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中國軍用電子元器件行業進展

和民用電子元器件市場靠進口不同,我國軍用電子元器件由於一直受到美國禁運,國家投入得早,基本上在1999炸館事件之後就開始大規模投入,堅持了將近20年的高強度投入,最近這些年終於開花結果,大部分的軍用電子元器件都有突破,到今天自給率已經接近80%。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軍用電子元器件和民用產品的要求有所不同。民用產品一定把性能,功耗,成本都放在高優先級考慮,而軍用電子元器件則是把可靠性,環境適應性,抗各種輻射干擾等放在最高優先級考慮。

難道軍用CPU不追求性能嗎?答案是不像民用產品那麼追求。比如,Windows10,你打開菜單,可以看出菜單是用一種漸進式的動作彈出的,所有人機界面都有一種三維視覺效果,陰影,半透明,淡入淡出,這些花里胡哨的效果都需要CPU和GPU在後台拼命計算。而軍用電子產品的界面以簡潔明了為第一要求,可以看看F22戰鬥機的座艙顯示器,都是以簡單的線條為主,對CPU的速度要求沒那麼高。事實上,F22戰鬥機的寶石柱航電系統,採用的是486CPU,而當今世界最先進的F35寶石台航電系統,採用的是英特爾早期酷睿處理器,65納米製程工藝的。

按照工作環境溫度範圍和抗輻射能力從低到高排列,電子元器件的等級基本可以劃分出四等:民用級,工業級,軍用級,航天級。民用級電子元器件基本只能工作於室溫下,抗輻射抗干擾能力很低。工業級可工作於戶外和工業車間環境,工作溫度範圍更廣,有一定抗干擾能力。軍用級則可在更嚴酷的環境下工作。航天級是頂點,可在宇宙空間中工作,有太陽直射時能達到零上二百多度,處於陰影之中是零下一二百度,還有各種輻射包括X光,阿爾法粒子,電磁波等等的強輻射,民用電子元器件一上去就完蛋。

軍用IC通常用不著最先進的製程工藝,有些功率器件還特別需要更大的線寬來承載大電流。要知道美國軍用電子元器件的兩大楚翹,TI和 ADI,都沒有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那種頂級製程工藝的工廠。砷化鎵,氮化鎵微波功率器件,MEMS微波器件,使用的製程工藝線寬更大,通常是幾十微米級。

軍用IC的使用的材料,製造工藝和封裝工藝都和民品不太相同,都是為了達到嚴酷的工作環境和可靠性要求。

我國軍用電子元器件的生產企業以國家隊為主,國內軍用IC企業建設了多條6英寸和8英寸晶圓生產線。

有些人對這些國營研究所的印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大概就是一座七十年代建的大破樓,裡面人浮於事,一張報紙一杯茶混一天。這種印像已經徹底過時了。

這裡列幾個這些研究所和工廠的成就:

AVIC洛陽158廠也叫中航光電,他們的各種工業級接插件和連接器產品,2017年向芬蘭諾基亞供貨1.5億元人民幣,向瑞典愛立信供貨9000萬元人民幣。另外向歐洲ABB,西門子集團也大量供貨。

不要瞧不起接插件和連接器,有些技術含量非常高,158廠有的高級連接器,可以同時連接電線,光纖,同軸電纜,和液冷管道,並且連接器可以旋轉,裡面的線路不受影響! (用在旋轉的雷達上)

下面的圖片是精華:都是導彈用,飛機用,超級計算機用的高級光連接器,價格在數千元至上萬元人民幣一根,高價格高利潤。 (光纖連接器產品是中航光電與海信合資生產的)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鼎盛軍事”(ID:DSJS08)
2018-04-25 6:09 發佈
CETC中國電科13所的產品更廣。軍迷們掛在嘴上的AESA相控陣雷達的MMIC TR組件,砷化鎵,氮化鎵功率器件,這些都早已量產。當然不能說白菜化,因為成本和美國比並無多大優勢。 MMIC是單片微波集成電路的縮寫,用在雷達和軍用通訊器材上比較多,而民用通訊也用得上,這是13所很看重的領域。他們的射頻元器件已經在向中興華為供貨了,主要用在基站上。這類元器件也是高價格高利潤的。除了通訊基站意外,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用的毫米波雷達上也用得到。

CETC中國電科55所的產品線70%和13所重疊,他們更重視民用產品研發。附件有個照片是我自己在展會上拍的,是55所出的8*8單元相控陣天線,是為未來5G基站準備的,目前大唐在測試。這個產品目前功耗還比較大,未來一兩年將優化到微型基站可用的地步。未來的5G通訊系統將全部採用智能天線波束合成技術,目前我們看到的諾基亞,愛立信,中興和華為展示的5G天線,還全都是分立器件,體積有熱水器那麼大。而55所的這個產品只有一盒撲克牌那麼大,這才是未來。


今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帶來法國軍工企業泰勒斯Thales集團的質量總監,給航天772所(也叫北京微電子研究所,縮寫BMTI)頒發了質量證書,這標誌著772所進入了Thales的供應鏈。據Thales質量總監說,在考察772所之前,他們以為中國的航天級電子元器件非常落後,考察完之後認為,772所的水平和美國最先進水平只有1到2年的差距。而俄羅斯這幾年一直採購中國造的軍用電子元器件。 2017年772所向俄羅斯出口了X千萬美元的航天級電子元器件。現在可以說,沒有中國造的電子元器件,俄羅斯連衛星都造不出來。

電科11所今年初開發成功了2.7K*2.7K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而美國目前最高水平是雷聲公司的4K*4K分辨率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我們的差距並不遠。

我國計算機用的CPU產業也有所發展,目前看,這些產品在商業上不太成功,但可以用在軍用和政府IT系統中,完全自主化,解決了國家安全問題。從龍芯(MIPS架構),海光和兆芯(X86架構,從AMD和VIA取得授權),申威(購買DEC alpha架構),再加上一些交換芯片,arm架構的處理器,中國基本上能實現整個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的全自主。

下圖是電科15所下屬太極計算機公司提供的全自主軟硬件平台。有人會說,這些平台的操作系統都是用開源Linux改的,數據庫基本是基於開源SQL改的,我們只做了寫應用層的軟件比如WPS,還不如微軟OFFICE好用。但是你想想,世界上能提供這樣的全自主平台的國家有幾個?除了美國,只有中國了吧?你可以說,日本德國這樣的國家也有能力搞,只不過一方面他們戰略上沒有壓力一方面商業上不合算,所以他們沒搞。這可能是事實,但是我們做到了,就是了不起的。據我所知,俄羅斯對我們這套自主平台可是羨慕不已呢,已經有些談判,打算購買了。



總體來說,中國軍用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率比較高,但還有20%左右需要進口,其中大部分通過特殊渠道是比較容易買得到的。但的確有些高端的產品難以買到,主要集中在高端DSP,高端AD/DA變換器等領域。這些高端的產品一般是按訂單生產,市場上沒有存貨。

比如雷聲公司要造一批雷達,向TI公司訂購1000片DSP,TI公司會單獨開動生產線生產,從交貨到雷聲公司入庫,都有美國安全部門監控。除非雷聲公司有內鬼往外賣,否則市場上根本就買不到。對於這些產品,我相信在我國軍工企業的努力下,一定能實現國產化。
別吹了,不就是引進外國民間技術拿來軍用??根本不合格的
教主,你這麼可愛 I love you❤
voltes0 wrote:
別吹了,不就是引進外...(恕刪)
電科11所的2.7K紅外焦平面也是最近發表:


來源:中國電科11所    2018-01-08
近日,中國電科11所研製出中、短波單片2.7K×2.7K紅外焦平面探測器,並進行了成像演示,效果良好。目前除美國外還未有這麼大陣列規模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報導,該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成功研製,填補了國內空白,代表了國內最高、世界先進水平。

voltes0 wrote:
別吹了,不就是引進...(恕刪)


民用可以拿來軍用?比圖表哥還離譜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2017年4月12日 新聞http://m.sohu.com/a/133526888_313834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2所經過與法國泰雷茲公司的多輪洽談,向該公司出口了5款高端宇航級集成電路。

這是法國泰雷茲公司首次採購中國高端宇航級集成電路產品,標誌著772所繼實現中國高端宇航集成電路對德和對俄銷售零的突破後,在歐盟國家市場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法國泰雷茲集團源於1879年的法國湯姆遜集團,是全球知名的設計、開發和生產航空航天、防禦及信息科技服務產品的專業電子高科技公司。航天科技集團與法國泰雷茲集團有著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在九院國際合作部門和長城公司的精心組織下,泰雷茲公司曾多次派技術專家來中國與772 所就相關產品進行技術交流,考察了772所的產品技術水平、生產製造能力以及質量管理體係等。經多次評估,泰雷茲公司最終對772所的生產研製能力及宇航級集成電路產品表示認可,決定採購772所產品並表示將在未來開展長期合作。



sutuberder wrote:
電科11所的2.7K...(恕刪)

sutuberder wrote:
2017年4月12...(恕刪)


回去檢驗後發現不合格---
economic wrote:
民用可以拿來軍用?比圖表哥還離譜...(恕刪)



不是我要打你臉 , 現在各國趨勢就是軍民融合哩 ! 華為就是成功的一個
很好範例 .

當然 台灣自己個中科院也是想湊這個潮流 , 也想要以相控陣雷達技術來
發展5G ~ 不過基本上台灣雷達技術本來就差中國一大截 ... 學人家搞5G
未來下場自然可想而知囉 ...






=========

中科院電子系統研究所昨日在展前記者會上,展出「第5代行動通訊系統」。副所長曾耀華指出,該院在「毫米波」的研發領域已超過30年的經驗,長年專注在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等研究,透過國防飛彈尋標器的研發經驗,充分發揮該項性能技術,相關頻寬已可達2GHz。

結合國防技術媲美國際

 其中,中科院現已發展出5G小基站所需的「毫米波」射頻模組、「毫米波」收發器及相位陣列天線;「智慧多波束」技術則利用相列天線,可隨意控制空間窄波束的特性,同時發出許多互不干擾的波束,以提高傳輸率,這是中科院將「國防相列雷達技術轉為民用」的另一珍貴實例。

 中科院強調,5G通訊系統是整合飛彈微波尋標器的「毫米波」技術,以及相位陣列天線的「智慧多波束」技術,進而在「毫米波」頻帶上,取得更大的頻寬,在空間上,能有更精準的同時多波束指向性。其次,能夠把國防科技研發能量相關技術轉入民間,不必再從零開始,使我國能夠在5G相關技術研發,能與國際大廠不相上下。

voltes0 wrote:
回去檢驗後發現不合...(恕刪)


那財報中會有退貨
這種事情看營收之類的相關資料就知道了
技術類我不擅長,樓主貼的東西到底有多厲害我是不知道,但技術內涵的東西我就很保留,台灣有些技術號稱自制,但發展過程中取得外部技術的比例不低,沒覺得中國就例外,全部自己從無到有,然後到那個程度,我持相對保留看法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