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是廠家自己研發的技術展示機。要獲得買家認同就得按照海空軍的需求進行修改。
今年有資訊傳出已經在與J-20海軍型的競爭中獲得海軍認可,沈飛正式研發“J-31”海軍型。
空重14噸,內油7噸多,內建加外掛載彈總載荷8噸,最大起飛重量29.5-30噸左右。。。。
單座雙發,常規佈局。前期使用國產發動機最大推力9噸。後期換裝新發動機,最大推力10噸-11噸。有一定的超巡能力。
彈倉對空掛載為:6枚摺疊翼中程空空彈,或 4枚中遠端空空彈 反輻射彈,或與格鬥彈混掛4+2 2+2 (格鬥彈採用下伸出滑軌發射)。
彈倉對面掛載:12枚SDB小直徑滑翔炸彈,或 500公斤制導炸彈 4枚,或新型反輻射反艦彈 4枚。可以外掛殲20的大副油箱,一個重約2噸。
整機低紅外輻射特徵、低可探測性,擁有強大態勢感知能力和組網資訊化作戰能力。 於2019年底或20年上半年首飛。屬於新一代彈射型航母配套艦載機之一。
發動機本來就跟美軍有代差。。。這個現在大推中推都有這個問題(中推技術難度還小點),老老實實還賬發動機欠債。
最重要的 隱身效能 態勢感知能力。組網聯合作戰能力 武器效能 ,至少技術上與美軍是一個檔次。使用經驗還差點,這幾年殲20會加緊操練摸索帶有中國特色的一套經驗。。
設計有軸對稱向量,新一代發動機前期不會上,後期階段增推之後會上,。。。。。因為向量會造成推力損失和結構重量增加。
新一代的數字化火控技術天生就自帶多功能。。。區別只在於優化
可以滑躍起飛。。。。。。新一代艦載機設計時就考慮了 造出來後滑越起飛是一個試驗專案。。。。滑越航母上不上這個就看軍方怎麼安排了。。。
選擇大推 ,推重比也上不去。。。。主要效能上滿足需求 艦載機可維護性 低易損性更重要。數量 排程 艦機適配性是重點考慮因素。新一代艦載機不會差於F35 最終還是各有優勢。
前期狀態隱身效能 感知能力 組網聯合作戰技術上不差於F35C 使用經驗差點,飛行效能由於發動機所以不如F35C。
對空武器不差於它。。。。後期換髮之後 如果F35C的發動機水平沒有太大的增加 那飛行效能某些方面能超過他。因為小涵道比。。。。有一定超巡能力 加速效能也 比它好,新一代國發後期增推階段之後還會上向量。。。。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大推比中推紅外特徵明顯。
組網聯合作戰,殲20與新一代艦載機的全空域搜尋範圍其實是一樣的,用的同一家的產品,孔徑大小 功率 解析度都是一樣。雷達方面反而只能掃描一個扇區,雖然有低可截獲能力,但被發現的概率還是有的
預計2024--2025上航母。順利的話 一服役就能用上新一代發動機,動力不順利的話 先用著9噸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