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HI 公司」(IHI Corproation,前「石川島播磨重工業」)交付給日本防衛省首具用於未來戰鬥機計畫使用的 XF9-1 渦輪扇發動機原型。 XF9-1 的開發計畫自2010年開始,2013年開始設計製造核心機,2015年開始設計製造壓縮機、低壓渦輪、後燃器、尾噴管...等組件,2017年6月交付核心機;同年7月核心機點火,2018年6月整機交付,將持續試車到2019年底。XF9-1 全長約4.8公尺;直徑約1公尺;軍用推力1,1000公斤;最大後燃推力為1,5000公斤。
檸檬有^^點酸 wrote:日本「IHI 公司...(恕刪) 這也太外行了,那些是感測器的傳輸線.先進的引擎測試都是一堆線.上面是美帝的ADVENT先進引擎,測試時也是一堆線.倒是很少看過中國引擎拉這麼多測試線,是都不用測試嗎? 還是測試能力不好?很少這樣測試的話,難怪問題會很多.
cwchang2100 wrote:這也太外行了,那些是感測器的傳輸線.先進的引擎測試都是一堆線.上面是美帝的ADVENT先進引擎,測試時也是一堆線.倒是很少看過中國引擎拉這麼多測試線,是都不用測試嗎? 還是測試能力不好?很少這樣測試的話,難怪問題會很多..(恕刪) 其實是仿製80年代的AL3180年代哪有那麼多感測器就算日本做出的引擎,如果可以賣的話全世界的國家還是相信,跟日本人買
如果你有能力仿制发动机,那么你就可以自己造发动机,原因很简单,发动机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核心机,加高低压涡轮,加压气器,加燃烧室,加叶片,加尾喷口,但你做不做得出来就是一回事了 catherin wrote:其實是仿製80年代的...(恕刪)
開樓的想要來當網軍 嫌別人的東西爛 麻煩也請加強航空專業的知識才來講這種發動機的工程先導型本來就不怎麼好看 有些為了省錢 外型就不講究了發動機的開發有許多數據需要驗證 才會接了那樣多的管線來測量局部的資料等到生產型只要測幾個地方的資料就可以驗證發動機的性能了 當然可以美化這才是發動機研發的真本事與硬功夫 日本人這樣搞實在很花錢 我很佩服其實日本人去買美國的PW119的簡配版來裝在自己的飛機上就好了 幹麻花大錢但是即使知道是錢坑還是花了下去 造出來有沒有多少實際需求又無法外銷過幾年造出來之後可能又落後了 美國人的技術又不曉得前進到那裏去了"太行"的操作問題 應該有許多來自於逆向工程的問題 沒有一步一腳印過程因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用一個成品發動機核心來修改為軍用的需求發動機局部資料與整合資料未知 才造成"製造"構型的可靠度有問題要看一個發動機是否有經過完整的測試與資料蒐集 線束愈複雜越好這是發動機研發的基本功 我們開樓的大大要不要也加強一下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