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ang411 wrote:
...(恕刪)
這輛戰術編號615的四號戰車G型為武裝親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親衛旗隊」(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簡稱LSSAH)裝甲擲彈兵師武裝親衛隊戰車一團「阿道夫·希特勒親衛旗隊」(SS-Panzer-Regiment 1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二營六連一排排長座車,時為1943年二、三月間東線戰場第三次卡爾可夫(Kharkov)戰役期間。

有鑑於東線戰場裝甲部隊面對俄軍中/重戰車火砲效力不足的窘境,德國自1942年三月開始量產首款裝備7.5 cm KwK 40 L/43長砲管戰車砲的四號戰車F2型,並自六月起改稱四號戰車G型。G型歷經數次小改款增加裝甲厚度,最後在1943年四月開始裝備7.5 cm KwK 40 L/48戰車砲,亦即後繼四號戰車衍生型的標準武裝。G型可謂四號戰車由初始7.5 cm KwK 37 L/24短砲管步兵支援構型演進至長砲管對戰車構型的過渡款。
LSSAH裝甲擲彈兵師在1942年十月由LSSAH機械化師(SS-Divison (mot.) LAH)擴編成立。下轄的武裝親衛隊戰車一團也由營級單位擴編為兩營七個戰車連(八連未編成)。其中四連為重戰車連,配屬虎式戰車H1初期量產型以及作為對軟性目標火力輔助的三號戰車J型。此虎式重戰車連在1943年七月底衛城作戰結束後即獨立擴編為武裝親衛隊第101重戰車營(schwere SS Panzer-Abteilung 101)。LSSAH裝甲擲彈兵師在編成時刻正於法國整補。1942年十一月底參與佔領南法維琪政權自治區的軍事行動,隨後於1943年1月11日劃歸東線南方集團軍,參與馮•曼斯坦元帥所籌劃的「反手拍」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以緩解1942年底史達林格勒大敗之後,德軍在東線南方戰場幾近全盤崩潰的險峻局勢。
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的LSSAH戰車團並未滿編:
• 團部配屬三輛三號指揮戰車(Befehlspanzer III,戰術編號554、555、556)以及三輛二號戰車(戰術編號557、558、559)作為偵察之用。


• 兩營部各配屬一輛四號戰車G型以及三輛三號指揮戰車,下轄四連(缺三連與八連)。
• 除虎式重戰車(四)連外,各連(X)連部配屬兩輛四號戰車G型(戰術編號X05、X04),下轄一、二兩排(缺三排)。三連未參與此戰役、四連則有九輛虎式戰車H1型以及十輛三號戰車J型。



• 各排(Y)配屬四輛四號戰車G型(戰術編號XY5、XY6、XY7、XY8)。












因此在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LSSAH戰車團在編制上的裝甲主戰力為52輛四號戰車G型、九輛虎式戰車H1型與十輛三號戰車J型。在此之後,虎式重戰車連於1943年五月由四連換為13連、八連於同年七月衛城作戰前編成;在此同時,一營的四個戰車連轉隸新成軍的武裝親衛隊第12裝甲擲彈兵師,戰力缺口後續以豹式戰車連補齊。
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LSSAH戰車團的塗裝形式至今仍有爭議。一派的說法是在暗黃底色上施以冬季白色塗料,戰術編號為實心紅字。底色為暗黃色或鐵灰色尚無定論,因為四號戰車G型由1942年三月至1943年六月的生產區間,絕大部份正處於全車鐵灰色塗裝以及北非與俄羅斯南部區域指定的全車暗黃色或熱帶迷彩(暗黃底色附帶四分之一以下區域橄欖綠)並存的時期,而三色迷彩規範在1943年2月18日才頒布。然而以該團先前在法國整補時的照片可知其戰術編號的呈現方式是在底色上加白框。該團派赴東線前雖接收新戰車,但應仍維持原本的戰術編號形式。施以冬季白色塗料後,字體外緣白框與之混為一體,因此使底色的字體變得纖細。


這項說法可以團部戰術編號555的三號指揮戰車砲塔後方貯物箱編號作為證據,然而就部份白色塗料剝落後的照片卻也不易研判戰術編號是底色抑或底色之外的色彩。


此外,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的LSSAH戰車團四號戰車G型皆在車體左側置放的兩個預備路輪後方設置一貯物箱。十字國徽繪在箱上,而非車體上。樓主模型在這點上與史實有所出入。
戰爭中後期常見的裝甲側裙(Schürzen)間隙裝甲在此時尚未成為標準配備。裝甲側裙發展之初是為了抵禦俄軍慣用的戰防步槍,因此戰車在垂直裝甲薄於40公釐與30度傾斜裝甲薄於30公釐的部位皆以裝甲側裙防護。裝甲側裙在1943年二月底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剛完成測試,三月即由希特勒下令加裝於突擊砲、三號戰車、四號戰車及豹式戰車。因此以四號戰車而言,僅有G型後期量產批、H型及最終的簡化版J型在出廠時附掛裝甲側裙(1944年九月起車側改為輕量化網狀側裙Drahtgeflecht)。戰場現地加裝裝甲側裙則由1943年六月開始進行,正好趕上七月的衛城作戰。由於裝甲側裙也能藉提早引爆彈頭干擾金屬噴流而有效抵禦二次大戰時期的高爆戰防彈(HEAT),因此在不使用戰防步槍的西線戰場仍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