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殲-11D現身某軍用機場
近日,中國沈飛又有一款神秘戰機問世,它就是殲-11D戰鬥機。對此,俄羅斯官員大呼後悔賣給中國蘇-35戰鬥機,因為殲-11D就是蘇-35的仿制版,但現在這種徹底醒悟為時已晚。而西方就更加傻眼了,他們認為殲-11D的再次現身,標志著殲-11D借助蘇-35即將投產,而且未來沈飛至少生產200架,以便與殲-20進行高低搭配作戰。
殲-11D相當於中國版的蘇-35,該機和殲-16同時研發、測試,但後者已經正式服役,而殲-11D卻還沒定型。
不過,從殲-11D的再次現身可以看出,雖然國內軍迷圈中曾傳聞這款戰機已經被軍方或沈飛終止研發,但實際上,更可能僅僅是暫停定型而已,殲-11D更需多一些時間來讓設計人員再多做一些基礎性研究和改進,相信該機未來的總體性能還是可以接近甚至有所超過蘇-35的。
由此,很多軍迷可能要問,既然有了能和殲-20協同作戰的殲-16,為何還要搞一個殲-11D的型號呢?這個還要以俄空軍戰機的裝備計劃為例進行說明,按理說,俄空軍在裝備蘇-30MK2、蘇-34,以及即將入役的蘇-57之後,確實沒有必要采購蘇-35的必要,但俄空軍還是將蘇-35作為主力采購機型之一。
其實,除了飛機任務設定是采購某種機型與否的考慮因素之外,發展相關衍生機型還有促進技術漸進式迭代的重要因素,而這也是中俄過去發展戰機的重要特色之一。若殲-11D上的一些技術在應用成熟之後,完全可以應用在殲-10B/C、殲-16甚至殲-20上,而反過來也是完全合理的。

圖為此前曝光的殲-11D(左)和殲-16
此前,傳聞稱殲-11D換裝了太行B發動機,但從最近殲-15D艦載電子戰重新換上俄制AL-31F發動機之後,可以看出太行B還難以承擔起殲-11D成為中國版蘇-35的重任,而近期那架殲-10B驗證機裝上的推力矢量發動機或許才是殲-11D重新定型的希望所在。
雖然殲-11D還未定型,但據稱該機只是在發動機和一些很小的細節方面需要改進,軍方並未全盤否定這款戰機,不然中國空海軍也不可能裝備沈飛的殲-15B/D、殲-11B、殲-16等系列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