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上突然出現一個熱門話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佈了光華工程科技獎提名名單,其中放出了得到提名的我國科學家的獲獎項目信息。
儘管相關信息早在2017年就已經放在網站上,但沒有引起關注。直到昨天被人發到論壇上……在相關討論瞬間引爆網絡後,科技協會默默的將相關內容刪除了。
看了一下相關的文件,列車長驚訝地發現——本次列車的車速在一些方面,已經落後於中國「黑科技」進步的速度了!
這驚喜實在太大,一列火車拉不下,我們慢慢來跑。預計分8-10期欄目發車,相信看完這一系列,對於我國的高超聲速和軍事技術領域的一些最新成就,大家的認識程度可以比之前上升一個台階。
不過當然了,大家記住,這是跑火車的內容,如果偶有脫軌,那是軌道修得不好,不乾列車長的事……
這次列車,咱們就不說獲獎者的姓名,只點出他們關鍵事跡中的一些關鍵字句,結合已知的一些信息,進行推測——或者說發車。
首先,在其中一位專家的事跡中,提到這位高超聲速試驗技術領域的專家,在國家高技術重大項目二型飛行器試驗樣機氣動佈局設計中,提出「鈍頭體機身+邊條厚三角翼+立尾」佈局構型……為飛行器成功實現無動力能量管理、進場著陸提供了保障。
這明顯是在說傳說中的「神龍」航天飛機驗證機。

鈍頭體機身+邊條厚三角翼+立尾

神龍驗證機外形想象圖,這也是我國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的一個代表性項目

我國類似航天飛機的飛行器研制其實很早已經開始
從文中提到該機的研制難度來看,該機已經不僅進行過轟-6的掛飛驗證,還進行過垂直發射試驗。可以說它已經是一種航天飛機——這也可能是中國在高超聲速飛行試驗中的重要一步,基本上達到了美國、蘇聯航天飛機的水平——當然,我們的「神龍」在尺寸上和它們有一定差距。但這也正驗證了當初錢學森關於航天飛機構型不適宜做大的論斷。
而關於另一型試驗飛行器,其氣動佈局則是:「尖頭體身+大三角翼+翼尖垂尾」。關於其研制難度則提到了高空高速巡航、安全分離邊界評估、能量管理自主返回等問題。且該機是「某新型飛行器掛飛投放、助推爬升、助推分離、高速巡航、高低速兼顧」。

這種描述的飛行器可能與美國DARPA在HTV-2試驗失敗後,計劃啓動的Hypersonic X-Plane(HX)相似,該飛飛行器計劃2017年進行試驗

HX計劃吸取HTV-2經驗,準備改變助推方式——後面我們會看見,這個美國人計劃中的改進,在中國這邊——前幾年試驗成功了,當然,具體做法和他們還是不同的

這裡提到的掛飛+助推滑翔的設計,可能類似美國X-43的發射方式
此外,還有一個「軸對稱彈身+尾裙+尾翼」的「臨近空間某飛行器驗證機」,該機需要「級間分離、頭罩分離、進氣道啓動」的設計需求。
上述兩種飛行器,目前因為保密原因,尚未得窺真容。我們只能猜測,其中那個採用「軸對稱彈身,尾裙,尾翼」設計的飛行器,或許類似我國2016年首次公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驗證飛行器。

軸對稱,尾翼+尾裙,在臨近空間啓動超燃衝壓——從描述來看,和我國首枚超然衝壓試驗飛行器相似
評獎材料中提到,這位專家參與研制的飛行器試驗均取得圓滿成功。
他與另一位在研制JF-12風洞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一道,為我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設計和試驗做出了貢獻,讓實用化高超聲速飛行器設計,鋪平了道路。

JF-12高超聲速復現風洞的總工也名列此次提名名單之中——這次的申報材料中,特意提到,「復現」是比「模擬」高一個層次的概念,這是中國高超聲速試驗的重要「法寶」
從這幾位專家參與的大量項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國在高超聲速飛行器理論設計、基礎技術研究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從21世紀初至今,相關研究項目,驗證機、驗證彈的試制、試飛、試驗從未停止,且項目相當密集。可以說,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投入水平,並不次於美國人。這是中國能夠在這一領域取得巨大進步的根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