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中共主力飛彈HQ-9 & HHQ-9 介紹 加上優缺點分析

HHQ-9 海紅旗9型 來自紅旗9 (HQ-9)

紅旗-9彈體修長,使用無翼式氣動布局,即導彈主體上沒有安裝任何方向控制面,但是裝有尾翼,航行速度最高可超過6倍音速(6馬赫)。HQ-9導彈後期型號的「不可逃逸攔截區」半徑比S-300初期型號更大。飛彈發射事由冷垂射方式,飛彈航向由矢量推力發動機控制,配合慣性導航穩定系統,能夠準確檢查彈體的飛行姿勢和方向。最新型號據說使用高效率固體燃料發動機,並應用了巨浪二型彈道導彈的技術,射程大大提高至接近200公里。

中共主力飛彈HQ-9 & HHQ-9 介紹 加上優缺點分析

紅旗-9的飛彈系統以旅為作戰單位,一般有一輛指揮車,控制車、目標雷達照射車、搜索雷達車各6輛,飛彈發射車為48輛,每輛飛彈發射車可裝載4枚紅旗-9飛彈,即一個旅有192枚飛彈。


後面是單面的陣列相位雷達SJ-212
中共主力飛彈HQ-9 & HHQ-9 介紹 加上優缺點分析


在1985年空軍裝備會議之後,決定新紅旗計畫名為「九號工程」,型號改為紅旗-9(總裝備部型號序列為K/ADK-9),由北京航天二院負責抓總。在當時,「九號工程」與同期中國航空工業的「十號工程」(殲-10戰鬥機)以及由空導院的「八號工程」(即霹靂-8空對空導彈)並稱為中國空軍最重要的三大項目。

後續!
2018-05-01 16:43 發佈
在當時的北京航天二院在飛彈設計上面較有經驗,但是在陣列相位雷達上卻缺乏實作經驗,不只是AESA的功率IC設計FPGA的設計等等都很有問題,結果是因為IC生產與控制問題而選擇C波段來當此陣列相位雷達的頻道,反正該防空飛彈初期目標制定在100-150公里的射程,以陸用防空飛彈考量,並未考量將來的海軍應用。所以雷達的掃描距離也只定在200公里! 所以選擇C波段是合情合理! 該飛彈的設計參考許多俄式防空飛彈的射控方式,當時大部分防空飛彈都是半主動雷達導引,而HQ-9因為要考慮多目標接戰能力,如果使用半主動導引,就需要另一個或兩個專用的射控追蹤雷達,如果把射控追蹤雷達都放在陣列相位雷達上,那時的老共科技能量也無法達到,只有選擇主動雷達導引方式來設計飛彈才能達到多目標接戰的目的! 因此把該飛彈性能定義成主動雷達導引,使用C波段陣列相位雷達同時充當空域掃描與飛彈導引。

陸基的紅旗-9採用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是先前航太二院發展的凱山一號(KS-1)地空飛彈的SJ-202相控陣的放大改良版,單面天線能涵蓋120度的方位角,早期的SJ-202具備多目標追蹤、多目標打擊能力,這種制導平臺固定在一部6輪牽引車上。作為中國第一種自主研發的相控陣三座標雷達,SJ-202型雷達探測距離115公里,追蹤距離80公里,導引距離50公里。

2006年陸基HQ-9服役時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的搜索距離達180公里,對於飛機類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為140公里,波束掃描範圍為水平120度,垂直65度,最多能同時追蹤100個空中目標,並自動進行威脅評估,選出最具威脅的六個目標優先接戰。
HQ-9的最大射程約125km,最大射高18000m,最高速度約4.2馬赫,對付一般導彈目標的射程介於7~50km,射高介於1000~18000m;對付巡航導彈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m;對付彈道導彈的射程7~25km,射高2000~15000m,最大機動能力22G

紅旗9發射裝置攜帶的導彈數量與S300相同,有4個運輸發射筒,藉助蒸汽燃氣發生器,採用冷發射方式。發射裝置部署在中國國產4輪越野車上。導彈發射間隔約為5秒。

以上是HQ-9剛服役時的性能,HHQ-9的開發是稍晚於HQ-9,但是為了配合052C下水儀裝服役時程,特地提早研發時程,因此比HQ-9早幾個月,但是這裡有一個嚴重的問題,HHQ-9對外宣稱的服役時間,052C上的346雷達根本未整合完成,這是南京電子14所捅的樓子,無法進行試射,所以HHQ-9的試射還是由SJ-212導引進行,HHQ-9真正的試射大約在2007年才開始。所以HHQ-9第一代服役時是2008年只有125公里的射程卻被宣傳成200公里! 應該是要達成欺敵的目的! 這裡可以看到對岸是非常有心機與習慣性撒謊的政府!


未完待續




回過來看台灣防空飛彈發展史天弓一型是1986年就完成射程100公里,可使用鷹式飛彈發射車的雷達導引接戰,直到1993年長白雷達完成佈署,才全部完成,1997年天弓II型佈署射程200公里,又有情報顯示台灣當時又在研發更進步的天弓三型飛彈,所以老共在2006年HQ-9服役時就對外宣傳200公里射程! 這是要欺騙中國廣大的民眾,共軍武器比台軍棒,在後來外銷型號出現後才以外銷型號對外宣稱125公里射程,大家以為外銷是降低規格的次級品! 事實上就是他只能達到125公里射程,欺騙客戶的代價太高了,不能騙!

2010年因為新的彈道導彈燃料配方,才以新燃料製作HHQ-9B,可以達到200公里射程,因為SJ-212的搜索距離根本不足200公里,使用200公里飛彈是浪費,不過因為HHQ-9B將會有200公里射程,所以陸軍就對航天二所提出更遠距離的雷達要求,可是因為C波段有一些物理限制,使距離的延伸相對的困難! 最後還是突破萬難在2016年把搜索距離延伸到300公里,但對戰機大小目標可能只有210-230公里的發現距離! 但是整個雷達都要換掉! 所以對岸還有一票HQ-9只有125公里的射程,新購買的HQ-9B才有200公里射程!

後續
六月牛車

因為弓一型射程較鷹式遠,使用鷹式飛彈發射車的雷達導引,可依敵機距離,選擇弓一或鷹式接戰。這項計畫名稱叫做「天合計畫」。

2025-06-26 16:41
在此請教一下喔~

印象中小弟曾經在全防上讀到 俄國受限於落伍的電子科技能力

俄製S300系統的導引波道 一次最多就只能導引6枚導彈升空接戰

就算有再多S300發射車, 受限於導引波道 就是無法指揮 超過這數量的導彈升空接戰,

想請問一下您對此的看法~


Charlie_H wrote:
HHQ-9 海紅旗9...(恕刪)
cche1079 wrote:
在此請教一下喔~印...(恕刪)


我研究對岸的HQ-9 HHQ-9 及他的雷達資訊有一段時間,比較過他各型的開發時間與服役時間差可以把許多零碎資料拼湊出整個產品的故事,但是我對S-300 S-400這兩個飛彈沒有花上這麼多的時間去找資料與閱讀,再加上該系列飛彈種類繁多,連雷達都有好幾台,所以光說佈署S-300,因為是用不同的飛彈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先後代的雷達也造成非常多性能上的不同。

但是可以迅速推敲幾件事,S-300因為是用被動雷達導引,所以該雷達既要追蹤目標又要導引飛彈,在有限投資的後台電腦計算能力分配之下就會有一定的限制,下面是COPY WIKI
使用5N63(Flap Lid A)或海軍型3R41(Top Dome)制導雷達系統,指令制導與半主動雷達尋的,同時跟蹤24個目標,引導4枚飛彈攻擊4個目標。後期型號使用30N6(Flap Lid B)或海軍型30N6E(Tomb Stone)雷達,指令制導與飛彈跟蹤指導TVM(track-via-missile),同時引導12枚飛彈攻擊6個目標,機動控制中心可以同時控制12部發射車。

同樣一套陸基的防空飛彈同時接戰能力為何總是小於海基系統,因為海基的區域作戰雷達搜索距離都比較遠,所以必須要能處理更多的目標,在加上船上空間遠比車載空間大很多倍,所以後台的處理電腦主機就可以加大個10倍以上,因此可以處理更多的目標。
事實上天弓II無論射程,射高都遠超過HQ-9 HHQ-9! 中科院在燃料技術的領域似乎一直領先對岸的火箭與飛彈,只是受限於國家政策與美軍的監管,只能作一些較短距離的武器,天弓系列飛彈可說是中科院飛彈所最好的技術呈現! 很快的我們要作出70公里射高的天弓飛彈,有人問為什麼不直接作150-250公里射高的飛彈?
這種飛彈基本上就是薩德的翻版,這種高度的反導彈系統,請注意我是用系統來形容這種武器,這種武器是要考量整套系統的能力,該系統還要包括在太空軌道中運行的紅外線偵測衛星,必須要在對方發射飛彈的第一時間就知道飛彈來襲,並偵測與計算該飛彈的空中飛行軌跡,然後計算攔截航道與選擇攔截的飛彈基地,台灣並不具備這整套系統中這個眼睛。哪又有人要問,樂山大佛呢? 確實樂山大佛是可以執行這個功能,基本上如果這套系統只依靠樂山大佛,如果大佛被毀了或是被干擾了! 哪該怎麼運作?

因此軍方與中科院很務實的選擇增加攔截飛彈的高度與射程,進而增加攔截成功的概率,而沒有去作一套類似薩得的導彈系統!

後續
台灣有那技術,先把雄三助推火箭去掉再說其他,本來基於70年代美國軍火公司競標失敗的飛彈項目。台灣為了增程,連發動機,助推劑都不會改造升級,只會外掛最簡單的火箭助推,就不要說升級70年代的氣動外形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吹成航母殺手,但官方却不敢出面說射程有150公里以上,真相顯而易見。

世界飛彈助推劑最高水準是大陸,而炸藥最高水準是美國和大陸的CL-20,第四代炸藥,威力僅次於核武器。台灣根本沒這方面人才,最多有化學家聽說過這些東西的分子式。

現在大談反導彈系統,台灣研發反導彈系統的難度和殲星艦差不多,1沒人才,2沒基礎設施(研發反導飛彈需要高超音速風洞,計算空氣動力的超級計算機等),3台灣經濟規模不足以支撐,其它缺項太多太多,是完全不可能的。


潛艦國造,獵雷艦,等等一大堆台灣研發都成了騙經費的項目。
六月牛車

CL-20台灣正在量產,新生產的飛彈、彈藥,正使用這型炸藥。說台灣根本沒這方面人才?不說你是軍盲,你真的不熟悉台灣軍備。

2025-06-26 16:47
Escentric Molecules05

不論是後掛助推或整體式都得增加長度,在軍艦上飛彈長度限制比較多,現行橫的發展才是對的

2025-06-26 21:47
“事實上天弓II無論射程,射高都遠超過HQ-9 HHQ-9”“很快的我們要作出70公里射高的天弓飛彈”


HQ-9射程200公里,前幾年土耳其防空飛彈採購項目,土耳其軍方安排的測試打靶中,HQ-9擊敗了美國的PAC-3和歐洲的Aster 30 SAMP/T是唯一9發9中,且不需要提前告知靶彈座標就命中靶彈的防空系統,美國PAC-3拿到靶彈座標都有射空。

看看大陸和美國反衛星飛彈什麼樣,再看看被美國卡了陀螺儀,天弓3經常連試射都完成不了。

70公里高度是高超音速飛彈天下。
firuka wrote: 世界飛彈助推劑最高水準是大陸,而炸藥最高水準是美國和大陸的CL-20,第四代炸藥,威力僅次於核武器。...(恕刪)


錯了。

固體推進劑目前最先進的是美國,其次是俄國,歐洲和中國以及日本要更差一點。

液體俄國最先進,美國和中國其次。

至於炸藥,中國最近一兩年有公佈一些黑科技,2017年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得者就是中國的炸藥專家王澤山,另外其母校2017年胡炳成所帶領的團隊有合成一種新式高能化合物全氮陰離子鹽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La_dante wrote:
錯了。 固體助推劑...(恕刪)

王泽山獲獎的成果是火炸藥,通俗點講就是推進劑,把火箭彈增程20%。不是炸藥。
你不會認為火箭彈是液體推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