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2018年05月14日 16:30:00
台船承製的「潛艦國造設計案」已進入合約設計階段,但作戰用潛艦建造是一種綜合型的工業高科技,必須靠有能力自行設計建造的國家協助,這次台船透過歐洲團隊進入初步設計,但接下來設計工作還是要靠美方的協助才能完成潛艦國造的設計,據指出,經國防部專案小組就美商洛馬與雷神公司,提出協助潛艦國造計劃書審查後,因洛馬公司所提是以現役潛艦使用裝備為主,加上配合我方潛艦國造進度與採用國內廠商生產機具與技術,讓潛艦國造部分技術落實於國內產業界,讓專案小組選美商洛馬參與潛艦國造。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劍龍級潛艦延壽案經專案小組評選後,在潛艦主機、電纜等系統交由荷商負責外,有關戰鬥系統確定由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也是以商售方式來進行。由於台船目前潛艦設計還是以海軍劍龍級潛艦為範本,因此洛馬公司在劍龍級潛艦延壽案中,對於該型潛艦的空間設計與裝備重量配置與平衡就多有了解,也有助以未來的潛艦國造設計。
據指出,中科院以邀商方式請國外廠商提供劍龍級潛艦延壽案技術協助的同時,潛艦國造的戰鬥系統也開始評選,表面上是戰系評選,但實際是對潛艦國造設計案提出整體的協助規劃書。
美商洛馬「配合度高」為出線關鍵
據了解,美商雷神公司協助的規劃書中,除有全新設計的先進數位化戰系,並強調未來新戰系的組裝工作會在台灣進行,提供至少300個工作機會,我方將可高度參與。但是為配合先進數位化戰系,潛艦其他主機與次系統的裝備,都完全由雷神來規劃,換言之,就是由雷神公司來統籌與決定所有的裝備;這樣好處是完全由雷神公司來負責,但不符合潛艦國造提升國內產業技術的目的。
知情人士指出,雖然美商洛馬公司提出的協助計劃書,使用是被其併購的Loral公司1990年代推出的系統,該系統是技術成熟且經過性能提升,已有多國潛艦採用服役,所以風險低;加上洛馬是依據台船提出的設計案所列舉的各項裝備,協助我方去決定何種組合為可行且最好的配置,讓我方同時學習潛艦設計的技術,例如台船評估國內有製造魚雷管的技術,洛馬就會依國內生產的魚雷管裝備來進行與戰系結合的評估與修正,這樣才能將潛艦國造的部分裝備技術落實在台灣。
台船高層祕會美商洛馬主管 研討潛艦國造技術支援協議
美國國務院月前核准美國防廠商參與台灣潛艦國造的行銷許可,加上首屆「台美國防產業論壇」5月10日在高雄漢來飯店舉行,吸引美國與歐洲地區國防系統、裝備等100多家廠商前來參加,據指出,台美國防產業論壇下午第一場造船產業展望討論會結束後,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總經理曾國正等多位負責潛艦設計等主管,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潛艦系統整合相關部門主管,在飯店另闢密室,雙方高階主管首度就我方潛艦國造所需要的技術支援與戰系整合等議題,進行意見上的交換,雙方並初步達成協議,定期召開潛艦技術協調會議,並提供台船潛艦相關的技術諮詢。
據了解,在美國官方尚未放行美廠商參與台灣潛艦國造前,負責「自製防禦性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簡稱IDS」的「戰鬥系統」的中科院,是以邀商方式請美商洛馬與雷神公司就戰系先提出概念設計,再由國防部、海軍與中科院組專案小組進行初步的評估;現在美國務院已正式放行美國廠商參與,因此台船與洛馬就必須就潛艦設計的具體的細節進行討論,並就未來可能合作的項目進行商討。
台船承製的「潛艦國造委託規劃設計案」,就合約的進度管制是2018年3月底完成初步設計後,再以1年時間進行合約設計,這個階段是將初步設計轉換成技術文件與工程要求,以及擬妥建造規範所需之文件,包括模型試驗結果在內,為細部設計提供所需的設計技術資料,這階段在2019年3月底完成,再進入最後的1年9個月的細部設計,也就是將合約設計圖發展成詳細建造之藍圖,包含如裝備表,材料表及相關製造所需資料,全案在2020年底完成。
=============================================================
朱明的月經文,討厭上報的可以直接上一頁~
以下補充自Flak FB Ching Chun Tseng網友的資訊
回顧一下21世紀以來美國廠商比較高度參與的柴電潛艇案,西班牙S80A的作戰系統承包商就是洛馬(當時也是擊敗雷松),加拿大從英國購買支持者級柴電潛艇也加裝洛馬的射控系統來配合MK-48魚雷。而澳洲柯林斯換戰鬥系統是雷松;澳洲的案子是美國海軍與澳洲的潛艇技術同盟的產物,美國軍方輸出為維吉尼亞級潛艦開發的AN/BYG-1(V)作戰系統的衍生型給澳洲,所以澳洲案子特殊性極高。
說著說著就查到這家被洛馬購併的Loral 在潛艦的實績了,這必須提到更早的一家公司Librascope:
這家Librascope生產的SFCS MK1潛艦射控系統在1980年代被澳洲採用,是澳洲升級英製妖王型柴電潛艦的一部份,指揮MK-48 Mod4魚雷接戰,是全世界最早的全數位化水下射控系統之一,由UYK-20電腦計算,能同時接戰2個目標;依照先前貓大的敘述,澳洲妖王級的作戰/武器系統升級計畫十分成功。後來澳洲研製柯林斯潛艦時, Librascope繼續作為射控系統承包商。Librascope在1992年被Loral Space & Communications購併,1996年再賣給洛馬
加拿大買進英國那四艘多災多難的支持者級潛艦(維多利亞級)後,洛馬加拿大分公司也是射控系統主承包商,為維多利亞級加裝TFCS MK-1射控系統來配合美製MK-48魚雷,而TFCS MK-1就是SFCS MK1的後續發展型號。
所以,洛馬給台灣的提案顯然是用先前提供加拿大的SFCS MK1為基礎。
catherin wrote:
有了潛艇直接就可以...(恕刪)
他們現在是"不知死活"而已 不曉得真的攻台 美軍介入..
中國至少得倒退20年 死在戰場或被波及的機會 不會比台灣人低多少...
即便現在 台灣也有攻擊上海的能力 靠雄二E及F-16 或是未曾公佈的對地飛彈
當然 潛艦可以讓台灣的威脅種類多一種 而且 它具備封鎖中國港口的功能...
比飛彈或一般空軍管用得多....
中國只要沒辦法獵殺這些潛艦 海上運兵或運輸 就得處處重兵把守..
隨便一個補給支隊 要保證安全到達 就得4~5艘以上主力艦艇相隨...
而台灣可以選擇攻或不攻 又或騷擾一下就跑...
讓你中國在那邊白耗 也是消耗中國的戰爭能量...
對台灣而言 潛艦隊的建立 就可以擁有更大的攻勢作戰主動權
當然是絕對有利的...
但事實上 潛艦最大用途 就是戰略威脅 非直接與敵人護航船隊對陣..潛艦不太能佔上風...
如老美直接把潛艦開到台灣東部海域 發射戰斧飛彈攻擊中國港口 機場 重要設施
台灣如能在潛艦上裝上陸攻用魚叉 照樣可以機動打擊中國沿海各設施...
以中國脆弱的反潛能力 以及第一島鏈的阻擾 根本不可能有效攻擊這些潛艦...
除了一路挨打之外 基本上一點辦法也不會有...
美國會把近150枚戰斧都打光後 再開回港口補給 只要6~7艘俄亥俄級..
一趟就可以發射上千枚戰斧... 把中國入侵部隊或其軍事/後勤設施打得七零八落....

YC_Jiang wrote:
他們現在是"不知死活"而已 不曉得真的攻台 美軍介入..
中國至少得倒退20年 死在戰場或被波及的機會 不會比台灣人低多少...
即便現在 台灣也有攻擊上海的能力 靠雄二E及F-16 或是未曾公佈的對地飛彈
當然 潛艦可以讓台灣的威脅種類多一種 而且 它具備封鎖中國港口的功能...
比飛彈或一般空軍管用得多....
中國只要沒辦法獵殺這些潛艦 海上運兵或運輸 就得處處重兵把守..
隨便一個補給支隊 要保證安全到達 就得4~5艘以上主力艦艇相隨...
而台灣可以選擇攻或不攻 又或騷擾一下就跑...
讓你中國在那邊白耗 也是消耗中國的戰爭能量...
對台灣而言 潛艦隊的建立 就可以擁有更大的攻勢作戰主動權
當然是絕對有利的...
但事實上 潛艦最大用途 就是戰略威脅 非直接與敵人護航船隊對陣..潛艦不太能佔上風...
如老美直接把潛艦開到台灣東部海域 發射戰斧飛彈攻擊中國港口 機場 重要設施
台灣如能在潛艦上裝上陸攻用魚叉 照樣可以機動打擊中國沿海各設施...
以中國脆弱的反潛能力 以及第一島鏈的阻擾 根本不可能有效攻擊這些潛艦...
除了一路挨打之外 基本上一點辦法也不會有...
美國會把近150枚戰斧都打光後 再開回港口補給 只要6~7艘俄亥俄級..
一趟就可以發射上千枚戰斧... 把中國入侵部隊或其軍事/後勤設施打得七零八落....
問題是大陸的潛艦不是更多嗎?之前有看到不是70餘艘嗎?有這麼樂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