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為Sonderkraftfahrzeug的縮寫,指特殊用途車輛。通常以任務用途命名,而非車款,也因此造成許多混淆。命名的區間為:
• 1-99號:無裝甲半履帶車
• 100-199號:戰車及戰車衍生的突擊砲、戰車驅逐車、驅逐戰車、自走砲
• 200-299號:偵察車、裝甲車、裝甲運兵車、指揮戰車
• 300號以後:掃雷車、遙控自走雷

以下為二次大戰期間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輛及其衍生型:

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小型履帶式機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2/1 Kleines Kettenkraftrad für Feldkabelbau, Feldfernkabel:鋪設電話線用小型履帶式機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2/2 Kleines Kettenkraftrad für Feldkabelbau, schweres Feldkabel:裝設固定纜線用小型履帶式機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3 Maultier :「騾」,為因應東線戰場環境而由各廠卡車改裝之半履帶車總稱

Sd.Kfz. 3a LKW Gleiskette 2 t Maultier (Opel-Ausführung):Opel廠兩噸履帶式卡車「騾」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3b LKW Gleiskette 2 t Maultier (Ford-Ausführung):Ford廠兩噸履帶式卡車「騾」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3c LKW Gleiskette 2 t Maultier (Klöckner-Deutz-Ausführung):Klöckner-Deutz廠兩噸履帶式卡車「騾」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3/4 LKW Gleisketten 2 t, geschlossen (Maultier):Opel及Ford廠兩噸封閉式貨艙履帶式卡車總稱,通常用作救護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3/5 LKW Gleisketten 4.5 t Maultier:Daimler-Benz L 4500 R 4.5噸履帶式卡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4:火箭發射車及火箭搬運車

Sd.Kfz. 4 Munitionskraftwagen für Nebelwerfer schweres Gleisk LKW Maultier 4.5 t:由Daimler-Benz L 4500 R Maultier重型履帶式卡車改裝的4.5噸火箭搬運裝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4/1 15-cm-Panzerwerfer 42 auf Sf (15-cm-Panzerwerfer 43) auf 2 t Maultier:由Opel將自廠Sd.Kfz. 3a Maultier改裝的兩噸火箭發射裝甲車,除標準武裝15 cm Nebelwerfer 41外,亦曾搭載8 cm Raketen-Vielfachwerfer仿俄製M-22 Katyusha多管火箭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6 Zugkraftwagen 5 t mit Pionier-Aufbau:Büssing廠五噸曳引車暨工兵載具

Sd.Kfz. 6/1 Zugkraftwagen 5 t mit Artillerie-Aufbau:五噸砲兵曳引車,主要用以曳引10.5 cm leFH 18榴彈砲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6/2 Selbstfahrlafette 3.7-cm-Flak 36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5 t:裝備3.7 cm FlaK 36的自走防空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6/3 Selbstfahrlafette 7.62-cm-PaK 36 (russisch)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5 t:裝備仿俄製7.62 cm M1936 F-22戰防砲的戰車驅逐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7 mittlerer Zugkraftwagen 8 t:Krauss-Maffei廠八噸中型曳引車,主要用於曳引8.8 cm防空砲或15 cm sFH 18重型榴彈砲,另有附加裝甲構型(Gepanzerte)以保護乘員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7/1 Selbstfahrlafette 2 cm Flakvierling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8 t:裝備2 cm四聯裝防空機槍的自走防空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7/2 Selbstfahrlafette 3.7-cm-Flak 36 (3.7-cm-Flak 43)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8 t:裝備3.7 cm防空砲的自走防空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7/3 Feuerleitpanzer auf Zugkraftwagen 8 t:V2彈道飛彈指揮觀測裝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7/6 FlaK-Messtruppenkraftwagen:野戰防空觀測車,曳引Kommandogerät 36大型測距儀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8 schwerer Zugkraftwagen 12 t:Daimler-Benz廠十二噸重型曳引車,主要用於曳引21 cm Mörser 18重型榴彈砲、15 cm Kanone 18重型野戰砲或10.5 cm FlaK 38防空砲等重型火砲,無衍生型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8.8 cm Flak 18 (Sfl.) auf Zugkraftwagen 12 t (Sd.Kfz. 8):以原型車底盤裝備8.8 cm FlaK 18防空砲的戰車驅逐車,僅在1939年製造十輛,配屬戰車驅逐八營(Panzerjäger-Abteilung 8)一連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9 schwerer Zugkraftwagen 18 t:Fahrzeug- und Motoren-Werke (FAMO)廠十八噸重型曳引車,通常用於中型至重型裝甲車輛拖救回收,可曳引Sd.Ahn. 116 22/23噸戰車運輸用平板拖車(Tiefladeanhänger für Panzerkampfwagen)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9/1 Drehkran auf schwerem Zugkraftwagen 18 t (6 t Hebekraft):裝備六噸起重機的戰車維修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9/2 Drehkran auf schwerem Zugkraftwagen 18 t (10 t Hebekraft):裝備十噸起重機的戰車維修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8.8 cm Flak 18 (Sfl.) auf Zugkraftwagen 18t (Sd.Kfz. 9):裝備8.8 cm FlaK 18防空砲的戰車驅逐車,僅在1940年製造十五輛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0 leichter Zugkraftwagen 1 t:Demag廠一噸輕型曳引車,主要用於曳引2 cm FlaK 30防空砲、7.5 cm leIG 18步兵砲或3.7 cm PaK 36戰防砲等小型火砲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0/1 leichter Gasspür-Kraftwagen:輕型毒氣偵測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0/2 leichter Entgiftungs-Kraftwagen:輕型毒氣中和車

Sd.Kfz. 10/3 leichter Sprüh-Kraftwagen:輕型毒氣施放車

Sd.Kfz. 10/4 leichte Selbstfahrlafette 2-cm-Flak 30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t :裝備2 cm FlaK 30防空砲的自走防空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0/5 leichte Selbstfahrlafette 2-cm-Flak 38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 t:裝備2 cm FlaK 38防空砲的自走防空砲車,1943年間德國空軍使用者附加防護裝甲板(Behelfspanzerung)以保護乘員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3.7-cm-PaK 35/36 Selbstfahrlafette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t (Sd.Kfz. 10):裝備3.7 cm PaK 35/36戰防砲的戰車驅逐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5-cm-PaK 38 Selbstfahrlafette auf Fahrgestell Zugkraftwagen 1t (Sd.Kfz. 10):裝備5 cm PaK 38戰防砲的戰車驅逐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 leichter Zugkraftwagen 3 t:Hanomag廠三噸輕型曳引車,主要用於曳引3.7 cm FlaK 43防空砲或10.5 cm leFH 18榴彈砲等中型火砲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1 Nebel-Kraftwagen:10 cm Nebelwerfer 35/40重型迫擊砲載具暨彈藥搬運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2 mittlerer Entgiftungs-Kraftwagen:中型毒氣中和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3 mittlerer Sprüh-Kraftwagen:中型毒氣施放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4 Nebel-Kraftwagen für die 15-cm-Nebelwerfer 41:15 cm火箭發射器曳引暨火箭搬運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d.Kfz. 11/5 Nebel-Kraftwagen für die 21-cm-Nebelwerfer 42:21 cm火箭發射器曳引暨火箭搬運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chwerer Wehrmachtschlepper:Büssing廠四噸重型泛用曳引車,本預計自二次大戰中期取代Sd.Kfz. 6及Sd.Kfz. 10,但因開發遲延僅生產八百餘輛,亦有裝甲防護構型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chwerer Wehrmachtschlepper mit Pritschenaufbau:平板載重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elbstfahrlafette 15-cm-Panzerwerfer 42 auf schwerer Wehrmachtschlepper:15 cm火箭發射裝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schwerer Wehrmachtschlepper mit Behelfspanzerung als Selbstfahrlafette für 3,7-cm-Flak 43/1:裝備3.7 cm FlaK 43/1防空砲的自走防空砲車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二次大戰德軍無裝甲半履帶車型錄
2018-02-05 8:01 發佈
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 HK 101

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 HK 101簡稱Kettenkrad (履帶式機車)。原始設計為傘兵使用的輕型拖曳載具,且可裝載於Junkers Ju 52運輸機。其履帶式設計是為了全地形越野,轉彎除了轉動龍頭外,也能藉控制兩側履帶的速差達成,與全履帶式車輛相同。 此外亦能拆卸前輪以全履帶方式驅動。



Sd.Kfz. 2由於輕巧且越野性佳,也配發德國陸軍及武裝親衛隊使用。自1941年中德國侵俄之役起至終戰都看得到它的蹤影,但多見於東線戰場,北非及西線戰場則較為少見。總生產數近八千五百輛。



除了作為拖曳載具外,Sd.Kfz. 2在東線戰場上也用以鋪設纜線(Feldkabelbau),並產生兩種衍生型:鋪設四線絕緣電話線(Feldfernkabel, FFK)的Sd.Kfz. 2/1 (上三)以及佈設兩線互絞無絕緣固定用纜線(schweres Feldkabel, sFK)的Sd.Kfz. 2/2 (下)。大且重的電話線圈裝設於車上,鋪設時車輛移動並由車䵧人員協助牽引;固定用纜線圈則較輕較小,由人員持取置放於附載容器中,背負下車佈設。由於兩衍生型用途不同,隨車配發的尾拖車(Anhänger)也為不同型式。



大戰末期Sd.Kfz. 2亦在機場作為飛機拖車,將噴射機由機庫拖曳往跑道。拖曳過程中噴射機停俥以節省自力滑行所需的燃油。
不錯,圖文並茂,感謝介紹
redshoulder wrote:
Sd.Kfz.為Sonderkraftf...(恕刪)

redshoulder wrote:
Sd.Kfz.為Sonderkraftfahrzeug的縮寫,指特殊用途車輛。通常以任務用途命名,而非車款,也因此造成許多混淆。命名的區間為:
• 1-99號:無裝甲半履帶車
• 100-199號:戰車及戰車衍生的突擊砲、戰車驅逐車、驅逐戰車、自走砲
• 200-299號:偵察車、裝甲車、裝甲運兵車、指揮戰車
• 300號以後:掃雷車、遙控自走雷


軍事版就是要多一些這種長知識的文章!

redshoulder wrote:
Sd.Kfz. 2 Kleines Kettenkraftrad HK 101簡稱Kettenkrad (履帶式機車)。原始設計為傘兵使用的輕型拖曳載具,且可裝載於Junkers Ju 52運輸機。其履帶式設計是為了全地形越野,轉彎除了轉動龍頭外,也能藉控制兩側履帶的速差達成,與全履帶式車輛相同。 此外亦能拆卸前輪以全履帶方式驅動。


雖然都是差速轉向但功能上與設計上的要求並不一樣。德國佬半履帶車系的履帶組對於地形的響應遠沒有全履帶車型來的好(原因很多車長、懸吊、重心位置等因素)所以行駛上前方轉向輪很容易懸空導致車子無法有效的轉向,所以德國佬的半履帶車的履帶組都有差速轉向的功能。但那只是輔助性質而已,因為與正常的履帶車輛比"原則上"這種車型只做單邊的煞車來達到差速轉向而正統的履帶車有的是用變速箱做差速轉向(高級貨)而有的是多重的配置,例如豹式就是轉向離合器-->驅動煞車-->主煞車來控制一邊的履帶,這樣開起來轉向比較"線性"而不會像僵屍走路一樣都走直角的,但也有些全履帶車也一樣只是靠單邊煞車來控制方向的(圖省錢)。只是設計上會比較耐用,所以那種歐都敗型的脫拉庫要是一直用履帶去轉向估計煞車皮很快就沒了。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最近在看少女終末旅行就有了興趣想查半履帶車的資料
然後版主就剛好放上來

而kruppag123大大又提供了簡易科普
真是謝謝了

m91 wrote:
軍事版就是要多一些這種長知識的文章!(恕刪)


+1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kruppag123 wrote: 
雖然都是差速轉向但功能上與設計上的要求並不一樣。德國佬半履帶車系的履帶組對於地形的響應遠沒有全履帶車型來的好(原因很多車長、懸吊、重心位置等因素)所以行駛上前方轉向輪很容易懸空導致車子無法有效的轉向,所以德國佬的半履帶車的履帶組都有差速轉向的功能。但那只是輔助性質而已,因為與正常的履帶車輛比"原則上"這種車型只做單邊的煞車來達到差速轉向而正統的履帶車有的是用變速箱做差速轉向(高級貨)而有的是多重的配置,例如豹式就是轉向離合器-->驅動煞車-->主煞車來控制一邊的履帶,這樣開起來轉向比較"線性"而不會像僵屍走路一樣都走直角的,但也有些全履帶車也一樣只是靠單邊煞車來控制方向的(圖省錢)。只是設計上會比較耐用,所以那種歐都敗型的脫拉庫要是一直用履帶去轉向估計煞車皮很快就沒了。

履帶式車輛藉兩側履帶速差的轉向機構有許多模式,而達成轉向時不損耗發動機動力輸出以維持車速(regenerative steering),並能原地轉向(neutral steering)則是最終目標。

俄軍T-34與德軍三號戰車、四號戰車都使用簡易的離合器-煞車(clutch brakIng)轉向機構,以對應單邊履帶的控制桿先鬆離合器切斷動力輸入,繼而介入煞車以階段性改變單邊履帶轉速。因此轉向時發動機動力輸出直接損耗而未由另側履帶承接,車速因而降低;且另側履帶也不能反轉以致無法原地轉向。

二次大戰美軍的半履帶車輛僅是把後輪換成履帶驅動,並不具速差控制,因此轉向全得靠前輪。 德軍的半履帶車輛則是從最小的Sd.Kfz. 2 Kettenkrad到最大的十八噸載重Sd.Kfz. 9都具備1921年CleTrac (美國Cleveland Tractor Company)專利授權的控制式差速(controlled differential)轉向機構。此種機構與離合器-煞車轉向機構截然不同,是將制動片置於各側履帶轉向用差速行星齒輪組(epicyclic)中的惰輪,藉惰輪釋放與否改變單邊履帶的動力輸入。如此可改善離合器-煞車轉向機構動力損耗過大及煞車片過熱的問題。

由Sd.Kfz. 2的轉向連桿佈局可見在小轉彎時僅由前輪龍頭帶動;當龍頭打到某角度以上則帶動連桿以啟動履帶控制式差速轉向機構。德軍其它半履帶車輛也都是相同的前輪獨力繼而前輪+履帶速差的兩段式轉向模式。 此種轉向模式在半履帶車輛長時間行駛既成道路時特別有用,因其不需履帶速差介入,就能藉微幅轉動前輪補償路面因排水需求而具的高低差所造成的車輛行進偏移。


德軍虎式戰車具備複雜的雙重差速(double differential)轉向機構,在單邊履帶降速時,另側履帶即獲額外動力輸入以增速,理論上可達成轉向時動力維持車速不變且能原地轉向的目標。豹式戰車則因簡化量產考量使用Maybach雙重差速轉向機構,且與控制式差速轉向機構同樣藉制動片控制差速行星齒輪組的惰輪。如此在單邊履帶降速時另側履帶則無法增速,因此轉向時無法維持動力,亦無法原地轉向。

不論如何,德軍半履帶車輛以及豹式及虎式戰車的離合器只存在於驅動系統。轉向用差速齒輪組雖與驅動機構變速箱連結搭配,但與離合器-煞車作動的驅動機構分屬不同控制機制,且轉向用差速齒輪組並無離合器。由於這些車輛無液壓控制,因此在驅動系統持續作動下,在不同檔位就會有不同的迴轉半徑。

redshoulder wrote:
履帶式車輛藉兩側履...(恕刪)


這位大哥...........小弟只能說您很多概念都搞錯了。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kruppag123 wrote: 這位大哥...........小弟只能說您很多概念都搞錯了。

若有錯誤還望指正。大概是因為德國人的民族性使然,德軍的武器向來有著過度設計(over-engineering)的本質,其半履帶車使用齒輪組轉向機構就是一例。至於大大提到半履帶車在崎嶇地形上前輪無法接地的問題,德軍半履帶車的懸吊系統應該也是過度設計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