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航空发动机XF9-1,看似指标不错,军推11吨,最大加力推力15吨,推重比达到10,然而这只是纸面数据,似乎还没有在高空台架试车,即使是高空台架试车的数据也不等于就是实际数据,实际数据需要装机之后长时间的飞行实验才能知道能不能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要求,比如最大使用寿命,最大推力,各种性能数据
檸檬有^^點酸 wrote:
但渦轮入口温度不是...(恕刪)
酸葡萄掉掉滿地,自己不行就說沒用
中國吹牛的單晶渦輪技術也是外國買來的,但是上代的技術,買回來就吹上天,還要超英趕美,世界第一



====================================
我国千人计划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哪些技术被卡脖子
1970-01-01 1334411
欧美管制的卡脖子技术
下面说一下欧盟出口管制的卡脖子技术,这也是公开资料。过去北约组织有一个出口管控,1996年以来实施了有41个国家以欧盟为主导的瓦森纳协议。这里有个相对过去来说的一些放松,北约组织是50年代成立的,对中国封锁了已经有六七十年了,理论上讲管制要松一些。但是至今管制还是很严,列的清单基本上差不多。
一台发动机从控制系统,软件、硬件,整机可以给你;软件、原程序里面的相互关系不给你;风扇、复合材料、碳纤维、T800以上的不许给你;高性能树脂不许给你;制造、加工技术不能给你;发动机实时监测,模拟到哪去了,工作技术如何,这些也不许对中国出口。此外,发动机的高空实验台也是封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用在涡轮高温部件上都不给。在整个发动机性能上,要求涡轮温度不能超过1650K,现在我们搞的发动机都是1800以上,所以给我们温度降这么低,在这个温度以下引入的技术没什么大用,他们都有很具体的限制。而且所有的工艺、制造,包括蜡模、陶瓷芯都不许出口。
檸檬有^^點酸 wrote:
所以呢,中国的单晶...(恕刪)
買老外的回來吹自己的,中國的老傳統了
=========================================================================================
他們首先通過國家政策支持引進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組建了研發隊伍,然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尋求製造單晶葉片的關鍵設備——錸合金加工單晶爐。這種設備可以將錸金屬合金粉末材料融化,在惰性氣體環境下,並採取拉伸法直接造成錸合金單晶體,最後通過英國商人搞到了該產品。
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於2013年完成了8億元的投資,計劃於2015年完成生產線搭建,並於當年生產出了第一爐錸合金單晶葉片,而使用該葉片的我國新型發動機在今年已經完成了150小時的試車,達到了首飛標準要求。據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輕型動力實驗室實任徐綱稱這款發動機已在耗油率、壽命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標準,而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的單晶葉片成品率也達到了國內最高。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yn6v3pb.html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