成版. 不明白的地方自然更多. 你可以查一查, 老共是沒有三面翼的Sukhoi的. 一個新設計的, 未接觸過的飛控程式出了問題, 你是覺得這樣也很沒面子? 如果是真的話, 你不適合當個科研人員了.

Try and error. 沒有error, 又那來的突破?

25562623 wrote:
F18的話可能是這...(恕刪)


其實J15用了J11的設計可能還比su33初期型號的技術更多

空谷101 wrote:
其實J15用了J11...(恕刪)


航電的話或許是這樣. 不過我想機身結構應該是源於Su33(我忘了中國得到的是T甚麼. 10還是11?)或許正因為兩者不相容才會有初期的那些問題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