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一葉知秋--由台灣工兵的裝備看到台灣防務自主的悲劇


一葉知秋--由台灣工兵的裝備看到台灣防務自主的悲劇

這是台灣工兵裝備的美國Caterpillar生產的304C
迷你型挖土機,挖土機出現在工業史已經超過了一百年
換句話說給了台灣人超過一百年的時間,台灣落後的工業竟然連這種迷你型挖土機都造不出來


一葉知秋--由台灣工兵的裝備看到台灣防務自主的悲劇

所以台灣人什麼(面對中共威脅,雲豹拖式,劍羚,標槍版應該是時候加速研發了)
也不要拿出來丟臉了,到現在雲豹的發動機 變速箱台灣都沒造出來
再看看台灣高教機的發動機核心零部件,外國廠商還要漲價
被當潘阿(閩南語凱子的意思)宰
證明了沒有重工業打根基什麼國防自主也只是畫餅充飢 空中樓閣

====================================================================

哥偶然看到一份介紹台灣工兵裝備的材料,仔細一看發現全都是進口貨
台灣不是要搞防務自主?怎麼到現在台灣連個基本的工兵裝備都研製不了?

液壓挖土機(臺灣俗稱怪手)hydraulic excavator
台灣工兵主要是美國廠商caterpillar(簡稱CAT)
型號有304C 312CL 312D 320B 320DL330 322D
還有少量日本KOBELCO與美國Link-Belt履帶式挖土機

鏟裝機(台灣俗稱小山貓)skid steer loader
台灣工兵主要使用美商
CASE 430型
和少量美商NEW HOLLAND L-170型號

裝土機(台灣俗稱大山貓)loader
台灣工兵主要使用美國CASE 721B型
  
推土機bulldozer
台灣工兵主要使用美國CAT-D7H與 D7R

多功能工兵車multi-purpose engineering vehicle
台灣工兵主要使用德國BENZ
美國caterpillar 416E
土耳其CUKUROVA 880E型

牽引車tractor truck
台灣工兵主要使用德國MAN
德國 BENZ ACTROS 3344型

傾卸車dump truck
南非 BELL公司B25B型25噸關節式傾卸車
和美國BMY公司M929A2 和M930A2 5噸傾卸車
美國TEREX 25噸傾卸車

裝甲戰鬥推土車 armored combat earthmover
美國BMY公司 M9型





2018-04-21 5:43 發佈
我来说!因为中共是邪恶政权,所以都被封锁了买不到这些。但是湾湾是自由世界的成员,世界各国的东西都能买到,根本不需要自己造。
chrischenslayer wrote:
這是台灣工兵裝備的美...(恕刪)
這個我存疑。

台灣就2300萬人,相關產業架構量力而為,一味自產自製不適合。
具備關鍵性核心功能的東西可以不計代價開發生產,
這是基於政治考量,
比如像是金三胖發展核武、洲際載具,
挖土機俗稱怪手,是一種通用的機具,
在國際市場可以輕易買到,
要不要生產怪手考量的是經濟效益,
因為完全不需要政治考量,
以台灣的市場規模而言,
生產怪手根本不符成本。
那有什麼稀奇?

飛出來恫嚇亞洲的殲11a

組裝套件全是蘇聯來的咧!
挖土機美製的其實很便宜 開樓的可能不曉得中國大陸是Caterpillar外銷最大客戶

不懂 這有甚麼好酸的 不過 有一個重點 這些工兵的傢伙要有遙控或自駕的功能

就算車子是外國做的 自己也要研發遙控的機台來用 這是敘利亞內戰學到的教訓
看到一篇應該還蠻中肯的
反正我們這種局外人看戲就好
很多行業都可圖個溫飽
這些人拼死拼命不知在迷惘什麼


這篇比起老秀論文的好太多

若美國全面禁售芯片,中國武器裝備會不會癱瘓?


總體來說,中國軍⽤電⼦元器件國產化率比較⾼,但還有20%左
右需要進⼝,其中⼤部分通過特殊渠道是比較容易買得到的。但的
確有些⾼端的產品難以買到,主要集中在⾼端DSP,⾼端AD /
DA變換器等領域。
(作者:鼎盛微胖)
最近中興公司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元器件,⾯臨滅頂之災,網上對我國的電⼦元器件⾏業的討論突然多了起來,各
種⾃媒體也批量製造⼤批文章,但是很多消息並不準確。我覺得我應該寫點什麼了。本⼈是無線電專業本科,留學
的通訊碩⼠專業,近⼆⼗年都做通訊⾏業的研發和管理⼯作,以軟件為主,硬件也⻑期接觸供應鏈,平時注意蒐集
電⼦元器件⾏業的新聞,所以有⼀些⼼得。由於本⼈實際上不屬於電⼦元器件⾏業,文章中有差錯在所難免,不過
我相信⼤⽅向是不會錯的。另外,我推薦⼤家看深圳寧南⼭的微博文章。他對中國的各個⼯業⾏業,尤其是IT電⼦
業的資料蒐集和思考是比較全⾯的。總體來說,我國電⼦元器件⾏業近年來進步很⼤,尤其在軍⽤電⼦元器件上,
但是⾏業整體仍然⾯臨很多挑戰,不缺錢,主要缺技術積累,缺⼈才,仍然需要很⻑時間才能趕上世界先進⽔平。
對我國電⼦元器件⾏業的前景,我是謹慎樂觀的。1.什麼是電⼦元器件電⼦元器件所包含的產品範圍非常廣闊,從
⽤量最⼤的各種電阻電容,到各種集成電路(CPU,FPGA,DRAM,Flash閃存芯片等等),再到各種屏幕,各種
接插件,連接器,各種光電元器件,感光元器件,攝像頭模組,各種電機,麥克風,各種射頻元器件(射頻功放,
濾波器,分頻器,開關器件,天線,電纜等等),各種傳感器,各種功率器件,等等等等,甚⾄⼀些⽣產電⼦產品
的材料都算,範圍超過⼀般⼈想像。當前世界上正在量產的電⼦元器件SKU有兩三千萬種,如果加上過去幾⼗年間
⼈類總共⽣產過的電⼦元器件,估計SKU有1.6億種以上。電⼦元器件的⽣產廠家全世界也有⼤⼤⼩⼩數千家。有
⼤廠如三星和英特爾,員⼯數⼗萬⼈,也有⼩廠只有幾個⼈(這還不算我國⼤量的⼭寨企業)。是的,有些歐美名
牌射頻天線和波導產品的⽣產企業員⼯只有⼗幾到幾⼗個⼈,名副其實的作坊式企業,但技術都有獨到之處。從⽣
產廠的投資額來講,需要投資最⼤的是擁有最先進⼯藝的集成電路廠和各種屏幕廠,投資額基本在數百億⼈⺠幣
(專題)到⼀千多億⼈⺠幣,這是建設⼀個廠的價格!當然,如果不選擇最先進的⼯藝,投資額要⼩很多。實際上
⼤部分的集成電路產品並不需要採⽤最先進的⼯藝,這點我下⾯詳細講。⼤量的電⼦元器件品種並不需要像⽣產集
成電路那樣的⽣產設備,也不需要那麼⼤的投資。這些電⼦元器件說⽩了就是對⾦屬和⼀些材料的⾼精度加⼯,但
要做好並不容易。下⾯舉幾個例⼦:我們最常⾒,最低檔的,電⼦產品中⽤量最⼤的電阻和電容普通⺠⽤的電阻和
電容有兩⼤特點:第⼀,需求量極⼤,每個電路板少則⽤幾⼗顆,多則⽤幾千顆。第⼆,價格極其低廉,貼片電阻
和電容都是⽤紙帶包裝卷在圓盤上賣,可以直接⽤在SMT機的進料⼝上,國產貨通常五千,⼀萬顆⼀卷的賣⼗幾元
到幾⼗元。沒錯,每請看顆的價格還不到⼈⺠幣⼀厘錢。下圖。但是,請記住,無論這類元器件有多便宜,只要焊
到你的電路板上,只要有⼀顆壞了,就會讓你整個電路板報廢,無論你的電路板有多值錢。所以,我國的電⼦產品
⽣產⼤廠,盡量避免使⽤國內⼩廠的電阻電容產品,寧願使⽤進⼝的如三星,TDK等名牌廠家的產品,因為實在承
擔不起損壞的風險。TDK和三星等名牌廠家的電阻電容,雖然他們的⽣產廠投資都不像集成電路那麼⼤,我國中⼩
企業⼀樣能投資得起,但在材料配比,⽣產⼯藝⽅⾯⼈家也有⻑期的積累,⼈家就是能⽣產幾百億顆都保證質量的
⼀致性,次品率極低。這是國內廠家所達不到的。據說有國內廠家去挖⽇本和韓國(專題)的電阻電容⼯程師,⼈
家給多少錢都不來。所以雖然這類產品非常簡單,但直到現在國內廠家在質量上還是趕不上歐美⽇韓台企業的產
品。今年年初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國內國際的電阻電容產品價格暴漲了好幾倍,華強北⼜暴富了⼀批炒貨的⼈,
我國各⼤電⼦產品⽣產企業非常頭疼卻沒有辦法。
再舉⼀個例⼦,射頻濾波器和波導類產品。這類產品除了有幾個⼤廠外,還有⼤量的歐美⽇中⼩企業⽣產。這類產
品是通過電磁波的輻射,傳播,反射,感應等原理來⼯作的,基本上就是⾦屬材料加⼯⽽成。在⼀個電路板上有幾
條導線排成特殊的形狀,有特殊的尺⼨,封裝到外殼裡,焊接到電路板上就能起到濾波器的作為。這類產品的⽣產
設備也簡單,也不需要⼤量投資,我國中⼩企業也投資得起。但是,為什麼⾦屬線排成這樣就能濾波?為什麼形狀
稍微變化⼀點性能就急劇下降?這裡⾯有⼤量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積累,即所謂的知識,那些歐美名牌企業都是積累
了幾⼗年的經驗,有他們的核⼼技術,我國在這⽅⾯積累實現太少。養著⼀批有多年經驗的老⼯程師,五六⼗歲的
都有,⼈家⼀輩⼦就幹這個,⽣活平靜,⼀⼼做技術。這的⼈靠砸錢是很難挖出來的..這裡我想問⼀下國內的電⼦
產業或者IT產業,中國有這樣的社會環境,能讓五六⼗歲的普通⼯程師安⼼做技術,同時享有較⾼的社會地位麼?
中國媒體上淨是“30歲的總裁⾝價⼗幾億,你再不創業就晚了”“存款幾千萬才能財務⾃由”......有幾個⼯程師能
安⼼到五六⼗歲還做技術?有幾個企業願意養這樣的老⼯程師?總之,電⼦元器件的品類太多了,即使是⽣產廠投
資不⼤的,我國也缺乏技術積累,沒有辦法很快趕上去。關鍵是缺乏這⽅⾯的⼈才,很多時候,⼈才靠錢來挖都是
挖不到的。2.集成電路是怎麼回事這是重點先來⼀段百度百科上的介紹:集成電路(集成電路)(縮寫IC)是⼀種
微型電⼦器件或部件。採⽤⼀定的⼯藝,把⼀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佈線互連⼀起,
製作在⼀⼩塊或幾⼩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
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個整體,使電⼦元件向著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可靠性⽅⾯邁進了⼀⼤步。
它在電路中⽤字⺟“IC”表⽰。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鍺(Ge)的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
(基於矽(Si)的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業⼤多數應⽤的是基於矽的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技術包括芯片製造
技術與設計技術,主要體現在加⼯設備,加⼯⼯藝,封裝測試,批量⽣產及設計創新的能⼒上。下⾯是我⾃⼰寫
的:⼈⼈都聽說過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約每隔18-24個⽉便會增加⼀
倍,性能也將提升⼀倍。有⼀段時間,⼈們說摩爾定律失效了,英特爾⾃⼰都做不到了,也有⼈說實際上IC⾏業發
展比摩爾定律更快了。不論如何,全球半導體企業⼀直投入巨資研究新的制程⼯藝,其標誌就是集成的半導體元件
的線寬。每⼀次制程⼯藝的進步,都帶來更⼩的線寬,更⼩的功耗,更⾼的⼯作頻率,能夠集成更多的元件,有更
強的性能。線寬:注意,1毫米= 1000微米= 1000000納米,⼀千倍的關係從我對半導體⾏業有印象的時候開
始,半導體⾏業最先進的制程⼯藝從幾⼗微米到幾微米,再到幾百納米,130納米,65納米,45納米,28納米,
20納米,16納米,14納米,10納米,直到今年三星就要量產的7納米,(中間可能還有個別其它的線寬)。 - 隔
兩三年就更新⼀代,但是基於這些線寬,各個廠家仍然有不同的⼯藝技術。有時候線寬也只是⼀個商業宣傳噱頭,
因為IC電路上的每⼀個晶體管都是由多種半導體材料搭建⽽成,每種材料的形狀和線寬都可能不同,廠家選擇最窄
那個宣傳,彷彿⽔平最⾼,實際上也許不那麼⾼。比如網上有很多討論,英特爾的20納米制程⼯藝在實際效果上
要強於台積電的16納米制程⼯藝。所以我們在評價⼀個IC廠的制程⼯藝是否先進的時候,線寬是⼀個重要的參考,
但不是唯⼀的。晶圓(晶圓):晶圓是圓柱形的單晶矽切割成的圓形矽薄片,所有的IC都是在晶圓上加⼯⽽成的,
然後經過切割和封裝,測試,就是芯片成品顯然。 ,晶圓越⼤,能在晶圓上製造的集成電路就越多,成本就越
低。所以在半導體⾏業發展的近幾⼗年裡,晶圓的尺⼨不斷加⼤,從4英⼨,6英⼨, 8英⼨發展到現在的主流12
英⼨,未來會有更⼤的晶圓。原理上講,⽤多少納米線寬的制程⼯藝和晶圓的尺⼨沒有必然的聯繫,7納米也可以
⽤4英⼨晶圓,但實際上IC⼯廠通常會採⽤那個時代最⼤的晶圓來降低成本。投資和⾏業:。摩爾定律只告訴你了
IC⼯藝如何進步,但沒告訴你建造IC⼯廠的投資如何增⻑實際上每⼀代制程⼯藝的進步,新建⼯廠所需投資都⼤幅
度增⻑從70年代的幾千萬美元,到幾億美元,⼗幾億美元,幾⼗億美元,上百億美元,⽽最近三星,英特爾和台
積電投資的7納米⽣產廠,投資額都已經超過⼆百億美元。這種天價的建設成本帶來兩種後果:第⼀,是⼩國或者
新進入IC⾏業的國家,已經沒有經濟實⼒追求最先進的制程⼯藝了台灣(專題)和韓國都是舉政府之⼒全⼒⽀持,
並且從幾⼗年前集成電路⼯廠所需投資還沒那麼⼤的時候就進入⾏業,經過以廠養廠的良性循環,利⽤舊⼯廠的⾼
利潤才能撐得起對新廠房的投入。⽽投入稍微不⾜,便⼀步落後步步落後,如今歐洲和⽇本的IC企業都已經無⼒再
追尋最先進的制程⼯藝了。全世界最先進的IC制程⼯只掌握在三家公司⼿中:。三星,台積電,英特爾⽽⽬前唯⼀
有可能趕上來的,就是中國第⼆個後果,就是如此⾼價的廠房,靠⾃家的產品⼀般都無法填滿產能,帶來的後果就
是⾃家產品的成本飆升。為了填滿產能,攤平成本,所有掌握最先進⼯藝的廠家都必須為其它公司代⼯。這就導致
了集成電路⾏業分化為沒有⼯廠只有設計和市場部⾨的FABLESS企業,和為其它企業代⼯⽣產的FAB公司。台積電
是只有代⼯,沒有⾃⼰品牌IC產品的。三星和英特爾都有⾃⼰品牌的IC產品,但也為其它企業代⼯。世界上也有⼀
些IC企業,在特定的⾏業裡市場佔有率⾼,⽽集成電路⼯廠的制程⼯藝並不⾼,成本也不⾼,這些企業是不⽤給別
家代⼯的,⾃⼰⽣產⾃⼰設計的IC就夠。沒有IC⼯廠的設計企業有很多,比如華為海思,AMD,NVIDIA,⾼通,
MTK,博通,等等等等。網上有⼈說華為海思的芯片是台積電代⼯的,所以華為海思不⽜,這個觀點是錯的。通
訊⾏業霸主⾼通就沒⾃⼰的IC廠,所有產品都是台積電或者三星代⼯⽣產的,你敢說⾼通不⽜?華為不⽌是⼿機
CPU是⾃⼰設計,它的網絡產品中⽤的交換機芯片,路由器芯片,和電源管理等等很多芯片都是⾃⼰設計找FAB廠
代⼯的。華為是核⼼電⼦元器件⾃主率最⾼的中國企業,當然,它也有⼤量的電⼦元器件需要進⼝。
中國的IC⾏業⽔平:這
裡就是重點中的重點了。中國的經濟實⼒是在最近⼗年左右才爆發性增⻑的。由於IC FAB⼯廠所需投資額巨⼤,
⼗幾年前中國實際上沒有有少錢投入,⽔平落後是必然的。再加上科研體制的問題,早期有⼀幫公司靠打磨進⼝芯
片冒充⾃⼰的產品,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當其衝的就是“漢芯”,以⾄於網上⼀有新聞說中國什麼芯片獲得
突破,立即有⼈蹦出來說:是打磨掉⼈家的標打上⾃⼰的標的吧?這種情況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觀。⾸先看IC製造
FAB企業的⽔平:中國⽬前(2018年初)最先進的IC制程⼯藝是中芯國際和廈⾨聯芯的28納米制程廈⾨聯芯的28
納米良品率已經超過95%,⽽中芯國際的28納米良品率還不⾼,實際上對這⼀⼯藝還沒完全搞利索。⽽中芯國際
已經把14納米制程作為研發重點,爭取在2019年底之前量產。另外台積電在南京投資的16納米⼯廠,⽬標是2018
年底量產。那麼世界最先進⽔平呢?上週剛剛爆出的消息,三星的7納米制程剛剛量產成功,⽽且是應⽤了ASML
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完成的。⽽台積電沒有使⽤EUV光刻機的7納米⼯藝要到今年底才能量產,英特爾會更晚些。
使⽤EUV光刻機未來可升級到更先進的5納米制程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你们说的是不是这种?看你们的内容我也明白了什么叫一叶知秋
chatswood wrote:
你们说的是不是这种?...(恕刪)
噗,这价格。。。。现在哪个军队会用啊!
澳大利亞人口跟台灣差不多,土地資源優於台灣,剛剛收掉國內唯一汽車製造廠,相信他們也沒有自製小型挖土機。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