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眼鏡蛇直昇機」應否改配陸戰隊, 論國軍應否增建第四軍種,改變現行地面防衛佈署?

從「眼鏡蛇直昇機」應否改配陸戰隊, 論國軍應否增建第四軍種,改變現行地面防衛佈署?



[* 先聲明:為免存在的軍中昇遷潛意識,造成軍種抗拒排斥,在下主張未來我軍「所有」地面部隊
上尉以上軍職,(*缺額共同分享,官額總量彈性調度*)
意思是,除了各級軍官階級缺額共享佔缺外,
各地面部隊軍官,跨軍種兵科輪調體驗,培養戰時默契。
同時,表現稱職專業軍官,升遷受阻時,不應辦退,
而應徵詢本人意見,固薪固職留營,也就是像公家機關
高專職務,留存沉澱蓄積軍中專業知識 *]

如此,依此基礎,排除軍種排斥,來談地面防禦佈署是否能更適應挑戰:

在下主張:「陸軍守包圍,陸戰打中間」
陸軍退守各都會區地理位置上的周邊,
負責兩件事:
一。長程,及固定火力支援,
二。戰時吸納收編都會上班族後備編組準備逆襲

所以,陸戰隊重新改編為四個師,33,66,99,77師
負責按北,中,南,東,四個地理戰區,
固守都會區,中央迎敵;
這裡說的師,僅單純依各區形勢,編入各作戰旅,
不是指傳統的師,沒有工兵營,兵工連,憲兵連
而是按各地區編成不同數量的旅,彈性組合;
師部,
負責戰區內所有戰事指揮,向上往軍部申請支援;

陸軍,全部拉上來成為軍部;
有軍砲兵,軍特戰,軍空特,.......

這四個戰區內,包括:
宜基淡,由一旅負責,屬北戰區,
大台北一旅,
大桃園一旅,合計三旅;歸33師節制
竹苗一旅,
中彰投一旅,
雲嘉一旅,
合計三旅,屬中戰區,歸66師節制;
台南一旅,
高雄一旅,
屏東一旅,
合計三旅,屬南戰區,歸99師節制;
花,東,各一旅,受77師節制;

這項佈署念頭,
其實是基於 「直接迎向中共挑戰」

未來,任何情況下,
共軍若想在傳統大部隊渡海登陸戰以外,
採行 其它跳躍突襲,

則必須面對,正面接受陸戰隊衝擊。
這樣做,不是說陸軍因此就弱了,
而是,根本把驍勇善戰的官士兵,
全部編進陸戰隊!!
尖端禦敵!!!(戳敵,哈哈)
其它具有特殊戰技戰具的部隊,如裝甲
空特,特戰特勤,軍砲,雷霆,工兵,
則另由原軍團節制,互相跨戰區支援。

這樣做,或許才能實質填補,規正,
目前本土防衛體系;
否則,總覺得現在防禦架構,仍顯紊亂
不夠精準,
比方說軍砲兵夾雜在都會區中間,集中併列
而不分散放列,難以發揮
南北彈性火力調向支援之威力;

同時,各都會像蛋塔,中間防務軟趴趴!
像台北,
松機,基河公園,關渡平原,
淡水河口+萬華段+板橋鶯歌段,
(應一體佈防)為北戰區四大本應重裝固守

搞到現在,陸戰裝甲為防北市要地蓋國宅
而硬塞在政戰學校,不宜,一遇戰時,
歹徒
先遣,持槍槍擊,驅趕,壓制路上民眾車輛
就能影響裝甲車出營迎戰;
所以,應該即刻展開至
上述「機降,空投物資,空降」潛勢區
直接駐防固守;
松機,實不宜再依賴憲兵機步連負責;


以上,有請各路大德針砭



2018-01-19 17:29 發佈




落實雪隧防禦

國軍蘭陽部隊,似應,
直接移往小金面山 與 充份利用北門坑溪

按地形地物,進行優勢戰場經營









即便是台九線,雪隧出口段

僅僅一個單純的公路轉折,後方多重山頭地形,
若能善加利用,

都能成為控扼蘭陽平原的理想制高點。

遠比裝甲機步旅中,火砲裝備安排駐在
平原中央

要來的有防衛意義。








除金面山外,

蘭陽駐軍,拖曳式火砲部隊

為求避過任何第一時間來襲精準飛彈

還應分別
向北 頭城福德坑溪谷,
向南 蘇澳新站對面山麓

運用背海隱蔽處,打造碉堡掩體,

於第一波射彈後,出堡應戰,

為海岸線提供火力掩護!

此佈防,或許未來五十一百年,
都不會發生,

但,不可一日無戰備

拖砲入堡,代表的是護台意志

放列在露天平原,

仍感鬆懈。


Leetian wrote:
即便是台九線,雪隧...(恕刪)




至少敵人有生產這個

“集裝箱”火箭彈,或巡弋,或雷射指引,

就代表有能力,發動突襲。

畢竟這種裝備,不是為了大部隊渡海而設計的。






正說著呢!絕妙的機會來了

國軍一次購進,全數灌往陸戰隊

並大幅度調整佈署

必能使國軍士氣大振!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