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中畢業了,勞煩中科院往大學畢業找工作道路上速速推進。實戰中這種系統可能應用性低。觀察俄羅斯烏克蘭之戰,俄軍經由無人機索敵,以遠程火箭彈在幾十公里以外開火,再以無人機或前鋒偵查兵以雷射制導方式精確打擊重創烏軍。再由PLA和俄軍歷次比武對練中發現,PLA已經掌握這個俄系技術,演習中自稱比俄軍更準確。中科院有必要速速將UAV裝上雷射標定系統,指揮後方機動的LT2000車陣,LT2000邊開邊打邊逃敵軍空襲。若是做成海灘固定機器碉堡陣地,只怕第一波空襲/海軍岸轟就會被PLA擊毀,實用性不高。
daniellee888 wrote:從剛剛釋出的影片中...(恕刪) 我的觀點並不是從新出來的東西找麻煩!(我不是酸民)而是啟發我聯想到其他的武器研究~影片中的細細的導引火箭可以達到10公里!!!那麼更改外型加粗又雷達導引最後紅外缐鎖定的海(陸)劍羚飛彈的射程及性能才是我殷切期盼的事!
daniellee888 wrote:雷達導引最後紅外缐鎖定的海(陸)劍羚飛彈的射程 防空飛彈往上飛又要高G扭動追逐空中高速高G扭動目標,射程自然比對地拋物線彈道火箭差。怎麼能用這兩種不同屬性的武器聯想?
個人觀點:1/這套系通應該是針對金馬外島防衛需求設計的(我是在金門服兵役的)2/那20mm機砲拜託換掉吧!!3/因為是原型感覺改進空間超大4/拜託中科院別學對岸老使用動畫呈現5/前面那位說的是 實用性不高 當人家登陸傻傻的梅掩護呀
alanchentw wrote:防空飛彈往上飛又要...(恕刪) 現代武器能自動偵測敵方照射雷射光束 , 遭標定時亦能自動調轉炮口先行反制 ~所以中科院可以考慮向美國購買衛星制導套件裝在火箭上 , 這樣己方遭敵方先行摧毀機率就小的多 .以PGK精準導引套件價格來說 也不過是10,000 美金 , 價格並不昂貴 ~ 而相較制導砲彈的衛星制導部因為必須承受砲彈發射時上萬個G的加速度 ,火箭上的衛星制導彈頭初加速段 , 所需承受瞬間加速值並不會超過50G , 所以對於芯片及結構強度成本自然可以比一萬美金低得多囉 ~PGK衛星制導套件 :
這類的武器的運用主要還是先躲起來 打了後 趕快逃 再躲起來 再打 再趕快逃這類基本功沒有做好當然是當作活靶來圍剿 也不用吹噓無人機搭配攻擊有多厲害基本上這是貓抓老鼠的遊戲 無人機要來反應也要時間 各項訊息的傳輸也會被干擾這類反登陸戰場沒有完美布局 要靠現場指揮跟操作的人員想辦法剋敵或壓制對方感覺起來中科院這個小火箭應該可以變成解放軍中最具盛名66式火箭的未來後繼者很期待看到這個小武器的真實操作模樣 希望跟動畫中的感覺接近
daniellee888 wrote:那麼更改外型加粗又雷達導引最後紅外缐鎖定的海(陸)劍羚飛彈的射程及性能才是我殷切期盼的事!...(恕刪) 這也難說啦 ~舉例來說 對岸紅箭10近期展示的射後不理圖像比對末制導技術就蠻炫的 ~基本上中國軍用數位影像資料庫看來已經建構完成了.... 不要說空對地飛彈 反艦飛彈 反坦克飛彈了 , 之前武器展中 , 連袖珍型70mm對付無人機的防空飛彈都用上自動影像匹配技術了呢 ....這個中科院也可以參考一下 ~~
cm601212 wrote:個人觀點:1/這套系通應該是針對金馬外島防衛需求設計的(我是在金門服兵役的)2/那20mm機砲拜託換掉吧!!3/因為是原型感覺改進空間超大4/拜託中科院別學對岸老使用動畫呈現5/前面那位說的是 實用性不高 當人家登陸傻傻的梅掩護呀 可參考俄國的概念砲,彈合一利用汰換的的戰車底盤,把雙連機砲,及短程飛彈及雷達整合在一起,這樣一台防空戰車就可抵好幾個防砲陣地.機動性又高.PS 機砲是與雷達整合在一起,自動瞄準,非人工操作
「袖劍」是由上海航天八院所研製中國第一款以反無人機為主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全長40公分、直徑7公分,採用火箭發動機推進。技術人員表示,「袖劍」射程可達2公里,以電視頭自動匹配制導,能輕易攔截所有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堪稱「無人機殺手」。此外,只要更換彈頭,袖劍也可用於城市反恐作戰,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具有效控制殺傷範圍的優點。據了解,該導彈系統在2016年初成功進行試射,該院技術人員考慮未來將研發更小規格、直徑4公分的袖珍防空彈,顯示袖劍這款小導彈系列前景十分看好。原文網址: 「袖劍」專打無人機 中國最小防空導彈比步槍還輕 | ETtoday星光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809651#ixzz5Ct88vywZ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