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這是哥看到台灣民報2017年的報導

報導中說:

總統蔡英文今宣示潛艦國造啟動,儘管台船方面樂觀應對8年下水、10年內成軍的目標,但仍有極大挑戰和不可知的風險。面對潛艦的實測與內部系統整合,中科院道出潛艦國造究竟是難在哪裏:包括動態模型測試,系統整合掌握在大國手中、缺少海洞的測試,以及「數據黑洞」:實測數據都必須自己來等等。未來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中科院首席副院長杲中興受訪時提到:

「基本上的目標是劍龍潛艦(海龍、海虎)雷同的性能,不會去超越它」,針對媒體詢問國造潛艦等級,杲中興如此表示,「因為我們現在要先建一個基本的技術,我們過去從來都沒有做過。我們做過IDF(經國號戰機),我們做過AT-3(自強號教練攻擊機),所以你說要做飛機,我們有數據,但造個潛艦,我們很多數據是黑洞,我們需要去實測」。

「那你現在如果訂一個時程,就工程人員的眼光來看,我要花多少時間來補這些資料」?杲中興直言造潛艦的難處何在,「在實驗室裏面我們可以吹『風洞』,但是我們吹『海洞』的設備,台灣比較少」,雖然台大、成大都有海洞的設備,但不適合,「因為它都是做水面艦」。

「Submarine呢?算沒有問題。我們都是去計算,初估它的性能,評估它的重心、浮心,這個都沒有問題。但是動態的狀況,它裏面會用到一些風洞的技術,那這個我們用。水洞的技術將來可能船模出來以後,我們要去國外做船模實驗,但是一定會跟我們數學model去比,因為這東西、這工程,尤其是危險性的東西,下去不一定起得來,飛上去會掉下來的,風險高的東西,全部是在裏面的控制系統」,杲中興補充說

============================================

台灣人承認所謂的國艦國造基本上的目標是劍龍潛艦(海龍、海虎)雷同的性能,不會去超越它,但是海龍 海虎

那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技術,台灣耗費巨資完成一台新骨董

更慘的是連個基本的海洞實驗設備都沒有

那台灣人現在就在談什麼(台灣潛艦性能與規格的推算)會不會太早了一點?

連個海洞實驗都做不了,台灣談什麼潛艦國造
2018-04-29 8:15 發佈
杲中興
身為院長


注意城府問題;

你話說多了
chrischenslayer wrote:
這是哥看到台灣民報2...(恕刪)


凡事都要有第一步~

像台灣之前也沒造過超音速戰機,也是要製造出來以後,就慢慢掌握其中訣竅~

海洞實驗,不是做不了,而是要累積數據~

累積數據以前很困難,現在都有超級電腦和大數據輔助下,老實說,台灣製造潛艇的難度比以前低很多,連核彈試爆都可以用超級電腦算了,小小海洞實驗數據,沒辦法算嗎?更不用說又有美國幫忙,其實整個國艦國造,我對台灣有信心可以造出台灣第一艘潛艦~

樓主用點腦吧~何必要唱衰台灣呢?

rockliang wrote:
凡事都要有第一步~...(恕刪)



不必跟匪民認真論,笑笑看看就好,畢竟這是01匪民的[耍癡日常]
至少台灣願意承認自己那些部分的能力問題需要逐一克服解決.
說到Know-Why....., 台積電以及聨發科也是建立了許多實驗室藉由研發過程中了解know-why而逐一去調整改進.
話說回來, 老共的核心技術: 戰機引擎及晶片技術焼了那麼多的錢卻也還看不到具體成果......
一味的山寨copy, 只知道know-how卻掌握不住know-why, 難怪習大大要大力整頓不是沒有原因的.......
rockliang wrote:
凡事都要有第一步~...(恕刪)
说实话你们的IDF老美可是手把手教了不少,而且帮你们设计图纸,把关,核心设备零部件都是老美提供,几十万个零部件,台湾只负责生产了几万个零件,自制率极其低下,不过就是有人喜欢吹😄😄
0818mikeyou wrote:
至少台灣願意承認自...(恕刪)
是吗?恐怕你资讯太落后了,中国制造的军事装备核心东西都是自己的,一向被诟病的引擎现在也能自己制造,不然你以为解放军为什么这几年不怕消耗机体寿命常态化绕岛巡航远赴西太平洋训练?原因很简单,中国能自制,不怕消耗
飞舞的蜡笔 wrote:
是吗?恐怕你资讯太...(恕刪)


不怕消耗?知道[消耗戰]一詞嗎?看看二戰時的日本皇軍那"三月亡華",結果中原戰場泥沼化,大大消耗日本皇軍在對華的[國力].

平時是沒有很大影響,戰時可就不一樣了.



DISRX wrote:
不怕消耗?知道[消...(恕刪)
我所谓的消耗是指训练时间,当然你所说的那种消耗大陆确实也有这种本钱,这就是大国的优势,比如打越战,解放军一次就拉一火车皮的弹药,80年代为了防止苏联进攻中国华北地区,生产的大量炮弹到现在都还有好多没打完,当然像现代战机跟军舰这种东西要靠平时积累,即使你能短期大量爆兵,人员也需要一段时间训练,形成战斗力没那么快,这对哪个国家都一样,但是我们在平时的积累就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比的,只要有钱,想造多少都没问题,比如我们造航母,造军舰,如果不缺钱,有需求,想造多少就可以造多少,目前几大船厂造军舰只占很小一部分产能,大部分产能都在造商船跟游轮,都是民用订单,大陆光是能造10万吨以上的船坞就有56个,能造航母的船厂至少有3个以上,能造驱逐舰的就更多了,只是没有这么大的需求罢了,我们是积极防御政策,不是老美的进攻型军队,否则能爆兵的能量老美都得惧怕三分,正是因为老美看到中国的战争潜力,才把中国作为最大的潜在对手,这一点它是很明白的
飞舞的蜡笔 wrote:
说实话你们的IDF老美可是手把手教了不少,而且帮你们设计图纸,把关

怎麼跟我聽到的完全相反?

聽到的大意
GD 顧問, 初期派了些待退的 老工程師, 平日無事在辦公室喀瓜子聊聊天, 就是 BORE 啦, 夜間招待至台中當時遍佈的啤酒屋或打保齡球或宵夜, 一開始住在 全國大飯店, 後來搬進美式翔園社區, 區內還有附設游泳池.
後來被一些比較衝的台灣工程師問到無語, 部份被調回美國, 換一些較年輕較有現代學識的年輕工程師過來, 這批年輕的回美後, 成了 F-22 的設計主力之一. 那些老顧問, 聽說台灣還得負擔部份退休金....

首架 IDF 出廠前, GD 老的年輕的顧問圍在 IDF 旁檢視內部, 小小的機體內竟然排的那麼緊湊......

顧問, 拆開來看, 就是 顧門口的, 擋箭牌的, 門神的....., 懂???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